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
感動中國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你知道哪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精選篇1
黃文秀這個名字,越來越讓人們熟悉;他的一些事跡,越來越讓人們感動。20__年6月17日凌晨,時任廣西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的黃文秀,在返回駐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生命雖短暫,光華卻璀璨。____近日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源自信仰,使命呼喚擔當,榜樣引領時代。黃文秀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堅守初心使命,生動地詮釋了催人奮進的擔當和奉獻精神,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初心使命是不變的誓言。誓言意味著承諾,一次承諾,一生踐行。“我是一名黨員,是來自百色革命老區的壯家兒女,將革命先烈們奮勇前進、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下去,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這是黃文秀的諍諍誓言。黃文秀把誓言刻于心、踐于行,她從貧苦人民中來,又回到貧苦人民中去,矢志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認真履行報效國家、建設家鄉的承諾。黃文秀用堅守誓言的實際行動,告訴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在任何情況下都絕不放棄理想信念,始終朝著入黨志愿指向的夢想和目標堅定地前進。
初心使命是應盡的責任。責任如炬,照亮前行的路。黨員干部一旦走上了“崗位”,就意味責任在肩,就要將“責任心”固牢。黃文秀任百坭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始終牢記脫貧攻堅的責任,為脫貧攻堅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她埋頭苦干,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黃文秀以敢擔當、能擔當、會擔當的實際行動,告訴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把責任和擔當體現在為群眾干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上,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好務、擔好責、盡好職。
初心使命是崇高的事業。強烈的責任心來自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貞,是黨員干部為黨的事業奮斗的思想基礎,是做好工作、成就事業的重要思想保證。黃文秀以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埋頭苦干、不為名利,與群眾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為基層群眾做實事、辦好事。她顧大家舍小家,沒有時間考慮個人問題,沒有時間照顧殘疾母親和重病父親,把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黃文秀用不斷強化事業心、始終保持進取心的實際行動,告訴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堅持百折不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追求,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初心不改,使命如一,青春無悔。黃文秀不愧為新時代的光輝典范、青年楷模,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精選篇2
終于看了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和往年一樣,他們都是來自世界各地,也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但是卻感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隱形翅膀--劉偉
其實之前在星光大道就聽說過劉偉哥哥的故事,聽說去年他又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我真的很佩服他,這個堅強的男孩。他沒有雙臂,卻忍受著巨大的艱難,用雙腳練習鋼琴,他每天要練七八個小時,練得腰酸背疼,雙腳抽筋,腳趾都磨出了血泡。我看到他努力的樣子,鼻子酸酸的,那是一種多大的艱難啊,我真的無法想象。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他選擇了后者,并活得很精彩。當主持人對他說:“命運對你夠狠的。”,他卻笑了,說:“還好還好。”他用琴聲訴說著他的過往,他的艱難,他是當之無愧的生命強者。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公仆本色--楊善洲
楊善洲老人,之前聽說過,這次終于完整的看完了他的事跡。看到大亮山上漫山遍野的綠色,我的心顫動了,這是楊老奉獻22個春秋才換來的啊。72歲的老人,他的腳摔傷后,仍然拄著拐杖一步一步的艱難爬山。楊老的心里塞滿了人民,他的一生,都在奉獻中度過。
綠了荒山,白了頭發,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孝女當家--孟佩杰
其實最佩服的是她,這個只比我大幾歲的漂亮姐姐,命運對她很殘忍,他卻用微笑回報這個世界。五歲那年,爸爸遭遇車禍身亡,媽媽將她送給別人領養,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她還是沒能過上幸福的生活,還要照顧患病的養母。她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替養母穿衣、刷牙洗臉、換尿布、喂早飯,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學。中午回家,給養母生火做飯、敷藥按摩、換洗床單……晚上又是一堆家務活,等服侍養母睡覺后,她才坐下來做功課,那時已經九點了。還帶著母親上大學,從來不說苦。當所有的人都對他豎起大拇指的時候,他卻平淡的說:“我只不過做了每個女兒都會做的事。”
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還有研究中國核武器的偉大科學家朱亞光、帶著3歲的女兒到高原支教的胡忠、謝曉君、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臺前的唯一一位醫生吳孟超、用自己微薄的存款資助貧窮孩子的阿里木、為正義兩肋插刀,為理想勇往直前的張平宜、奮不顧身去接墜落高樓的孩子的吳菊萍、兩袖清風的正直警察劉金國。他們在這乍暖還寒的日子里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靈。
我不知道當自己面對像他們一樣的困難的時候,還會不會這么堅強、樂觀,但至少現在我會珍惜、會懂得感恩,會懂的感動,無私的活著,把愛的火焰傳遞。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精選篇3
女高校長張桂梅:大山女孩的明燈
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
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暗自發愿: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08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里考上大學。
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短信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高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余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中考分數遠低于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高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里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中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里拿不出這么多錢。”陳法羽說,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后來聽說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后,陳法羽順利考入云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刮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著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里12點后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說。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精選篇4
6月16日,百色市凌云縣遭遇強降雨。持續的暴雨導致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從引發山洪到多個路段水漫、塌方,最終造成了悲劇的出現,年僅30歲的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不幸遇難,當噩耗傳出,有人不相信,有人惋惜,但更多的是讓人心疼。
黃文秀出生自廣西百色一個貧困家庭,從石頭村里一路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并取得法學碩士,畢業后報名考取選調生,成為百色市委宣傳部一名干部,于去年3月份響應號召來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帶領百坭村攻堅克難、披荊斬棘,短短一年里,全村就有88戶418人脫貧,直到最后一刻,她依然在為百坭村的脫貧攻堅事業而奔走著,她用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人的使命和擔當。
在和平年代,脫貧攻堅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黃文秀就是最堅強勇敢的戰士,縱使洪水帶走了她年輕的生命,但她堅定的身影卻會一直烙印在人們心中,她的精神將一直傳承下去,被人民銘記。廣大的青年黨員干部要努力向她學習,要堅定不移的向脫貧目標邁進,深刻領會____關于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的核心要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強行,繼續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其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帶領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馬克思說過“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她的犧牲是偉大的,我們必將銘記她的貢獻,傳承學習她的精神,接過她手中脫貧攻堅的接力棒,扛起屬于她的那份責任一起砥礪前行,為這場攻堅戰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我們不僅背負著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期望,更背負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面對這場戰爭,我們要堅定勝利的決心,不負青春,不負人民,不負國家,為取得攻堅勝利奉獻一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寫作素材精選篇5
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在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人們滿噙熱淚、深受觸動,由衷傾慕這樣一位年僅30的年輕的扶貧干部不分寒暑春秋,不管刮風下雨,常年奔波于縣城與村莊,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年輕共產黨員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
當年,魏巍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真實記錄了解放軍戰士的英勇精神,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后,解放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今天,筆者認為扶貧干部也可以被稱為“最可愛的人”,他們用最樸實、最接地氣的方式融入貧困大眾,喚起千萬貧困群眾戰勝貧困的必勝信念。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不忘初心。黃文秀碩士畢業后,本可以留在條件更好的地方和單位工作,享受著更好的待遇。可她卻選擇了回到家鄉,回到村里,為鄉親們服務,她在白坭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從一名扶貧新手迅速成長為扶貧能手,投身到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愛崗敬業,奉獻青春。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品質,體現了共產黨員大公無私的革命精神。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牢記使命。黃文秀在第一書記任上,始終心系廣大群眾,在服務社會和全心全意為家鄉人民服務中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在入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她卷起褲管,擼起袖子幫貧困戶收拾房間,掃院子,有的村民一次不讓進,她就去兩次、三次,家里沒人她就去田地里去,邊幫村民干農活邊聊天。她實地勘測村道,跑項目,做方案,全程跟蹤實施;她帶領村民學習別村的種植經驗,結合山里實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她計劃在村里辦個幼兒園,聯系母校的師生來調研,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我們要接力黃文秀繼續前行。目前,脫貧攻堅進入了決勝期,實現貧困人口如期全面脫貧,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要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向黃文秀這樣的扶貧干部接力努力,貧困不是一天產生的,當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根治。她的年齡雖然定格在了30歲,但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年輕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奮斗征程,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