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寫事跡的經歷,應該是對事跡很是熟悉吧,而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想擬事跡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篇1
__,男,藏族,1980年出生于江孜縣江孜鎮宗堆居委會,2007年獲得地區人社局頒發的中級廚師資格證書,隨后于2012年7月獲得全國創業培訓合格證書,并于2014年創辦江孜縣雪域陽光民族傳統職業技術學校。作為江孜縣唯一一所私營性質的職業技術學校,自擔任校長工作以來,他憑著堅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職業技術教育,特別是農牧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辛勤地耕耘,為全縣農牧民技能培訓事業傾注了滿腔熱血,也使得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成績斐然。
一、真心育人,以真情教化學生
作為一名職業教師,他堅持“相信每個學生能夠成人成才,幫助每個學生實現就業愿望”的學校德育理念,在教學中推崇愉快教學和賞識教育,努力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學得自信;在工作中善于潛心反思和深入研究,結合職校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德育實際情況,深化學校德育模式。他堅持學生的德育工作態度,始終與學生近距離接觸,深入學生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變化,走訪困難學生,了解學生家庭和學生的真實情況,與縣人社局、學生家庭、學生本人共商育人良策,做到工作時有的放矢,同時在學生中也樹立起了較高的威信。從辦校至今,共培育學生402名,實現就業226名,實現現金收入3500—5000元/月/人。
二、以身作則,以德行影響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中他不斷提升自身師德修養,在自身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同時,時刻用自己的品德言行來教育影響學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堅決踐行著學生的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堅定個人利益服從學校的利益理想信念。被江孜縣人社局授予農牧民職業技能培訓定點單位,2016年9月又被江孜縣委、政府評定為江孜縣農村鄉土實用技能培訓點。
三、大愛無疆,以愛心溫暖社會
在創辦職業技術學校三年以來,他努力克服自身資金局限,滿懷一顆愛心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在為全縣1000多名農牧民貧困學生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按時支付員工工資達28.8萬元,送上各類節日慰問福利折合資金達7萬余元。特別是2016年全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為確保參加就業脫貧的學員能及時兌現現金收入,他創新培訓方式,幫助貧困學員邊學習邊實習邊實現收入,截至目前,已有229名貧困戶學員以此方式實現平均月收入3000—4000元。同時,從辦校至今,他以個人之力通過支付現金、解決大學生學費(生活費)、送糧送藥、修建住房等方式先后資助全縣低保戶共計42戶,折合資金共計12萬元。其本人辛勤的付出先后獲得江孜縣委、政府頒發的各類捐資助款的嘉獎。
成績已然屬于過去,現在的格桑羅布校長正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斗志帶領全校教職員工投入到全縣脫貧攻堅的戰役之中。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篇2
成純光先生,不忘故土,情系家鄉,心系教育,他扶貧助教的先進事跡主要表現在:
改善學校辦學條件
2006年至2007年為洪塘營瑤族鄉中心小學捐資70萬元興建了一棟綜合性大禮堂和硬化了1300平方米的操場;同時還捐贈了價值20萬元的電腦和圖書,用于改善洪塘營瑤族鄉中心小學辦學條件。
設立助教助學基金
2010年為洪塘營瑤族鄉設立了助教助學獎,以后每年注入3—5萬元資金,用于獎勵扶助在本鄉從教的貧困優秀教師;用于獎勵扶助在本鄉就讀的貧困優秀學生和進步學生;用于獎勵扶助在本鄉就讀后考入縣重點中學和重點本科的學生。他設的這個獎推動了瑤鄉教育的發展。2011年又加注入4萬多元。
建設校園綠化工程
2011年4月份成純光先生及家人榮歸故里,蒞臨洪塘營中心小學和洪塘營中學指導工作,又捐給洪塘營中心小學1萬元用于校園綠化。現種的桂花樹已成活。我想再過幾年,洪塘營中心小學將是一個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美麗校園。
改善農村教師住宿條件
情系瑤鄉教育,讓老師安居樂業。2011年5月份。成純光先生在電話中又問到了老師住宿情況。當得知有些教師在校無住房,又恰逢政府投資興建教師周轉房,于是,他又提出捐資近35萬元用于建教師周轉房。讓老師在瑤鄉能安心工作,愉快的工作。
成純光先生以上此舉志在育才興德,倡導先進的教育方法,以期家鄉名賢輩出,其行功不可沒,需以示弘揚。立作榜樣。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篇3
__,男,生于19__年7月,漢族,大專文化,中共黨員,現任__天然氣總公司副總經理,__天然氣總公司精準扶貧__村駐村工作組副組長。
一、高度重視,明確任務保進度
按照市委精準扶貧工作安排,__鎮__村由__天然氣總公司進行對接幫扶。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__市、__市關于精準扶貧工作的總體部署,切實做好扶貧幫困工作,總公司于2015年7月開始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精準扶貧聯系工作一啟動,總公司就組織主要負責人進行統籌安排,在講清目標、理順思路、提升認識的基礎上,及時將幫扶任務明確到總公司第一責任人,并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總經理同志任組長,黨委委員、副總經理__任副組長,黨委委員、各黨支部書記為成員的__駐村工作組,選派了蒲樹郁作為__鎮__村的第一書記。
二、摸準實情,認清扶貧目標
__村位于__、__、__、__、__五鎮鄉最邊沿接壤處。全村現有農戶447戶,農業人口1617人,耕地面積1535畝,林地3200畝,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98戶,貧困人口307人。2014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精準扶貧戶人均收入在2500元左右。截至目前,已脫貧96戶,脫貧人口300人,剩余2戶7人預計在今年實現脫貧。該村主要農戶都生活、生產在觀綠山中部,屬典型旱山村,農業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嚴重制約了該村的發展。
三、真抓實干,打好脫貧組合拳
(一)突出黨的建設,堅持思想引領。
1、積極聯系村委會,完善辦公室設施,鞏固黨組織活動陣地,為凝聚黨員、服務群眾提供有力保障。
2、“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依托黨建陣地強化宣傳引導,2015年7月至今召開大小會議40余場次,現場培訓15次,參會群眾1300余人次。通過大力開展“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精準扶貧不是養懶人”等思想培訓會,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二)突出幫扶建設,確保幫扶到位。
1、藍色火焰架起了暖心橋。為滿足當地群眾希望使用天然氣的迫切愿望,他說服總公司投入320余萬元資金新建了__至__天然氣雙向輸氣管道。對輸氣管道沿線的貧困群眾天然氣安裝實施了部分減免土建費用的幫扶措施。截至目前,新安裝了150余戶,共減免土建費用12萬余元。
2、新建辣椒產業園推進產業發展。為推進村特色產業發展,拓展微小產業園區建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工作思路,他爭取項目建設資金九十二多萬元,成功將原已荒廢的元寶山建設成為62畝左右小微辣椒產業園,產辣椒近100噸,園區新建道路2.2公里,500立方米蓄水池2座、渠系3000米、提灌站1個。
3、新建村級道路推動脫貧致富。經過多方溝通規劃,并在相關部門的大力幫扶下,新建村級道路近5公里,為村民出行、蔬菜運輸等解決了實際困難,為__全體村民鋪設了一條脫貧之路。
4、真誠扶貧幫扶推動脫貧攻堅。在實地調研走訪后,通過多次與鎮黨委、鎮政府領導、總公司領導溝通協商,反復研究如何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在各級領導的全力支持下,按照上級要求制定了幫扶單位《精準扶貧結親結對幫扶活動實施方案》,組建了24名中層以上管理黨員干部幫扶隊伍,每月定期組織幫扶隊伍到98戶貧困群眾家中開展幫扶、慰問等活動。今年春節前,幫扶單位駐村工作組帶著慰問品到村開展新春扶貧慰問活動,為98戶貧困戶送去大米20斤、面粉20斤、菜油20斤、鮮豬肉5斤、慰問金各200元。8月18日,駐村工作組帶著茶葉、防暑降溫藥品等走訪了貧困戶,并對他們當前的生產生活情況進行了詳細詢問。根據幫扶一定三年不變,對象不脫貧、結親不脫鉤、幫扶不走人的原則,確保了“真扶貧”,做實精準扶貧幫扶工程。
5、完善軟硬件推動陣地建設。總公司黨委始終將村支部陣地建設納入幫扶計劃,他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搞好黨建工作,始終把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建設扶貧的首要任務和第一責任,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還投入資金5萬元完善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各類軟硬件建設,購置了空調、桌椅、打字復印機、文件柜、文件盒、宣傳展板等急需的辦公設施,并將各類制度進行了上墻、上展板,做到了公示有展板、宣傳有櫥窗。
(三)突出因戶施策,確保脫貧成效。
1、總公司幫助村委會依托裕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了貓兒山產業園,種植辣椒62畝,完善了園區道路,水池、渠系等建設,現有27戶貧困戶入園,由專合社提供種苗、肥料、農膜、農藥等物資,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簽訂辣椒回收協議,確保農戶持續受益。
2、發動貧困戶種植韭黃56畝,接收12戶精準貧困戶參與務工,政府利用扶貧資金采取雙向補貼,即給領辦創辦的貧困戶根據使用貧困戶勞動力以適當補貼,又給參與務工的貧困戶在正常的務工收入上予以補貼,這樣既減輕了領辦貧困戶的勞務支出,又增加了務工貧困戶的收入。
(四)突出基礎設施,確保新村建設。
針對貧困村情況,按照“一低七有”退出標準,目前實現了村有集體經濟收入,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飲用水,有生活用電,有寬帶網,衛生室,文化室正在進行完善內部裝修工作和設施購置等。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篇4
夢想擁有雄鷹的翅膀,夢想超越心中的自我,卻發現翅膀早已給了他的學生。在每一次雛鷹展翅的試飛里,就能聽見理想搏擊長空擊的回響。這就是化處中學教師——張升。張升于1997年8月參加工作,至今已經整整20年了。在這20年的時間里,他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他所摯愛的事業,把心血和智慧融入他所珍愛的校園,使這塊沃土更加美麗富饒。近年來,各行各業廣泛參與扶貧事業,教師承擔起了教育扶貧的重任,作為教師進行的教育扶貧,就是充分發揮教師的專業優勢,把下一代教育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下面,就其工作情況與各位分享。
一、主要工作情況
本年度張升的主要工作是:分管全校的寢室、學校基建、后勤工作,任政史地教研組組長及七年級5個班的地理課程。
二、心有所向,情有獨鐘
他熱愛自己的事業,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早在孩提時代,教師的圣潔和崇高品質就在他的心中永存。安順高等師范專科畢業后,夢想成真,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站在神圣的講臺上,他不曾忘記自己的誓言,不曾動搖過這顆育人的拳拳之心。憑著這種對教育的赤誠之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在平凡的教學工作中永遠保持著一種崇高的敬業精神、忘我的犧牲精神、無私的奉獻精神。他曾不只一次談到自己要用心地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小事、耐心地處理班級里的每個問題、用全部的愛呵護著每一顆純潔的心靈。他播種陽光,收獲了春天。學生才是他最好的榮譽證書。所以,面對世人的不解不曾退卻;面對眾多的誘惑不曾動搖;面對雛鷹般躍躍欲飛的學生,他依然風里雨里、腳步堅定、豪情滿懷。
三、率先垂范,身體力行
在教育學生時,他奉行的信條是“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總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注意自己點點滴滴言行的影響。他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嚴于律己、率先垂范。他的言談舉止,既處于學生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又處于時刻被學生效仿之中。所以,當他要求學生努力學習時,首先做到了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在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時,沒有指手劃腳、拈輕怕重,而是和學生一起參與勞動的全過程;當叮囑學生遵守紀律時,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紀班規??終于,有人主動彎腰揀廢紙了;有人早晚主動開關電燈了;有人主動下課為學困生講題了。
四、嚴愛互濟,誨人不倦
教學工作是一門藝術,只有嚴愛相濟,才可贏得學生的信賴,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才能在教書的同時育人。他對于他的學生,總是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滴的露珠一樣格外小心,做到了多談心、多家訪、多幫助、多鼓勵,并努力尋找和善于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表揚,促其發光。“上課提問多鼓勵;課后輔導要耐心;犯了錯誤不急躁;錯誤嚴重不發火;屢次不改不灰心;問題不解決不撒手”。這是他教育的座右銘。在關愛學困生的同時,他還兼顧著全校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他結合教材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了多種深度不一的教學方法,讓尖子生吃飽,學困生接受得了,爭取立足中等生,扶持差生,滿足優生。
五、創新方法,培養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保障,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我常常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方法。嚴格地對學生訓練課堂常規、集會常規、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參觀常規、路隊常規。使每個學生既具有“服從集體、服從命令”的'思想,呈現“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校園風貌,又具有“個性張揚、百花競放”的個性特長,把素質教育要求下的學生管理和課改理念下的治學之道有機統一起來,為造就適應未來社會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礎,做出了貢獻。
六、追求卓越,奮力翱翔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變成一條淙淙流淌的小溪。在當今科研興教,呼喚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的新形勢下,作為學校一名領導,他率先垂范,不管工作多重,時間多緊,仍然堅持學習,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教學中,潛心鉆研教材,反復研討新課標,大量訂閱教學刊物,堅持業務自學,認真做好筆記,廣泛汲取營養,及時進行反思,轉變教育觀念,其撰寫的學習心得、教研論文,多次獲得省、市、縣各級教育部門表彰。
七、身先士卒,公而忘私
2018年是脫貧攻堅年,作為學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實。化處鎮教育系統先后召開了扶貧攻堅籌備會、扶貧攻堅安排會、扶貧攻堅推進會等一系列會議,并具體落到實處。作為水母片區的大組長張升,不但要統一調配各小組組長及組員,還要具體處理各種各樣在調查核實中的問題。每個小組有什么疑難,就會看見其不辭辛勞的身影。為了解決調查人員就餐,張升不但私自買了菜,還讓自己的妻子義務準備午餐。當調查組調查的數據資料進行匯總時,可忙壞了大組長,沒日沒夜,歷經數日,有數據不符時,瘸著病腿的他又會沖向最前沿。作為一名基層扶貧的一線教師,他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突出的工作業績,贏得了上級的贊賞,贏得了全校教職工的一致好評。他堅守教育一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怨無悔,悉心培育了數以千計的學生,在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用心教書,做一個負責任的教師;用愛育人,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用心做事,當好學校后勤的勤務兵。在常人眼里,他是那么普通和平凡,但他經歷的故事卻讓我們那樣感動。
扶貧工作先進個人事跡篇5
和平農場連續虧損了二十九年,是廣東墾區七大貧困場之一。現有總人口7784人,其中特困職工510戶,2146人,占全場職工產數的20%,占總人口的27%。為盡快幫助職工脫貧致富,省農墾總局和茂名農墾局黨組十分重視,兩級局扶貧辦的同志多次到和平農場與場領導一起研究扶貧發展的方向,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提出要發展立體農業的扶貧工作思路。為了將農場的扶貧思路盡快落實到扶貧工作中去,幾年來,賴超英同志懷著一顆讓職工群眾盡快擺脫困境的赤誠之心,無私地奉獻,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農場的扶貧工作中,走遍了農場26個生產隊,積極推動扶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全場扶持的183戶,有151戶已經脫貧,脫貧率83%,2004年全場勞均收入4123元,比上年增長27%。
一、走隊串戶,摸清情況。
為摸清全場特困職工的底子,掌握扶貧工作的第—手材料,賴超英帶著工會另外一位女同志,不怕辛苦,頂著烈日,冒著寒風,騎車下隊,走遍二十六個生產隊,走訪500多戶職工家庭,她的小本子上詳細地記錄了每個特困職工的各種情況,如職工家庭收入、特困原因、思想狀況、技術特長、解困要求和家庭地址等等,這個小本子凝結了她的多少心血,其中的艱辛有誰知?有一次到三隊去了解情況,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周圍都沒有避雨的地方,她們兩個一下被淋成落湯雞。三月的天氣還是有點寒氣,經雨水一淋,全身又冷又饑,直打噦嗦,即使如此她們仍然堅持繼續工作。有時上山看果園、看豬欄,由于山高路滑摔跤扭傷腳的事時有發生。這些困難都沒有嚇退賴超英同志和她的伙伴。經過一段時間的排查,終于詳細地掌握了全場特困職工的第一手材料,并針對不同的類型,建立了510戶特困職工檔案,為分類實施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苦口婆心,改變觀念。
和平場貧窮了二十多年,職工的工資和產品款常常不能及時兌現,職工對貧窮已經麻木了,有—天過一天。特別是一些特困戶人窮志短,對脫貧致富缺乏信心。賴超英同志為盡快幫助這一部分人轉變思想觀念,早日脫貧致富,她把幫思想、扶志氣作為扶貧的首要工作來抓。先后三次組織隊干部和職工代表到本場三隊、十二隊、二十二隊參觀典型崗位,還組織全場干部和—部分工人代表到紅湖農場參觀立體種養業的發展情況。通過參觀學習,引導他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信心,積極發展生產,爭取早日脫貧,特別是一隊和十二隊的工人代表參觀后,深受啟發,都紛紛表示,要積極發展家庭經濟,爭取早日脫貧。但仍有—小部分特困職工認為先進難學,安于現狀,不思改變。
賴超英同志根據摸底掌握的情況,對這小部分人的思想狀況進行了分析,找出病因,對癥下藥。她多次深入職工家庭,宣傳典型,分析優勢,以理說服,以真情打動人心,在她苦口婆心的說服下,這些職工終于覺醒。如一隊的蘇世強,是隊中有名的特困戶,家中生活十分困難,他本人也年輕力壯、有勞動力,可就是終日無所事事。經賴超英兩次到一隊找他談心,他終于說出心事:自己也想養豬,但是自己無資金,別人又不肯借錢,無法起步。賴超英和領導商量后,決定從扶貧貸款金中貸款—萬元給他養豬。經過兩年的努力,年養豬收入18000元,獲利8000元,現在已擺脫了貧閑,解決了家庭溫飽,對養豬信心十足,正雄心勃勃計劃進一步擴大養豬規模。
三、資金扶持,雪中送炭。
很多特困職工貧困的原閑,是缺乏資金。因此,資金扶持是扶貧的關鍵,為特困職工提供資金扶持,對資金不足的特困職工無疑是雪中送炭。2001年以來,上級對特困職工扶貧實行有償低息借貸,幫助他們起步發展生產。在兩級局扶貧辦的支持下,先后給和平農場下撥了扶貧貸款66.8萬元。為了用好這些貸款,賴超英根據摸底情況,對所有特困職工進行分類排隊,先后貸款給190戶職工發展養殖業。如一隊的宋壽寧,由于他大哥外出發展,經營不善把家中的10多萬元虧空,家中生活陷入困境。賴超英在排查中了解到宋壽寧很想貸款養豬,具備發展能力,決定貸款三萬元給他養豬,同時也救活了70畝果園。在未養豬前,其70畝的三月紅荔枝嚴重缺肥,生勢差,自養豬后,肥水充足,生勢良好,當年三月紅荔枝收入8000多元,養豬年收入150000元,獲利20750元,實現了養豬賺錢、水果生勢旺盛雙贏。
為了確保貸款安全,在發放貸款資金時,賴超英堅持做到“四貸四不貸”,即有志脫貧、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貸,無信心、無能力的不貸;有崗位、有擔保的貸,無崗位、無擔保的不貸;見效快、周期短的項目貸,見效慢、效益差的不貸;講信譽的貸,信譽不好的不貸。在第二批扶貧貸款中,有兩位職工堅持要貸款,賴超英深入生產隊了解后,—個信譽差,欠場的資金一萬多元不還,一個懶惰無心發展生產,對這兩個人,做到堅決不貸。發放貸款時堅持做到簽訂貸款合同,要有擔保人,擔保人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如果沒有做到這點,堅決不發放貸款金,貸款發放后,堅持動態管理,每月到貸款戶家中檢查、了解貸款的使用情況,確保資金真正落實在扶貧項目上。
四、示范推動,智力幫助。
賴超英深深地認識到要加快職工的脫貧步伐,必須加大對職工的生產技術和養殖技術的培訓。為職工提供智力支持,這是職工能否脫貧的基礎。她積極和生產部門的領導協調好,聘請種果和養殖的技術員到農場為特困職工上技術輔導課。2002年來,先后舉辦了六期培訓班,共135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特別是兩次聘請曙光場有多年管果經驗的劉開平副場長和建設場畜牧公司的曾繼鋒副經理到農場開班授課,職工反映良好,有些六七十歲的退休工也前來參加聽課,除此之外,還多次邀請地方畜牧獸醫站的專家到場講授養殖技術和各種禽畜病的防治措施,使職工在發展種養殖業中,加強了科學性,為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打下基礎。
為把扶貧工作抓細、抓實、抓好,在全面推廣養殖業上,賴超英還注重抓示范點,以點帶面,促進全場養殖業的發展。該場1隊和2隊職工養豬積極性高,行動快,規模大。賴超英把這兩個隊作為全場養豬脫貧的示范點,親自三次邀請中垌種豬場的場長到這兩個隊進行瘦肉型豬飼養技術指導及研討防病措施。經過努力,這兩個隊職工養豬都取得較好效益。其中1隊8戶貸款戶養的第一批豬總收入158400元,總利潤24118元,平均每月戶利潤753元。其中最高利潤有5000元。賴超英抓住這個突出的典型,在全場廣泛宣傳,職工反映強烈迅速掀起養豬熱潮,全場有82%的職工都養起了豬。據去年統計,全場養豬的家庭300戶,養豬總數9101頭,出欄5102頭。總收入468萬元。總利潤93萬元,平均每頭豬的利潤182元。
五、不斷探索,模式引導。
根據形勢的發展,總結了職工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2004年,和平農場黨委又提出新的扶貧發展思路,即引導職工在果園逐步配套有魚塘、豬欄,搞“立體種養”,即“三配套”。“三配套”種養結合,可彌補單—經營的不足,形成良性循環。如三隊的下崗干部劉付智華,2003年貸款2萬元,在果園養豬120多頭,養豬純收入15000元,魚塘年純收入2萬多元,果園有充足的肥水投入,純收入也有12000多元,一年“三配套”總純收入47000元。賴超英抓住這個典型,在農場職代會期間組織了職工代表前往三隊參觀,并讓劉付智華介紹“三配套”種養經驗,代表們看了、聽了都深有感觸,一致認為走“三配套”立體種養,是脫貧致富的好門路。這一次參觀學習,職工對發展“三配套”種養業有了新的認識。賴超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加大宣傳力度,很快,全場又迅速掀起發展“三配套”種養業的熱潮,目前全場有“三配套”職工37戶,其中十二隊有26戶,是全場擁有“三配套”最多的一個生產隊。而且大部分都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如張一民在派出所工作,僅靠一人的工資養活全家,果園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低,去年他貸款一萬元,在果園建豬欄養豬、挖塘養魚,一年養豬獲利9380元,魚塘純收入5500元,全年種果、養豬、養魚“三配套”總純收入19800元,實現了脫貧。
六、誠信為本,保證收貸。
隨著時間的過去,早期發放的扶貧貸款已到了收貸期限。有些貸款戶,出于各種心理,不愿意按時還貸。但是,借貸合同大過山,借貸必須按時歸還。俗話說:放貸容易,收貸難。每批到期的貸款,她首先逐一通知貸款戶,要按時回收貸款,對哪些遲遲不還款的人,多次上門了解原因,并做說服工作。追收貸款時,利用一切時機,在路上、在家里也好,只要見到還貸戶,她都不放過追收時機。在追收貸款時,時常會遇到一些令人難堪的事。九隊有—個職工貸款2000元到期了,遲遲不愿意還款,賴超英多次找到他,把情況說明,他一次又一次說還款,可過了半年還是不還錢,賴超英只好找到他的擔保人說明情況,要求擔保人償還。這位職工知道后,到處去找她,到處揚言要打要殺賴超英,當天下午還拿著水管準備到果園找她,在半路上被一個朋友知道后,想辦法引走了他,才使事情沒有發生。當晚賴超英知道這事,心里很是委屈,一夜都睡不著,思想斗爭強烈,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為了工作,得到的是這種對待,真想放棄。但最終理智戰勝感情。第二天親自上門找這位職工,把還款的道理反復跟他說明,經過耐心的思想說服工作,終于使位職工認識了錯誤,做了還貸的承諾。在她的努力下,第一批貸款15.8萬元,回收14.6萬元,回收率92.4%;第二批11萬元的貸款,回收8.7萬元,回收率79%。現在她正排除一切困難,加大追收力度,想方設法追收第三批貸款,力爭全部回收。
正是賴超英同志的辛勤努力工作,和平農場的扶貧工作開展得扎實而且富有成效,而賴超英本人也被職工譽為特困職工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