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
觀后感可以作為一種交流的媒介,讓觀眾與朋友、家人、老師等分享自己的觀影體驗和感悟。如何才能寫出優秀的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供大家參考。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篇1
趁著記憶還新、感受最真的時候,寫下對這部經典之作的所感吧
《肖申克的救贖》,很久沒有看過這么精彩的片子了,一部勵志之作。看完之后主人翁的點題之句一直縈繞在耳邊: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安迪,一位大銀行家,有著對數學和數字天生的敏感,不幸的是妻子以及妻子的情人遭人謀殺,而自己卻被誤認為是兇手,兩次無期,被判到了肖申克監獄。于是長達二十年的監獄生活開始了!像劇中說的,他并沒有認為來到監獄是一種煎熬,反而覺得像是在公園散步一樣,是如此的淡定!這二十年,是安迪進行自救的二十年,錘子、海報、以及幫典獄長“逃稅”…一切都是他預置好的,只等那個暴雨夜晚的來臨,伴著閃電雷聲逃離出了肖申克監獄…
在劇中,有幾段兒,我一直有點疑惑,就是安迪在獄長反對的情況下,還毅然的播放那段音樂,我是沒有弄清楚那是怎樣的一段音樂,是向往自由和解放?還有一段就是安迪一直都很想在監獄建造一個圖書館,由于資金的匱乏,他便一周一周的向有關部門寫信進行申請資金,最后便是一周兩封…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去,試想一下,安迪建造這樣一個圖書館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到了好多。。監獄里很多的人知識水平都不高,甚至停留在很久以前,像老布一樣出獄之后根本適應不了當今的社會,甚至不能生存,最后的結局只有一種——老布自殺了。還有,劇中一直在強調一個詞“希望”,也可能安迪是想讓監獄里的所有人心里都懷著希望吧,懷著生存的希望,無時無刻!
故事的結局也是亮點,特別是最后瑞德去那顆樹下尋找安迪留給他的東西,一封信、一些錢,好像這些都不是很重要,但我覺得安迪留給瑞德的是希望,是活下去的希望,至少是安迪拯救了他!
只要心懷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篇2
失明,關在黑房子里的不得自由,或許是出于這另樣的“終生監禁”,讓我在可以重新閱讀之后,翻出了《肖申克的救贖》。
安迪,似癡人說夢的站在監獄的小運動場上,在武裝警衛居高臨下的監視中,述說著她希望的彼岸——墨西哥,太平洋,齊華坦尼荷,以及他的小旅館。他說:“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我根本沒有殺格林·昆丁,也沒殺我太太。一家小旅館……不算奢求吧!我可以游游泳、曬曬太陽,睡在一間可以敞開窗子的房間……這不是非分的要求。”。
那么,在我心理的,那個還不算非分的要求是什么呢?
撇開是仗的牢監,我希望自己,也希望能有機會帶給更多盲人朋友這樣的勇氣與遐想~
一份站在經濟獨立上的自由人格,在每一件堅持達成的小事中磨練出的不算虛空的信心,有足夠的勞動報償支持所需要的特別服務,和普通人一樣的為逛街、家務、戀愛、看電影、去哪兒消磨假期而煩惱和開心。這應該不算非分的要求吧?
雷德,一個從“肖申克”里走出的無期徒刑假釋犯,一個被剝奪自由受了38年監獄制約,自認為已經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體制化的人。對于安迪的打算,她也曾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無論前景可能多美好,或者現狀有多糟糕,只要在所熟悉了解的地方,一切便是安心。他說:眺望太平洋的念頭聽起來很棒,但是我害怕有朝一日,我真的到了那里時,浩瀚的太平洋會把我嚇得半死。
……
不過,雷德,終于還是以一個自由人的心步上了漫長的旅程,她帶著從未有過的“希望”說
我希望安迪在那兒。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邊界。
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
“肖申克”高而厚的圍墻,真的只是在故事里嗎?是什么,讓我們在生活中無形的縱橫中一再的卻步,束縛心的自由?
希望就像落在心理的種子,只要堅守,忠有陽光語錄后的破土發芽,若泯滅了最后的念想,生活才是真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篇3
《肖申克的救贖》主要講述的是兩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監獄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贖自我和監獄里的人。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的是安迪對待自由和期望的堅持與向往,無論在什么樣的情景下他都沒有放棄對期望的信念。
安迪對自由和期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贊賞的,對他來說即便只是片刻的心靈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貴的,為此他讓獄友們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堅持刻石頭,即便進獄也沒有拋棄自我的興趣;為了重溫音樂的完美,他不惜違反監獄的規則而被獨自監禁2個星期;為了建立圖書館堅持每2個星期寫一封信,6年不間斷;為越獄,19年靠一根小小的鐵錘挖除了一條地道。這一切,無一部體現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資源來到達自我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變了監獄里的一切,同時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靈的救贖。
瑞德是此部電影另一重要人物,而電影正是以他的角度來講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沒有安迪的出現,也許瑞德會步上老布的后塵。然安迪不僅僅解救了自我,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監獄里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終越獄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讓我們認識到體制化的可怕,人一旦體制化了,那么一旦他離開了這個體制就會活不下去。
影片主要是要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不要放棄期望,只要自我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夠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我的行動來救贖著眾人,同時也解救了自我,最終讓自我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
觀看這部影片,我們學習到了無論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我們都不應當放棄自我的期望,僅有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篇4
如果因為一場戲劇化的栽贓而使自己在牢獄中度過近20載春秋,你會不會無奈急躁得恨不得馬上死去?如果生活喪失了原本光彩奪目的陽光,你會不會降靈魂寄托到一個荒蕪的地方?如果肖申克監獄是人間地獄,那么,安迪,算不算是解開靈魂束縛的天使?
大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戀,酒醉后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終沒有下手。然而一個不幸的巧合發生了——那晚另外有一個人槍殺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于是安迪被指控為謀殺,并獲判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渡過余生。不幸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
監獄里是個可怕的地方,監獄長有權力決定人的生死,囚犯們直接被打死的數不勝數,沒有人不敢不聽話,他們大多數人都和他一樣,是含冤入獄的,然而,卻只能安于現狀,自身并不具備讓自己出獄獲釋的能力。每天干活,晚上還要遭受典獄長的剝削。在那人不如狗的監獄,每一幕看起來都是那么讓人觸目驚心!是不是我們的社會也是如此的陰暗?亦或是,我們只是生活在社會的小圈子里,真正的社會,真的是那樣的?可是,為什么沒有一個人進行靈魂的救贖呢?人性是可以改的,不是么?
還好,安迪出現了,他靠自己獲得了自由,靠自己讓肖申克的人們得到了救贖,讓典獄長見鬼去了! 他領走了幫典獄長洗的那些錢(分別去了12家銀行共取走370,000美元),并且將典獄長涉嫌貪污與謀殺的證據寄給了報社。隨后,大批警察和記者蜂擁來到肖申克,絕望的典獄長把自己鎖在辦公室里,最后開槍自殺。瑞克最終得到了安迪的指引,也擺脫了那個可怕的深淵。是不是可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難道真的是那樣?冥冥中,早已注定了一切,總有人要因為在受苦后涅盤重生,總有人要在“幸福”中自甘墮落,總有人要受懲罰,總有人要活的自由,生活,一直給予著人們希望。這就是所說的命運么?難道一點造物弄人的痕跡也看不見?我才不信!
小說里說:一次難得的機會讓膽大的安迪把典獄長的門反鎖起來,通過廣播給所有監牢里的人放了一張由州議會寄來的唱片,悠揚的歌聲在肖申克監獄里飄揚,所有的人都駐足被這突如其來的美妙歌聲吸引了。這不由得讓人震撼!那份對自由的追求,該是到了何種境界啊!一直有詩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是讓人們幸福的根本。對于長期沒有自由的人來說,或許自由真的高于生命,或許還是過之而不及!自由,誰不向往呢?不是么?就算一只鳥,它寧愿死亡,也不愿意失去廣闊的藍天,一只魚,寧愿死去,也不希望沒有清澈的湖水。這是任何生靈都沒法喪失的,一定是的。
安迪說:“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墻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這個字眼太沉了。不僅是個人需要希望,國家,社會,整個民族都是需要希望的。人一旦沒有了希望,那活著就是行尸走肉罷了。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堵高墻,然而有希望的人可以穿過它。看到越來越多生的希望,絕望的人只會被它壓垮,再也站不起來!
其實,無論在哪里,智慧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試想,如果安迪不聰慧,那么又怎能從厚厚的監獄墻里面逃出去重獲自由呢?其實看這本書,或者看電影的人,誰也沒有預料到安迪最終會逃離。這個結局的背后,透露的其實是無盡的心酸與痛楚!
社會需要救贖,人們蒙塵的心靈也需要救贖。世界上,安迪那種人可能很多,但能對身邊的進行救贖的,卻真的沒有幾個。靈魂的救贖,比肉體的救贖更重要!如果世界多點希望,人們多點積極的態度,那么生活,一定不會太糟。至少,快樂還是占多數的。最后用《肖申克的救贖》里的一句話收尾,一定要記住:讓你再難過的事,總有一天,你會笑著說出來。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篇5
《肖申克的救贖》值得看兩遍,甚至更多遍。大部分電影如同時裝,趕一個時髦,過上一把癮,就永遠過去了。但是確實有些電影是可以沉下來的,它將在這個世界永存,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有些電影,給我們感官上的快感,讓我們暫時降低智商,如孩童般地快樂;有些電影,給我們人世間沒有的奇景,滿足我們白日間想入非非的幻想;而《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是一部感動我們心靈的電影。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為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
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為它那里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為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成行尸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么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于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阿瑞在被關押40年后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是這些,卻又不僅是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敘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一遍。是的,一點一滴地敘述,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一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后,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阿瑞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為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但是——這真是好萊塢式的——電影竟然不給我們這個充滿必然的悲劇結局。安迪沒有被命運毀掉,他獲得了一個完滿的結局。他重獲自由,懲罰了監獄長等惡人,還與老友阿瑞在海邊重逢。知道這情景是夢,好萊塢制造的夢,但我們仍然感激這夢,因為它實在是太美好了。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篇6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拍攝于1994年的電影,歷經十幾年的時光卻始終閃爍著無盡的魅力。想念電影最終那片蔚藍的海面,平靜而遼闊,亦如安迪的內心。片中那些黑色壓抑的畫面最終都消融于無垠的海域里,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感覺。心里的夢想和期望在經歷挫折和痛苦之后化為寫在笑容里的完美現實。影片傳遞給人的是一種近乎倔強的對期望和自由的堅持,經得起時光雕琢的不屈的信念。細看電影,你會發現電影中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深思和學習的。
肖申克,并非人名,而是一個監獄,一個原本用來讓人改過自新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的囚犯無論吃飯、睡覺、甚至是上廁所都得報告,最終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摧殘下成為失去靈魂的行尸走肉。長久的習慣在那里演化成可怕的杯具,每一天一成不變的生活磨蝕著他們對于未來的憧憬。沒有期望、沒有自由、沒有尊嚴,仿佛生命的價值在那里已經消亡殆盡。正如瑞德所說:“剛進入監獄時,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我不得不依靠它生存。”顯然,在這部電影里,監獄已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
老布,一個已在監獄里度過了半個世紀的七旬老人。對他而言,管理監獄里那個狹小的圖書館已然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在那里,他能夠憑借自我受到過的教育贏得一點點其他犯人的尊重。某一天,他突然被告知自我獲得了假釋,恐懼開始占據他早已干枯的心靈。半個世紀的鐵窗生涯將他對自由的渴望沖刷的一干二凈,剩下的只是老朽的軀殼和束縛了的靈魂。像籠中的鳥兒被關的太久之后已失去了飛翔的本事一樣,老布已沒有了在社會上生存的本事,所以不可避免地被社會淘汰了。
事實上,老布也曾嘗試著融入社會,可是五十年的距離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老去的軀體連同老去的心最終一齊結束在昏暗狹小的屋子里,留下的僅是那幾個歪歪斜斜的字:Brookswashere。寫完這些字,他默默地笑了然后從容地結束了生命。在他看來,那些字讓他的死有了些許的尊嚴和價值。
老布的杯具讓人心痛,也讓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很多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杯具。應對巨大的就業的壓力而不知所措的學生們,不正像老布一樣對外面的世界存在強烈的恐懼感嗎電影里,瑞德認為老布的杯具是因為體制化,并覺得自我,甚至是整個監獄,都正在淪為體制化的犧牲品。那么從現實來看,一些心理素質不強的學生也正在演繹著同樣的杯具。有些學生在學校里待了太久,進入社會后,像老布一樣,因為缺乏生存的本事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在經歷挫折之后,就不堪重負而了斷自我年輕的生命。不一樣的是,老布是因為太老而無能為力,而他們還沒來得及領悟生命的價值就因為太脆弱而過早地埋葬了自我。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應對這樣的壓力,尋獲屬于心靈的自由呢電影告訴我們的恰是如何進行這樣的一場心靈救贖。
安迪本是一個年輕而有前途的銀行家,可是一夜之間他被控告殺害妻子和情夫而鋃鐺入獄。事實上,安迪是被冤枉的,殺人兇手另有其人。可是,有時候生活中總會有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安迪最終被判兩個無期徒刑,進入了肖申克的高墻之內。那里等待他的除了嚴酷的管理體制,還有來自“三姐妹”的肉體折磨。遇上這樣的事情,誰都會失去理智,然而安迪卻例外。安迪從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努力去把握住自我的命運。冷靜、勇敢、頑強、從不放棄用智慧來進行反抗,這正是安迪的不一樣之處,也正是我們應對困難和挫折時所缺乏的。應對困難,我們總是過于浮躁,急著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總是過于怯懦,急著逃避而不是去應對。
當所有的人,包括瑞德認為安迪快被體制化壓垮的時候,安迪在一個暴雨滂沱的夜晚爬過500碼的充斥著惡臭的管道后尋獲了屬于他的自由。事實上,安迪始終是自由的,即使他被困在高墻壘起的監獄。正如他所說的:莫扎特的音樂在我的心里,誰也奪不走。是的,誰也奪不走我們堅定的信念和對自由的期望,心靈的自由能夠帶來生命的奇跡。6年,每周一封信,最終令50年不曾改變的圖書館開始有了改變。他改為每周寫兩封信,這樣的堅持使得圖書館的規模不斷擴大,最終成為新英格蘭最棒的監獄圖書館。20年的時間,一把石錘,堅韌的毅力,最終締造出一條瑞德認為要600年才能鑿出的通往自由的道路。
而現實中,我們內心的期望往往被輕易地埋葬在那些平凡的挫折里。我們懼怕失敗,也正是因為我們對夢想和期望的追求不夠執著。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心靈才容易被束縛,甚至脆弱到不堪一擊。所以,很多人才懼怕走出學校來到社會。倘若我們能像安迪那樣,冷靜下來,用理性來看待問題、用智慧來解決問題、用執著來戰勝挫折,那些期望和夢想也就不會離我們而去。
當然,安迪的成功遠不止因為這些。過人的才華使得他在監獄里也能綻放光芒,但這并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老布在監獄享有對書籍的管理權;而瑞德則能夠幫其他囚犯弄到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但他們都有點沉醉于這一點權利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安迪在監獄的地位顯然還要高的多,但他始終明白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由:正真的自由是在外面的世界。他能夠真切地看清自我所處的位置,始終堅定地朝著自我的目標努力,并不因暫時的成功而停滯不前。
這一點,對我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我們中的許多人,因在學校里擔任了某個職務而沾沾自喜,自視甚高。暫時的滿足感阻礙了他們對生活的進一步思考和追求。到了社會中,這種潛在的驕傲情緒讓他們屢屢受挫,壓抑和失望隨之占據心靈,也讓他們離成功越來越遠。事實上,我們生命的價值最終僅有在社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理性地對待自我學校里表現,能夠幫忙我們看清自我在社會中的位置,從而更合理地看待自我。
安迪在監獄中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救贖。入獄前,他是一個不善于表達情感的人。沒有朋友,甚至,連自我深愛的妻子也背叛了他。而在獄中,他收獲了瑞德的友情,同時也學會了分享,學會了溝通和交流。在分享中,他也試圖讓對自由和期望的渴望重新回到獄友們的心中,救贖他們的心靈。初春的早晨,獄友們能夠像在修葺自家的屋頂一樣,坐在暖暖的陽光下享受著安迪爭取到的冰啤酒。這種久違的自由的感覺再一次回到了獄友們的心頭,那么真切、那么完美。
安迪私自在獄警的辦公室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再次給獄友們帶來哪怕是一瞬間的自由的感覺。音樂里的活力刺激著獄友們原本干涸的心靈。而圖書館的落成,更讓獄友們見證了期望是能夠在不懈的堅持下帶來成功的。自然,對自由的期望也不再僅僅是一種幻想。無論何時,友誼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人是社會中的人,始終需要交流和溝通。珍貴的友誼是人格魅力的一種體現,也能幫忙我們獲得社會認同感,加強我們對生活的信心。而同時你也會發現自我身上的優點正在向他人傳遞開來,自我的價值也能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尊嚴,并不是自我刻個字就能獲得的,而是存在于大家對你的認同感中。
如何獲得心靈的救贖,尋求屬于自我的夢想和期望我想電影已向我們給出了十分完美的答案。社會和體制化其實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內心無法克制的恐懼和對生命價值的輕視,這也正是我們需要獲得救贖的地方。電影卻堅定地告訴我們:生命的尊嚴和價值,不是別人給的,而是靠自我的執著和智慧在挫折和壓力下一點一點爭取來的。
肖申克的救贖觀后感怎么寫篇7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誤認為是殺害其妻子與情人的兇手,而被冤入獄,最終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越獄,獲得自由之身的故事。
安迪入獄后,結識了黑人瑞德,瑞德告訴安迪: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慢慢的你習慣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那就是體制化。瑞德的這段話無疑是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可是安迪卻并不這樣認為,希望從來不會破滅,他們可以關住人身自由,而內心的自由與希望是他們所觸摸不到的。
在獄中,因他學過金融管理,最終謀得一份圖書管理員的工作,為了讓身邊的獄友們能喝到冰啤,為獄卒逃稅,最后為獄警洗__。直到后面又送進一批犯人,其中一個犯人告訴他謀殺他妻子與情人是另一個人,當他把這件事告訴獄警,換來的是告知之人的死訊和他被關二個月的禁閉。獄警為了他能繼續洗__而選擇把他永遠的留在牢中,最終安迪明白真正的救贖只有靠自己,他用十九年時間用小鐵槌鑿開了美女圖后的墻壁,爬過了500米的臭水溝,在那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晚上,看著安迪擁抱自由的神情,我深深為他尋求自由希望所震撼。
記得前面老布獲得假釋后,因習慣不了監獄之外的生活,而選擇了自殺,無疑讓我們看到在心靈受到束縛后而軀體回到生活中卻習慣不了自由,精神與希望破滅后,人將走到盡頭。
還有在瑞德獲得假釋前,獄警們問他的一句話:你是否改過了。他的回答是:我沒有一天不后悔,但并非受到懲罰才后悔,我回首前塵往事,那個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談談,我試圖講道理,讓他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但是我辦不到,那個少年早就不見了,只剩下垂老之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