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事跡
3月4日,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揭曉,廣西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楊寧在列;那么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的事跡你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事跡(5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事跡(篇1)
楊寧是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她一直致力于改善當地的民生狀況。在任職期間,她積極探索貧困地區的扶貧模式,多次組織村民自主創業,幫助村民實現脫貧致富。在防疫期間,她主動擔任村級“疫情防控專員”,帶領全村村干部和志愿者,積極開展宣傳、消殺、摸排等工作,有效防控疫情的發生。
除此之外,楊寧還非常重視教育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江門村開展了多項助學活動,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資助和幫助,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此外,她還發動村里的音樂愛好者成立了村級合唱團,將音樂帶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快樂,度過了更加精彩的童年。
楊寧獲得“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稱號,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認可和肯定,更是對她所代表的那些無名英雄的尊重和嘉獎。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
在接受廣西云專訪時,楊寧表示:“我很感恩,也很感動,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個人的榮譽,更是對我所在的團隊和整個村莊的支持和肯定。我會繼續堅持初心,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奮斗終身。”
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事跡(篇2)
4日20時許,《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寧獲評年度人物。
頒獎現場,播放了一段展示楊寧大學畢業后13年,是如何在一次次失敗中戰勝困難,帶領父老鄉親擺脫貧困,迎來小康生活的奮斗故事。《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楊寧頒獎辭:連就連,連上書記結對子。莫看女娃年紀小,敢賣婚房種青田。連要牢,擔子雖重娃敢挑。苗鄉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撐荷包。牢又牢,黨和鄉親我作橋,后有黨員千千萬,不怕彎多山又高。
楊寧,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2010年,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江門苗寨當村官,成為躍出“龍門”后返回深山的“逆行者”。在當大學生村官期間,她為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等解決生活困難,贏得群眾的尊敬與愛護。2023年,她被群眾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帶領群眾發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黃金百香果、高山木薯等特色產業,成立“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等,讓江門村于2023年實現整村脫貧清零。她全心全意為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楊寧在節目中說:“下一個目標是到2025年再翻一番。村屯現在建起了占地面積40畝的鄉村振興產業園,2023年完成了4棟廠房的投資,投入了1900萬元。項目產業園里有我們的山泉水廠、肉制品加工廠、羅漢果生加工廠,我們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廠會不斷建起來,村民的荷包會越來越鼓。”
當天,江門村委后備干部、返鄉大學生梁櫻林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了《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當她看到楊寧獲評為年度人物時說:“楊寧姐13年如一日地奔赴在江門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年輕黨員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我要向楊寧姐學習,腳踏實地做好各項工作,把江門村的產業做大做強,讓大家過上更幸福的日子。”
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事跡(篇3)
2023年3月4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來自各行各業的感動人物齊聚一堂,共同見證感動中國的力量。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來自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的楊寧榮膺“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稱號。
楊寧是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她一直致力于改善當地的民生狀況。在任職期間,她積極探索貧困地區的扶貧模式,多次組織村民自主創業,幫助村民實現脫貧致富。在防疫期間,她主動擔任村級“疫情防控專員”,帶領全村村干部和志愿者,積極開展宣傳、消殺、摸排等工作,有效防控疫情的發生。
除此之外,楊寧還非常重視教育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江門村開展了多項助學活動,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資助和幫助,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此外,她還發動村里的音樂愛好者成立了村級合唱團,將音樂帶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快樂,度過了更加精彩的童年。
楊寧獲得“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稱號,不僅是對她個人的認可和肯定,更是對她所代表的那些無名英雄的尊重和嘉獎。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難、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
在接受廣西云專訪時,楊寧表示:“我很感恩,也很感動,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個人的榮譽,更是對我所在的團隊和整個村莊的支持和肯定。我會繼續堅持初心,為人民群眾的幸福奮斗終身。”
楊寧的事跡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身邊的世界,讓更多人受益。無論在哪個領域,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愛心和奉獻精神,就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物。他們的事跡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事跡(篇4)
2010年,楊寧大學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安陲鄉江門村,當起了大學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為村里的老人、殘疾人、癱瘓病人、留守兒童等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贏得了群眾的真情擁護。
2023年,楊寧決定通過網絡渠道推廣、銷售村子里的農副產品,分享大苗山的美食和文化。很快,楊寧和6名大學生村官成立了融水縣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共同建立起“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和微信公眾號,并通過大學生村官們的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
2023年,她被群眾一致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她全心全意為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帶領328戶貧困戶發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產業,并創辦了“苗阿嫂”品牌,通過品牌銷售農產品,使戶均收入增加3200多元。帶領農村創業青年成立了“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3年銷售貧困戶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帶領江門村94戶326人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降低到0.05%,實現整村脫貧。
她在6年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后選擇留在基層,帶領村里94戶326人成功脫貧,實現整村摘帽。她帶領貧困戶發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產業,成立泗維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銷售農產品900多萬元。
楊寧扎根農村感動中國事跡(篇5)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比對我們江門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努力加油干啊!”從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回來,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常常縈繞在楊寧的心頭,催促著她更加專心投入鄉村振興中。
楊寧是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去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她作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代表接受了_的頒獎。“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激動。”楊寧說。
一年后,楊寧又一次來到了北京,受邀參加冬奧會火炬傳遞。“2月3日,我在河北張家口張北縣德勝村負責第五棒火炬的傳遞,看到那里的村容村貌特別好,老百姓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是我們學習、追趕的目標。”楊寧說。
其實,在家鄉苗族群眾眼里,楊寧已經很優秀,做得足夠好。大學畢業回鄉工作12年,她不僅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道路還越走越寬。
地處高寒山區的江門村,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山村,全村轄江門、灘底、古龍等12個自然屯,共有村民501戶1951人。村民住得分散,山多地少,2015年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95戶327人,貧困發生率20%。
2010年,楊寧從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畢業,毅然回到江門村,當起了村支書助理。“見過城市的高樓大廈和高速發展,回來后發現村里道路泥濘、房屋破舊、沒有產業,貧窮落后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當時就是想要改變江門村的面貌,讓村民富裕起來。”楊寧說。
江門村空巢老人多。為了給符合條件的老人申請低保,楊寧在村委會從上午8點一直忙到晚上6點,幫老人填寫申請資料。第二天,一位老人拿著兩個皺巴巴的橘子,一定要送給她吃,以示感謝。
樸素真摯的民風感動著楊寧。她帶領村民發展了竹片加工、高山生態種植產業,一步一步地將苗寨里的“特產”推到全國各地,賺回了一把把錢,贏得了苗寨鄉親們的肯定和信任。
“你能留下來我很高興,在我們村很難得有你這樣一位大學生!”2023年村委換屆選舉,在老主任的鼓勵下,楊寧順利當選并成為融水縣第一位大學生村委會主任。
貧困婦女沈美花一家三口,丈夫遭遇意外喪失勞動能力,家里除了兩畝糧食,西瓜便是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為了賣瓜,沈美花常常挑著一擔擔西瓜下山,坐車到鄉里街道挨家挨戶叫賣。楊寧看著心疼,就把沈美花挑西瓜下山的照片加上文字一起發到了朋友圈,義務幫她賣完了當年所種的西瓜。
楊寧意識到,單打獨斗抗衡不了市場風險。于是,她把村里守家的婦女組織起來,成立了苗阿嫂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了高山泉水西瓜、高山黃金百香果、高山生態水稻等特色作物的種植標準,統一銷售。成立合作社頭一年,西瓜銷量增加了10倍。
有一年,三江縣婦聯在江門村舉辦了首屆苗阿嫂高山泉水西瓜農耕文化節,楊寧把好幾位苗阿嫂請上主席臺發言。后來,沈美花對楊寧說:“像我們這樣的婦女,能夠上臺講話,從古到今這是第一次,楊主任,你真是讓我們揚眉吐氣了!”
抱團發展產業,激發了江門村婦女的內生動力,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發揮著半邊天作用。2023年底,全村全部脫貧,村民人均純收入從1000多元增長到7000多元。
2023年初,楊寧當選江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的她,擔子更重了。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楊寧在做好“苗村倌”“苗阿嫂”品牌運營的基礎上,繼續帶領村“兩委”干部,探索利用“黨支部+村民合作社+黨員+農戶”模式,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場,建立集生豬養殖、肉制品加工、電商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
家鄉竹林茂密,生態環境良好,這兩年楊寧又推動大家種植竹蓀,面積近30畝。“竹蓀畝產可達3500元,單這一項,參與種植的村民就能保底收入8萬元。”楊寧說,要依托大苗山的原生態資源優勢,做大做強特色種養產業,讓村民的收入更多,生活更好。
漫漫征途,唯有奮斗。參與冬奧會火炬傳遞,見證中國健兒取得佳績,楊寧深受鼓舞:“我們苗族同胞永遠銘記黨的恩情、永遠跟黨走,接下來我們還要傳承奮勇拼搏的奧運精神,在新征程上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帶領大苗山鄉親過上更紅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