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
戰斗英雄張富清,深藏功與名,扎根深山數十載,絕口不提當年勇;你是否在尋找“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篇1】
近一段時間內,各大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湖北省來鳳縣95歲戰斗英雄的故事,老人退休前是一名銀行的干部,只是對老伴兒提起過自己的軍旅事跡,連子女都不知道父親是個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在此次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信息采集時,才發現這名普通的老人竟然是意味有著卓越功勛的戰斗英雄。這位名叫張富清的退役老兵用六十年的堅守為廣大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黨課”,他詮釋了如何在成就偉績后保持低調品行,他注釋了如何在獲得驕人功績后保持不驕不躁,他刻畫了如何在轉業他崗后保持奉獻精神,值得所有公職人員學習和靠攏。
謙遜是一個人的重要品質和人格,它一般與文化程度、能力及地位沒有必然聯系。只是地位越高,謙遜品質的社會正能量效應越大,反之亦然。謙遜風范體現在社會公眾一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是我們和諧人文環境的重要基礎。謙遜的人生活看似低調,但內涵豐富有情趣,渾身充滿正能量,并能給周圍的人帶來快樂。我們常說,保持自身快樂也許不難,但是要讓你周圍朋友快樂就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謙遜首先為自己,然后才是為別人;謙遜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利益”。著名的“顛覆性創新大師-克里斯”認為,謙遜是一個人的重要人格。
我國傳統文化一般認為謙遜主要針對那些“學問高深”的“大家”。這些“大家”的行為舉止能給社會公眾以“行為世范”作用。謙遜風格在學術界往往表現為:少說務實;寧靜致遠;勤于學習,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善于傾聽;善待委屈;能團結人,包括上輩、平輩和晚輩。謙遜品質既有先天遺傳因素,更有后天修煉。例如我長期以來誠心誠意地向學生和同事中的謙遜楷模學習,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謙遜的人,為我的晚輩做出榜樣。然而,我們似乎不應該將“謙遜”風格與“窩囊”現象混為一談。我們一般認為“窩囊”首先屬于“不思進取”,“思想守舊”,“能力不強”,看似“與世無爭”,實則沒有底氣。而擁有謙遜風范的人堅守社會道德“底線”,“內斂”,“功夫在內”,“藏而不露”,身教重于言教是擁有謙遜品質的人向社會公眾展現的正能量。當然,人無完人,我們不該將具有謙遜風格的人看成“高大上”,“不食人間煙火”,他們只是我們一生中眾多學習榜樣中的一個而已。
戰斗英雄張富清用一生的實際行動傳達出謙遜的可貴,從這兩個字所散發出的芬芳值得所有領導干部用堅定的黨性去體會和感悟。
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篇2】
湖北來鳳縣95歲老人張富清,在身邊人眼里,只是一位普通的離休干部。但是去年底,縣里對退役軍人進行信息采集時,卻牽出了老人極不平凡的一段經歷。
2018年底,張富清的兒子帶著老人的資料到湖北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進行信息采集,當工作人員看到老人軍功章時,感到非常震驚。
張富清的兒女只知道父親是一名退役老兵。60多年來,他也從未向身邊人提起過自己立下的戰功。
1948年,張富清加入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參加過壺梯山戰役、永豐城戰役等多次戰役,當突擊隊員當前鋒、打頭陣。
在70年前的永豐城那場戰役中,張富清和兩位戰友組成突擊隊,第一個跳下永豐城墻,和守衛的敵人進行了激烈的戰斗,當時子彈曾擦著他的頭皮飛過,留下一道傷疤。
這場戰斗一直打到天亮,張富清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和四箱彈藥,后來他才知道,突擊組的兩位戰友都在那場激烈的戰斗中犧牲了。
從部隊轉業后,張富清來到了湖北來鳳縣,先后在縣糧食局、銀行等單位工作,1985年離休。
七年前,88歲的張富清因病截去左腿,但他硬是憑借軍人意志一點一點練習走路,重新站了起來。
60多年來,老人深藏功與名,過著最平凡的生活,但信念始終未變。
革命年代,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本有機會選擇安逸,卻主動到最艱苦地方建功立業;到了晚年,仍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向組織提要求……張富清老人活得樸實而純粹,從他身上我們看出了一位老軍人的樸素本色,更感受到了一位老黨員的精神高度。莫道無名,人心是名。深藏功與名,封存榮與譽,讓人肅然起敬,這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值得我們景仰的人。
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篇3】
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關于2019學習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精選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初春的鄂西武陵山區,乍暖還寒。在來鳳縣城一棟普通居民樓里,穿著一件舊棉襖的張富清老人坐在客廳里的火爐旁烤著火。如果不是去年11月份采集退役軍人信息時張富清拿出泛黃的“報功書”還有幾枚獎章,幾乎沒人知道這位95歲的老人是一名特等功臣。
身披戎裝,保家衛國;告別軍旅,本色不改。張富清轉業后居功不自傲,對自己的功績和獲得的榮譽隱瞞不宣,而是主動要求到偏遠貧困地區工作,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績。
浴血疆場功勛卓著
1924年,張富清出生在陜西漢中市洋縣。1948年3月份,24歲的張富清參加西北野戰軍,在二縱359旅718團二營六連當戰士。老人說,他來到部隊后,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永豐戰役。
在永豐戰役中,張富清所在的六連擔任突擊連。那天拂曉,他和兩名戰友組成突擊組,匍匐前進率先攀上永豐城墻。他第一個跳下城墻,與敵人展開激戰。
“我端著沖鋒槍,對著敵人一陣猛射,一下子把距離近的七八個敵人全部殲滅?!闭f起這段戰斗經歷,老人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戰場?!暗任一剡^神來,才感覺頭頂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塊頭皮翻了起來。這才意識到,一顆子彈剛剛擦著我的頭皮飛過,頭頂上永遠留下了一條淺溝。”張富清老人說。
擊退外圍敵人后,張富清沖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個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1個炸藥包碼放在里面,將碉堡炸毀。
這場戰斗一直打到天亮,張富清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戰斗結束,他死里逃生,可突擊組的另外兩名戰友卻再也沒有回來?;叵肫鹪趹鸲分袎蚜覡奚膽鹩?,張富清老人老淚縱橫。
張富清老人說,當年他的身體很瘦弱,但他多次參加突擊組打頭陣。“一沖上陣地,滿腦子是怎么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永豐戰役,張富清榮獲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等功。老人回憶說,因為打仗勇猛,彭德懷到連隊視察鼓勁的時候,多次接見他和突擊組戰士?!耙娒鏁r彭司令拉著我的手講,‘你在永豐戰役中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還親手給我授勛。我知道,這是黨給我的榮譽。”
戰斗留給張富清的,除了光榮,還有傷痕。在他看來,這些傷痕是另一種獎章?!白鳛橐幻伯a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就宣誓要永遠聽黨的話,黨指到哪里我就堅決打到哪里?!睆埜磺逭f。
后來,張富清一直跟隨部隊南征北戰,先后兩次榮獲“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除了特等功,還3次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
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篇4】
近日,林區黨委多次組織黨員干部觀看學習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老英雄一生許黨、不忘初心的感人事跡在林區上下引起了強烈反響。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們要扎根基層,立足本職,自覺向老英雄張富清同志看齊,做到有信仰、有擔當、有紀律,為林區鞏固脫貧成效,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一份力。
一生許黨,做一個有信仰的人。“因為我是黨的干部,就應該聽從組織召喚”,“因為我是黨的干部,就應該聽從組織召喚”,“我年齡大了,不能為黨做貢獻了,能省一點是一點”······不論處于哪個時代,不論身在哪個崗位,張富清同志始終保持崇高的信仰,堅決聽黨話,跟黨走,把一生都獻給了黨。,革命理想大于天,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新時代黨員干部要學習張富清同志一生許黨的政治品格,持續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自覺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要自覺加強理論武裝,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做到真學真信真用;要積極參加組織生活,嚴肅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及____,接受組織教育,增強組織觀念,在組織生活的熔爐中不斷錘煉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
一心為民,做一個有擔當的人。在恩施的幾十年間,張富清勤勞的身影,先后出現在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工作挑最苦最難的干,從不爭名爭利,張富清把余生獻給了來鳳,獻給了這片大山。我們向張富清同志學習就要要學習他一心為民的公仆精神,始終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發揮帶頭作用,勇于擔當作為。要苦干而不是苦熬。基層一線雖然條件相對艱苦,工作相對復雜,但每一項工作都關系國家政策落實,每一件小事都牽動群眾利益,林區黨員干部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工作崗位,扎根基層,奉獻自我。要扎實推進“雙找”活動。有困難找支部,要辦事找干部。黨員干部要進一步深化拓展“戶戶走到”活動,進村入戶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掌握社情民意,了解人民群眾訴求,提升群眾滿意度與獲得感。
一清二白,做一個有紀律的人。上世紀60年代,為給國家減輕負擔,擔任三胡區副區長的張富清率先動員妻子從供銷社的鐵飯碗“下崗”。上世紀80年代初,張富清一家搬到現在仍居住的建行宿舍。30多年過去,樓上樓下、左鄰右舍都已翻修一新,老兩口的家還是老樣子。斑駁的墻壁,褪色的家具……我們向張富清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重視自我修養,強化自我要求,不越雷池,不踩紅線。要特別注重增強自制力,涵養道德操守,改進生活作風,培養健康情趣,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始終行得端、走得正。要保持對黨紀國法的敬畏心,時刻警鐘長鳴,自警自省自勵,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做無愧于心、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的好黨員好干部。
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篇5】
老英雄張富清同志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材料感人。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九死一生,先后榮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戰軍記“特等功”,兩次獲得“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材料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心有信仰,行有力量這位90多歲的老人,歷經風雨,遭受困厄,仍舊甘守清苦,深藏功名,不矜不伐?!肮伯a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干部張富清,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入黨初心。在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舍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墻、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響應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干就是三十年。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范,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里,他勤勞肯干,任勞任怨,不矜不伐。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干部,應該好好歇一歇。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
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的一款。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后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張富清曾說,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初心不改,絕對忠誠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一位黨齡71年的老戰士、老黨員,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是對黨“絕對忠誠”。在張富清老人眼里,敢于沖鋒在前、敢于犧牲生命,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在祖國建設時期,共產黨員應做到“黨讓我去哪就去哪,哪里最艱苦就去哪兒”,不講條件、不計得失,那才是對黨“絕對忠誠”。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認為,做這些,只是共產黨員的本分,根本不值得夸耀和“顯擺”。軍功章,他壓進了箱底,就連對至親好友都不曾提及;干工作,遇到困難和委屈,想想犧牲的老戰友,他什么都釋然了。新中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張富清老人的崗位、身份也一再改變;不變的,是他對黨的“絕對忠誠”。從老人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70年前,理想信念之火熊熊燃燒的共產黨人,克服了千難萬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締造了新中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需要共產黨人以同樣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同樣不畏任何艱險的豪情,去奪取新的偉大勝利!學習張富清事跡材料心得體會感受,張富清事跡材料學習感悟。
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篇6】
5月25日晚上的新聞聯播,講述了一名深藏功名、堅守初心的老英雄張富清的故事。我認真的聽完新聞,終究忍不住潸然淚下。很久以來,看電視已經沒有過這樣的感覺了。今日回到黨校,我在報紙上找到關于張富清同志的所有報道,夜深人靜時,細細讀來,眼眶再度濕潤。真正的英雄是什么?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在我的心里。今夜,多年的疑問在心中有了答案:“平凡處見初心,淡然中顯英雄”。
作為戰斗英雄、特等功臣,在革命戰爭年代,張富清同志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為國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戰功,崢嶸歲月之后,服從大局扎根貧困山區,深藏功與名,艱苦奮斗一輩子。
參加工作以來,我看過、聽過許多的優秀黨員事跡,也參加過不少的典型英模報告會。但是我才覺得,那些高亢入心的播報、那些抑揚頓挫的講述,那些動情的渲染、那些煽情的鏡頭,這個年代發生的各種感人故事,卻都不及張福清老人樸實、淡然而純粹的語言,讓我的心跳加速、淚眼迷蒙。革命年代不怕死,和平時期不伸手。這才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這才是一名英雄的選擇。
張富清同志的生活其實并非一帆風順。戰斗留下的頭部創傷一變天就痛,88歲高齡截肢后裝上假肢,女兒從小有腦膜炎長期患病在家,貧困縣的工作條件也不好。我覺得,他只要亮出軍功章、表明戰斗英雄的身份,是完全可以名正言順……
人民英雄張富清事跡【篇7】
71年前,他是西北野戰軍的突擊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炸掉敵人四個碉堡,戰功卓著,是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64年前,他退役轉業,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窮山區奉獻一生。從此,赫赫戰功被他埋在心底,只字不提。7年前,他88歲,左腿截肢,為了不給組織添麻煩,更為了讓子女“安心為黨和人民工作”,裝上假肢,頑強地站了起來。現在,他95歲,仍然堅持學習。他說:“人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他就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張富清。
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____年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的事跡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英雄無言深藏功與名,張富清靠的是黨員的信仰、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
堅守初心,不論何時何地;赤誠奉獻,不分任何崗位。糧食局、三胡同、卯洞公社、外貿局、建設銀行……從轉業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我曾覺得,英雄是活在書本上、活在記憶里的,現在我認識到,英雄就真真切切地在我們身邊,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銘記英雄、崇尚英雄,向老英雄學習,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擔當,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取得更多、更扎實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