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助殘人典型事跡
根據事跡的性質,可分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你是否在尋找“最美助殘人典型事跡”?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美助殘人典型事跡篇1
__,1963年出生,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肢體四級殘疾,市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任依瑪哈魚皮傳統工藝農民合作社理事長。
童年的__和姥姥生活在一起,每天陪伴姥姥制作魚皮衣服、鞋、帽等魚皮制品。在環境的熏陶下,__也開始動手參與制作,逐漸掌握了這項技藝。1996年,隨著旅游業的興起,__開始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魚皮工藝上,并在旅游景區開設門店,將做好的魚皮畫、掛件等魚皮制品銷售給游客。目前,他的作品已遠銷至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20__年、20__年,他兩次被同江市殘聯聘為殘疾人魚皮畫培訓講師,他將自己的魚皮畫制作工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現在學員們都能自己作畫,并且出售自己的作品。20__年5月,在市殘聯的支持下,依瑪哈魚皮傳統工藝農民合作社正式成立。目前合作社成員已達15人,部分成員通過制作魚皮畫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20__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劃大賽中國地區選拔賽中,依瑪哈魚皮傳統工藝農民合作社榮獲“優秀企業獎”。
經過多年的經營,__的合作社已經有了固定的客戶資源,同時,依托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的旅游資源,合作社的魚皮畫作品已銷往全國多地,20__年合作社銷售額突破15萬元。
__表示,將繼續開展殘疾人魚皮畫制作培訓,幫助更多的殘疾人掌握魚皮畫制作技術,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勤勞致富、共同圓夢。
最美助殘人典型事跡篇2
張__,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張__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張__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后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跡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張__,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為工作和技術出眾,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斗歷程。
2000年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里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著免費為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后,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2004年,為了長遠發展,他又花5萬元在東油小區購買了一處門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
最美助殘人典型事跡篇3
__,雙目失明,黑龍江省自強模范。12歲那年,一場意外導致__雙目失明。在經歷了短暫的痛苦與彷徨后,__為自己定下了目標:學習按摩技術,自立自強。幾經輾轉,他聯系到了安達市的一所盲人按摩學校。為了節省費用,__獨自一人踏上了求學路。登上火車后,由于沒有座位,長時間的站立讓他的雙腿腫脹麻木。走出車站,__背著行李,用盲杖探尋著陌生的街道,撞上路牌、摔進溝里、擦傷眉眼、扭傷腳踝……這些困難都沒能阻擋他求學的腳步。
在兩年的學習生活中,__勤學好問,掌握了扎實的按摩技巧。兩年后,他去往山東的`殘疾人大學繼續學習中醫。由于表現優異,1998年,他代表學校到香港中文大學做學術交流。強烈的求知欲讓__在按摩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隨后他輾轉國內多地進行學習,并考取了按摩醫師中級證書,在頸、腰椎疾病推拿按摩方面總結出了一套獨特的治療手法。
學有所成的__沒有急于開店,而是先在大慶的一家按摩機構工作了兩年,積累臨床經驗。20__年3月,__的盲人醫療按摩所在七臺河桃山區正式開業,并打出了“盲人大學生為您服務”的宣傳標語。__不但熱心幫助顧客按摩,還把自己掌握的保健知識分享給顧客。就這樣,__的按摩所逐漸被大家認可,隨著收入的不斷增加,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由于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疑難雜癥,__開始不滿足于現有的知識儲備,隨后他再次踏上了求學路,多次去往北京、大連、長春和哈爾濱等地進修學習。通過不斷的實踐,他在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肩周炎、關節炎及相應的外科病癥上有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按摩所還拓展了多功能頸腰椎牽引、理療、中藥熏蒸、針灸和浮針等業務。20__年開始,隨著中俄友好交流活動的增多,多位俄羅斯友人慕名來到__的按摩所,__借機向外國友人介紹了中華傳統醫學和中華文化。創業20多年來,他每年都為患者進行各類診療按摩上千次。
在__的創業路上,離不開“娘家人”殘聯的大力幫扶。__至今都無法忘記殘聯全體工作人員為他操辦婚禮的場景。懂得感恩的__決定將這份愛傳遞下去,他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殘疾人朋友自強自立、自主創業。他招募了2名視力殘疾人到按摩所工作,悉心傳授按摩技藝,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同時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障礙,鼓勵他們自立自強,勇敢地面對生活。
多年來,先后有近30名殘疾人來到__的按摩所工作、學習。從一無所有到如今的生活富足,__靠自己的雙手活出了精彩人生,點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最美助殘人典型事跡篇4
初見康__,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干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板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康__,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于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干事業
康__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痹癥,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康__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里,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康__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里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里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后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里,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后,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于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__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著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著閱歷的增加,康__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里借來了十幾萬,于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里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康__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于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康__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著康__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并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說,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康__說:“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干眼淚,拖著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康__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里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里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后,康__日夜吃住在公司里,憑借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并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康__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康__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于康__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余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于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于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康__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系,他做了聯系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里,并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康__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康__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__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參加的游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艷捐款1000元。
最美助殘人典型事跡篇5
駱__,男,漢族,1966年6月生,小學文化,家住左家鄉螞蚱河村,現任螞蚱河村殘疾人專職委員。“我常常忘了自己是一名殘疾人,在我看來,不逃避現實,勇于拼搏,創業者也沒有殘全之別。”49歲的駱__,用艱難創業的奮斗過程詮釋著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
1982年,駱__因家庭生活窘境而輟學打工,當時吃苦耐勞,意氣風發的他夢想著干出一番事業,然而,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17歲時,他因意外,造成肢體殘疾,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折翼的雄鷹并沒有因此斷掉翱翔的念頭,最終他選擇勇敢的面對這一些,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18歲,他踏入社會這個大熔爐,與命運頑強抗爭,一路摸爬滾打,一路風雨泥濘,在黨和政府惠殘政策的幫助下,他有了自己的房子,組建了溫馨的家庭,創下一份擁有31個大棚的食用菌產業,敘寫了身殘志堅,質樸平凡的人生路。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回避責任,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但我不能因為自己殘疾就碌碌無為過一生。”當我問起他的創業歷程,駱__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他在創業前,除了種地沒有賺錢的其他辦法,2013年,在參加完縣殘聯組織的技術培訓會后,駱__決定種植食用菌。剛開始的他,一無技術,二無資金,在鄉政府的幫助下,他成功申請貸款10萬元作為創業啟動資金,開始了創業的第一步。當時的駱__在食用菌種植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在鄉政府安排的老種植戶的引導下,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靠著堅強的毅力,精心的經營,在第一年,食用菌便有8萬元的收入。成功的第一步使駱__干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種植技術不斷提高,種植規模也不斷擴大,駱__靠著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著和他一樣的殘疾人,生活依然很困難,駱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干勁,更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在食用菌種植期間,他積極帶動其他殘疾人就業,開拓他們的眼界,增強他們面向社會生活的堅強自信心。僅第一年,駱__發出的工資就達5萬余元,他還積極動員周圍村民種植食用菌,毫無保留的給予新的種植戶免費技術指導,成為全鄉殘疾人自強創業的模范。經過三年艱難的打拼,駱__目前已搭建大棚31個,種植食用菌6萬余袋,年收入達6萬元,每年帶動就業人數10余人。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駱__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他擔任殘疾人專職委員以來,在發展種植好食用菌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在殘疾人專職委員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身殘志堅的駱__并沒有因為自己的身體殘疾怨天尤人,而是自強自立,敢于面對現實,樂于面對生活,勇于面對挑戰,以平淡的心態面對人生,雖說在別人看來,他沒有傳奇故事,但他積極進取,勇于拼搏,樂觀向上的開拓精神改變了他的人生。他常說,“是政府幫助我,找到了自食其力的路子,減輕了家庭和社會的負擔。”而我們更堅信,創業者沒有先后之序,沒有大小之分,更沒有殘全之別。身殘志不殘!身體的殘疾給他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被這壓倒,他,一個平凡的人,他要在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殘月依舊照乾坤!希望他的事跡給所有身患不幸的殘疾人一個啟示:弱者不是殘疾人的代名詞,憐憫和同情不是他們的期待,創造與奉獻才是他們真正的追求!
目前,駱__的食用菌產業已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他表示,他一定不辜負各級殘聯對他的期望,他爭取把食用菌發展的更好,并開辟出更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的殘疾人得到就業,帶領更多的殘疾人,走出一條自強創業的新路,為創建和諧社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