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護士優秀個人事跡
事跡屬于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你是否在尋找“疫情護士優秀個人事跡”?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護士優秀個人事跡(精選篇1)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迅猛暴發,由點及面,很快波及全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全國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前赴后繼、視死如歸,投入到了與病毒搶奪時間、挽救人民生命的偉大斗爭中。同志們立下了神圣的誓言: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在這千千萬萬名抗疫戰士中,有一位疾控新兵,她叫許蓉蓉。
24歲的許蓉蓉2019年9月剛剛入職到儀征市疾控中心檢驗科。平時工作刻苦、勤奮,深得大家的贊許。
2019年11月,許蓉蓉被派往揚州市疾控中心進修學習PCR技術(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2020年1月30日,當她接到去揚州市疾控中心協助檢測_病毒核酸工作的通知時,沒有絲毫遲疑,收拾行裝,立刻趕往揚州市疾控中心報到。
在長達26天的時間里,她全程參與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檢測任務,包括樣本的前期處理、核酸檢測體系的配制以及核酸的提取工作。穿上厚重的防護設備,在實驗室里一待就是4、5個小時,最長6個多小時,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飯。悶熱、疼痛、饑渴,但她始終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兢兢業業地完成所有工作。
許蓉蓉的父母也是醫務工作者,一家三口同在抗疫一線,每天在繁忙工作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大支持。晚上加班到很晚的時候,他們一邊擔心女兒的安全,一邊又怕打擾她的工作,常常在家一直等她進了家門才會回房休息。雖然家在臨近的邗江區,但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的次數卻屈指可數。
作為檢驗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許蓉蓉積極主動地承擔各項工作。“能干,吃苦耐勞,認真負責”是揚州市疾控中心檢驗科老師們對她最多的評價。
在結束了揚州市疾控中心的調用工作后,她立即回到了儀征市疾控中心檢驗科的崗位,投身到新的工作當中,開展疑似_樣本采集、送檢單匯總、樣本的核對等工作。
當前,_還在肆虐之中,任重道遠。我們相信,_堅強有力的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有無數個象許蓉蓉一樣優秀的醫護人員、疾控工作者的忘我拼搏,我們必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疫情護士優秀個人事跡(精選篇2)
__,男,本科學歷,中共黨員,1990年參加工作,現擔任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負責人、市人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總指揮部成員、預防控制組組長。
今年春節前夕,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一名有三十年工作經驗的醫務工作者,他第一時間寫下申請書,強烈要求加入市人民醫院“醫療救治隊伍”,全力以赴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時刻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忘醫者初心,勇擔醫護使命,明知風險與艱難,依然選擇勇敢和奉獻,挺身而上。他的.妻子也是一名黨員、醫生,面對突然疫情,同樣毫不退縮。夫妻二人在中國傳統的春節,毅然放棄了與家中老母親、老父親以及兒子的團聚,各自奮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疫情期間,一直以院為家,24小時緊急待命。他也想當一位孝子和一名好爸爸,但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他首先想到的是醫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以赤誠踐行的初心使命。
1月22日凌晨3時許,市人民醫院急診內科接到一名曾與確診病例武漢返鄉人員有過緊密接觸的女患者。當時,患者情緒比較激動,不愿配合醫務人員工作,執意回家,誓死不留院隔離觀察,多名急診內科醫務人員努力勸說都無法說服該患者。他獲知此消息后,立即到急診內科,跟患者進行近距離面對面的溝通,安撫患者情緒,耐心做好說服工作,最終獲得該患者的理解,并同意留院隔離觀察,后經標本檢測核酸試驗為陽性。在危險的關鍵時刻,他帶領預防控制組成員,認真排查疫情,嚴防死守,不漏一人,做到早發現早隔離,以快速行動奮戰在防控疫情最前線,成功避免了疫情進一步擴散。因長時間接觸上述患者,他當日被要求隔離醫學觀察,慶幸的是經檢測核酸試驗為陰性。次日,他向院部要求立即重返工作崗位,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樂觀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繼續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個特殊而關鍵的時期,他面對疫情毫不退縮,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沖鋒陷陣,堅守疫情防控最前線,以自己的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顯責任與擔當,在抗擊疫情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彰顯了作為醫務人員的責任擔當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詮釋了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操。
疫情護士優秀個人事跡(精選篇3)
__,女,35歲,大學本科學歷,于2009年參加工作,200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科公共衛生主管醫師。她為我市_疫情防控做了大量工作,為維護我市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沖鋒在前,勇于奉獻,在工作中取得了較大成績。
一、積極開展病例流行病學調查
2020年1月21日,市人民醫院首次報告接診疑似_病例,她作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公共衛生主管醫師,一名共產黨員,在領導的帶領下義不容辭,積極認真完成我市防控_疫情的各項工作任務。市人民醫院報告診治疑似_病例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尋找可能的傳染源,嚴密搜索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并及時建議市人民醫院做好病例隔離治療及院內感染控制工作,以及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避免恐慌。截至2020年2月18日,共參與完成疑似_病例的個案流行病學調查15起,協助調查深圳市確診病例傳染源1起。共發現確診病例2例,陽性檢測者1例,排除病例12例。共搜索到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64人,陽性檢測者密切接觸者37人。疫情防控期間,工作任務繁重、緊急,同時作為直面疫情的醫務工作者存在被病例感染的風險,為了防控疫情的需要,也為了家人的安全,她不得不將年幼的孩子托付給孩子的爺爺奶奶照顧,無論是除夕、春節和元宵節均奮戰在防控_疫情的一線,至今未和家人相聚!
二、認真做好疫情防控資料整理上報及密切接觸者管理工作
1月26日我市首次確診_病例,接到汕尾市疾控中心的`電話報告后她及時指導市人民醫院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報告病例,第一時間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中報告該事件,并在后續的防控工作中及時報告該事件的防控進程情況。將搜索到的密切接觸者信息及時提供給相關工作組,以便其他工作組能及時開展密切接觸者的采樣檢測及隔離管理工作,防止疫情擴散。在上級的要求及指導下將我市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陽性檢測者的個案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及病例密切接觸者管理情況等信息錄入廣東省急性的傳染病監測信息系統,并及時更新進展情況。
三、組織_病例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培訓
根據市衛生健康局《轉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的通知》(陸衛發〔2020〕76號)文件要求,我中心組織了我市衛生醫療單位相關醫務人員參加《市_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培訓班》,作為市防控_疫情流行病學調查組的成員,她負責將流行病學理論結合個人在_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中的體會及經驗教訓,為前來參加培訓班的全市基層防控人員進行了講解,將個案流行病學調查中的關鍵及需要注意的事項與我市相關人員做了分享,為下來_疫情防控打下了堅實的基層。
她作為一名疾控人,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盡其所能,竭盡全力為防控_疫情,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為我市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個人之力。
疫情護士優秀個人事跡(精選篇4)
“一輩人有一輩人要去做的事,生在這個年代,你就要擔負起這個年代的責任,更何況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你要做到的就是無愧于這個社會,無愧于患者,無愧于自己的職業,更要無愧于心。注意防護,保護好自己!”這是我臨出發前,爸媽對我的叮囑,直到我來到梅河口市_定點救治醫院支援已經十幾天了,這些話還在我腦海中縈繞著。
參加抗疫支援之前,我只是一名平凡的男護士,剛剛參加工作兩年的我,是科里年紀最小的,每日在病房里忙忙碌碌,核對醫囑、打針、換藥,與其他療區護士唯一不同的,是我所在的療區是I期臨床研究病房,每天護理的都是接受新藥治療的腫瘤病人,因為對護士的要求更高,所以我們都格外認真、特別嚴謹、執行力超強。
來到梅河口支援后,我要求自己不僅要保持平常的工作狀態,而且要更加認真,因為我知道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
剛開始,領隊安排我在病房接收患者,可能是看到我比較認真,又把我調整到更加重要的崗位——作為逆行者對環境進行消殺。這個崗位的重要性在于它肩負著所有隊員乃至整個療區的安全,主要工作內容包括清理打包脫區的廢棄防護物資,還要做好環境的消殺工作,也會負責消殺患者的隨身物品,是保證無感染至關重要的一環。因為是身處污染區,所以被稱為“逆行消殺”。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白色的防護服就是我的作戰服,消殺設備就是我最有力的武器,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角落。逆行消殺一次的時間至少要1個多小時,加上環境封閉,身穿防護服,又悶又難受,身上出的汗水都被防護服牢牢鎖在里面,每次工作后都是大汗淋漓、渾身濕透。但為了讓隊員們安全、放心地在脫區卸下繁瑣的防護物品,為了保證患者的貼身物品沒有病毒污染安全返家,一切的付出與汗水都是值得的!
作為眾多奮戰在抗疫一線千千萬萬醫護人員中最普通的一員,我是自豪的,無論何時,只要家國有難,我一定會再次挺身而出,無畏前行。
疫情護士優秀個人事跡(精選篇5)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采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_,有效抑制了_病毒。她為了盡快找到“對癥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