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
通過寫觀后感,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影片的特點和意義,同時也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情感和態度。如何撰寫優秀的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這里分享一些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篇1
書,是一種好東西,能看書,更是一種福氣!高爾基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真是一點沒錯。而我,每天早上都會早早起來看書。一次我為了看完一篇,竟然看著看著便忘了吃早飯,后來我看完之后索性繼續往下看,一直看到了10點才意識到還沒吃飯。
今年1月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我拿到它時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好像想能立刻就知道整本書的內容一樣,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把書拿到房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我把書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受益匪淺啊!每次讀書時我都感覺身臨其境,作者寫的簡直是太妙了!
在書里我認識了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他初出茅廬,便大敗曹軍。后來他在西城中又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15萬大軍,他還曾七擒孟獲,草船借箭……;還有待人誠懇的劉玄德,他為了請諸葛亮,曾三顧茅廬。他待關云長,張翼德更是沒的說……這些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當然,也有些反面例子,如曹操,他可是大家公認的奸雄,正所謂“無毒不丈夫”真是一點沒錯;還有楊修,自以為聰明,最后還不是被曹操除了……
這本書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爭天下的故事,三國各用盡了各種伎倆來爭奪天下,最后不也都沒什么好下場頂多就是三敗俱傷罷了。
不過內容確實是驚心動魄,刺激人心,這是一本好書,大家千萬別錯過!
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篇2
《三國演義》是明代作家羅貫中寫的一部歷史小說,文中寫了魏、蜀、吳三國爭霸,最后被司馬家族滅掉的故事。
文中重點塑造了三國的將領,比如:魏國的司馬懿、張遼、許諸,蜀國的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吳國的程普、黃蓋、陸遜等。這些人物性格鮮明,各不相同,給文章增添了許多色彩。
在書中,我喜歡的是曹操,因為他能屈能伸,在華容道下馬求饒,是屈;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是伸,而且他還非常聰明,但是他有一個特別大的缺點——多疑,因為多疑,他錯殺了楊修和呂伯奢一家。雖然人們一直認為他是一個奸雄,但現在人們對歷史的看法改變了,我相信人們會越來越認可曹操的!
在文中,描寫了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的戰爭和事件,有的甚至成為了典故,比如:草船借箭、汗流浹背、望梅止渴等。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們豐富了閱讀,還給我們描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篇3
三國,分別是“魏、蜀、吳”這三個國家,從三個國家建起到歸一的時間長達80多年。這八十多年,出現了許多英雄豪杰。而且,還編出了一首兒歌: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
這個兒歌是在說五虎上將都有哪些,現在我來為你介紹一下這九個人中都有誰和誰排名第幾:一呂布 二趙云 三典韋 四關羽 五馬超 六張飛 七黃忠 八夏侯惇 九姜維。
這九個人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趙云,因為他非常的勇猛,在長坂坡他打敗了曹軍一百多萬人,而且還在夏侯恩哪里奪到了青缸寶劍。我第二喜歡關羽,因為他既勇猛,又忠義,再加上智勇雙全,可以說是天下無敵!
我最不喜歡呂布了,應為他貪生怕死,是一個小人,當他被曹操捉到時,還說要和曹操打天下,而張遼卻說:呂布小人,既然貪生怕死,不是英雄。
當曹操要殺他時,張遼無所畏懼地說:可惜!!曹操問:為什么?張遼曰:可惜那天火小,為燒死你這個賊!!!
曹操聽完大怒,一刀將繩子砍斷,張遼深受感動,便于曹操打天下。
所以,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一個像呂布的小人,還不如當一個要飯的,像張遼一樣,反而不死,還得到重賞!
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篇4
暑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中國古代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小說的經典之作,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統一全國這段歷史時期的故事。
我看到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雄才大略卻殘暴奸詐的曹操,還有仁厚愛賢的劉備,義薄云天的關羽,勇猛剛正的張飛。
三顧茅廬屋,這篇故事我非常喜歡,他講了劉備、張飛、關羽到隆中去尋找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第一次不在,第二次也不在,第三次在家了。諸葛亮的童子想要去通報,劉備連忙阻止,說“不要驚醒了先生的好夢”劉備站了一個小時,諸葛亮醒來,張口吟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諸葛亮吟完詩才知道,劉備在外等了幾個小時了,連忙吩咐童子請進來。諸葛亮認為劉備、曹操和孫權三個諸侯一定會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勢。劉備聽后不禁大為驚嘆和佩服,他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婉言拒絕。劉備眼淚婆婆地說,“先生不肯出山,難道也不顧蒼生黎民嗎?”說完眼淚把衣服都打濕了。諸葛亮深深的被感動了。終于肯出山幫助劉備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學會了做事要學會堅持,不可以半途而廢。
“三國演義”真好看啊!
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篇5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三顧茅廬”的故事,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以后,劉備就非常想去把諸葛亮請來。于是挑了一個好日子,劉、關、張三人一起去請諸葛亮。他們來到諸葛亮家的時候,正巧諸葛亮出門了,他們只好無奈地返回。過了幾天,劉備得知諸葛亮回來了,又要去拜見他,這時關羽和張飛都來阻止,說派個下人去就行了,犯不著我們一塊去,結果叫劉備斥責了一頓。他們又去了一趟,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又去朋友家了,劉備無奈又回。轉眼到了冬季,下著大雪,劉備三人又去了諸葛亮家,可是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就耐心地等他醒來。后來,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答應出山輔佐劉備平定天下。
每當我讀了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人品。他為了請到諸葛亮,三次堅持去拜見他,不顧天氣嚴寒,不顧路途遙遠,最終把諸葛亮請來了。他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秀品質,多么值得學習呀!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這樣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這個故事中使我很受影響,因為劉備為了天下大事 ,不把自己當做一個大人物,放低自己的位置,值得學習。
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篇6
我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如看書、畫畫、做游戲……其中我最喜歡看書了,家人都夸我是個小書蟲呢。俗話說:書是精神的食糧,我常常沉浸在美妙的`書海中,以至于常常忘了吃飯,忘了睡覺。
今年暑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講的是蜀、吳、魏三國紛爭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有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呂布、趙云等等。其中劉備、關羽和張飛結拜為兄弟后就開始建功立業,匡扶漢室。我們應該向他們三個人學習,不能向里面的奸臣董卓等人學習。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劉備,因為他寬宏大量,他還有兩個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他們倆武功都很高強。另外還有諸葛亮,足智多謀;第三是趙云,因為他勇氣超人;第四是黃忠,因為他箭法了得,能百步穿楊;第五是呂布,因為他武功蓋世;最后是曹操,雖然他陰險狡詐,但還是有勇有謀。我最不喜歡的人物是董卓和督郵,因為他們倆都是禍國殃民的害民賊。
所有故事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走麥城關公歸神”,講的是孫權讓關羽投降,關羽不肯投降。關羽說:“我與劉皇叔桃園結義,立誓輔佐漢室,怎能與你等反賊為伍!今日誤中奸計,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孫權見關羽不肯投降就把他給殺了。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關羽是個非常勇敢的人,他寧可犧牲自己也決不背叛兄弟。
要是我在這故事情節里面就好了。因為我可以騎著駿馬,披著戰袍,手執明晃晃、寒光閃閃的大刀,率領著大軍,威風凜凜地出現在戰場上了。
等我看完了書,我真想來一個大逆轉,希望劉備三人一直都不死,因為我最佩服這些有骨氣又勇敢的人。
最后,我用詩句的形式概括我對《三國演義》的理解:
蜀吳魏國互打仗,
各路英雄齊幫忙。
劉備請來諸葛亮,
殺得曹軍忙躲藏。
精彩莫過赤壁仗,
火燒曹軍跳長江。
我喜歡我的課余生活,更喜歡在課余生活中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觀后感范文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記敘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歷史時期所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佳作。
《三國演義》對人物描述是十分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述體此刻“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后,帶著百姓一齊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說:“你等欲陷我于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述。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不惜殺害忠良無數,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述觀點鮮明。
讀了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黃巾之亂,諸侯相爭,還是三國鼎立每次受苦受難最多的總是無辜的百姓。劉備盡管掛著“仁義”的牌子,但在逃難時曹兵追上無辜的百姓,盡情的屠殺,血流成河。苦果還是百姓嘗。董卓遷都時火燒洛陽城三天三夜,還把居民遷往長安,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群眾無數,洛陽城上火光沖天號哭不止。
讀到那里,我悲憤至極,為什么必須要用戰爭解決問題?到底何時才能換來真正的和平?我也只能默默的為死去的亡靈悲哀。安息吧!愿你們的遭遇能喚醒那些腐朽的腦袋,愿世界早日恢復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