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榕先進事跡概括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英雄雖已離去,但英雄的精神永駐邊關!英雄屹立喀喇昆侖!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陳祥榕烈士先進事跡概括,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祥榕烈士事跡概括
進軍西藏、駐守西藏,將士們正是秉持著吃大苦的精神面對和承受著世間罕見、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西藏的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這給官兵們帶來的不僅是寒冷,更是缺吃少穿、高原病癥和死亡威脅,硬是叫響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苦為樂,以苦為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等革命口號,生動論釋了人民軍隊愛黨、信黨、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本色。
在萬家燈火、闔家團圓的幸福時刻,我們不能忘記,有一群錚錚傲骨的鋼鐵英雄,他們駐守在祖國邊疆,忍受著惡劣的環境和無盡的孤獨,保衛祖國的錦繡河山,守護我們的幸福家園。無論是海島荒漠還是雪山冰川,他們御敵守邊、枕戈待旦,艱苦奮斗能樂在其中,辛苦備戰也毫無怨言。“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是他們唯一的信仰。在危險面前,他們剛毅果敢、挺身而出、無私無畏,把一個個哨位、戰位、崗位變成敵人無法逾越的鋼鐵堡壘,捍衛著國家主權,守護著祖國疆土,用“無我”精神譜寫新時代強軍偉業的壯麗篇章。
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邊防官兵的“無我”精神,不僅是最珍貴的精神品質,更應該是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的精神共勉。不論在什么崗位,從事什么職業,也不論擔任什么職務,我們都應該學習邊防官兵“愿得此身長報國”的赤膽忠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持不懈和“亂云飛渡仍從容”的豁達樂觀,奮蹄新時代,犇向新征程!
陳祥榕英雄事跡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是喀喇昆侖戍邊英雄陳祥榕生前的戰斗宣言。
2020年6月,在與外軍的邊防斗爭中,陳祥榕英勇戰斗,直至壯烈犧牲。今年2月,中央軍委為他追記一等功。在___之際,看看新聞Knews記者來到陳祥榕的家鄉,走進戍邊英雄的成長故事。
從小就有從軍夢 要去最艱苦的地方
烈士陵園和陳祥榕的家相隔不遠。每天早晨,陳祥榕的姐姐都會在家中,眺望烈士紀念碑,就像是姐弟間特殊的問候。
陳祥榕的家里人說到,他的房間一直保持著他入伍前的模樣,在家人眼中,祥榕從小就是一個負責,樂觀、堅強又孝順的孩子,而且從小就有從軍夢。
隨著年齡的增長,陳祥榕想成為一名軍人的夢想越來越堅定。不僅如此,他還想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當兵。
由于福建和新疆氣候、環境差異較大,家人一度擔心陳祥榕能否適應。在選拔面試的過程中,陳祥榕的身體條件,未能成為首選,之后,祥榕堅持每天五點起來,堅持鍛煉,功夫不負有人心,他最后一刻入選了新疆邊防部隊。
為祥榕送行 誰料到成了永別
出發前一晚,整個家族舉辦了一場歡送會,身著軍裝的陳祥榕成為了主角,可誰能料到,這一別便是永恒。因為遵守紀律,陳祥榕很少和家人提及部隊的事情。但最后的一次通話,卻讓祥榕媽媽印象深刻。
陳祥榕媽媽說,“當時,祥榕說去山上,但信號不好,沒有多聊,只是叫我放心”。
2020年5月初,外軍公然違背與我方達成的共識,非法越線、率先挑釁,蓄意制造了加勒萬河谷沖突。陳祥榕和戰友緊急前出處置,戰斗結束清理戰場時,有人發現一名犧牲的戰士緊緊趴在營長身上,保持著護住營長的姿勢。這名戰士,正是陳祥榕,他的生命定格在了19歲。
身為母親,失去兒子的痛苦常人沒有辦法體會,可陳祥榕媽媽知道,當兵的目的就是保家衛國,軍人在戰場上就應該保持勇敢、無畏。
英雄故事在故鄉流傳 激勵學生不斷前行
現在,陳祥榕生前就讀的屏城初級中學,教室的墻上掛著陳祥榕的圖片,黑板報也是有關陳祥榕的故事。在這里,幾乎所有中小學的開學第一課,都是有關衛國戍邊英雄陳祥榕的事跡的愛國主義教育。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素有“紅旗不倒縣”之稱。今年清明,屏南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碑上,被刻下了第163個名字,陳祥榕。這位在喀喇昆侖邊侖邊防線上的“00后”戰士,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國家主權。
陳祥榕先進事跡簡介
9日,2022年全軍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統一考試工作全面展開。衛國戍邊烈士陳祥榕生前寫下的戰斗口號,“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成為筆試中的題目。
網友表示,看到這道題時瞬間淚目。同日,陳祥榕姐姐陳巧釵的文章《清澈的愛,永留天地》刊發,文中追憶弟弟生前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字字戳心,句句感動……
下文節選自《清澈的愛,永留天地》。
“我一定要好好愛這個小家伙!”
我的弟弟陳祥榕犧牲已一年多,我仍然接受不了他已經永遠離開媽媽和我的事實。他是軍人,我理解他的使命與擔當。但作為他的姐姐,在我眼里他只不過是個剛剛成年的孩子。
媽媽常說,她懷弟弟時,肚子比身邊其他孕婦大得多,一度讓她以為是雙胞胎。弟弟出生后,我看著他安靜地躺在媽媽懷里,閉著眼睛,長長卷翹的睫毛連著眼皮一動一動的,鼻子上有一些白色的小點,粉色小巧的嘴巴“吧嗒吧嗒”地動著,軟軟糯糯的樣子可愛極了。我當時便暗暗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好好愛這個小家伙!”
弟弟會走路后不久,爸爸媽媽就帶著他離開福建老家,去湖北做生意。他們有時候忙起來沒時間照顧弟弟,就把弟弟反鎖在家里看電視。弟弟也特別乖,他會安安靜靜待在家,不哭也不鬧。房東阿姨開了一間小賣部。弟弟再長大一些時,就會一邊玩一邊幫她照看店鋪。房東阿姨對弟弟說,喜歡吃什么可以自己拿。但弟弟從不拿店里的東西吃,有人來買東西了,就屁顛屁顛地跑去叫阿姨。阿姨也特別喜歡這個從遠方來的孩子。
后來,爸爸媽媽到海南承包了芒果園,弟弟也被送回了老家,和奶奶、我一起生活。家里燉雞湯時,雞胗被視為最有營養的部分,弟弟一定會把雞胗給奶奶吃。堂弟比弟弟小兩歲,兩兄弟形影不離。媽媽常跟弟弟說:“你是哥哥,要懂得照顧保護弟弟,你的玩具和零食也要跟弟弟分享。”弟弟一直是這么做的,有好吃的、好玩的先讓給堂弟。
“我這邊都不用花錢的,100塊夠了”
我讀高三那年,爸爸患上了癌癥。短短一年多時間,他就離開了我們,留下剛在福州上大學的我、正上初中的弟弟,還有因為高昂醫療費被掏空的家。那段時間,媽媽早出晚歸打三份工,上午在超市做售貨員,下午到市場幫人賣米粿,晚上還會到米粿作坊幫工。
對于媽媽的苦心,弟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一心認真學習,一放學就回家幫媽媽干家務,還時常寬慰我不要擔心家里。年幼的弟弟力所能及地關心著媽媽和我,全力以赴地考上了高中。
在媽媽、弟弟的支持下,在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下,我順利大學畢業,留在福州,成為一名實習律師。一天,很少袒露內心想法的弟弟突然說他想去當兵:“我從小就想當兵,以前年齡不夠,現在我達到年齡了,我看到學校里的海報和宣傳標語,今年征兵已經開始了,我想報名!”
媽媽和我看著弟弟堅定的目光,聽著他斬釘截鐵的語氣,都很欣慰。媽媽說:“當兵是很光榮的事,我們無條件支持你!”終于,弟弟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通過征兵考核。
去部隊前一晚,家里為弟弟舉辦了歡送會。席間,弟弟穿上新軍裝,光著腳丫,站得筆挺,恨不能再高出我一大截,以顯示他能保護媽媽和我的小男子漢氣概。這有趣的一幕還被媽媽拍了下來。弟弟當兵走后,我們還時常翻看這張照片。
弟弟入伍后第一次領到津貼4100元,寄給媽媽2000元,寄給我2000元,還叮囑我要把錢拿一部分給奶奶。我問他:“你把錢都給我們了,100塊你怎么夠用啊!”弟弟滿不在乎地說:“哎呀,我這邊都不用花錢的,100塊夠了。”直到后來,我才從弟弟戰友口中得知,弟弟并不是不需要花錢,而是不舍得花錢。
“我只想知道他戰斗時,勇不勇敢?”
最先收到弟弟犧牲消息的是在老家的叔叔。那時,媽媽正在海南工作。叔叔怕媽媽著急,打電話輕描淡寫說家里有急事,要她乘坐次日一早的航班回趟家。在媽媽的一再追問下,叔叔謊稱是弟弟在訓練中受了傷,需要我們去陪護。媽媽這才松了口氣,打電話讓我次日也到家。次日,先媽媽一步到家的我,從叔叔那里得知了真相。急匆匆走進家門的媽媽,看到我淚流滿面,瞬間明白了一切。媽媽雙腿一軟,癱坐在地,暈了過去。
第二天,我們坐上了去弟弟單位的航班。一路上,我還是不愿相信弟弟犧牲的事實。直到看到弟弟躺在冰棺里,我才相信,弟弟已經永遠離開我們了。一位首長問媽媽:“你們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來,我們一定會盡力滿足。”媽媽卻搖了搖頭說:“我兒子是保家衛國的英雄,我沒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他戰斗時,勇不勇敢?”
從弟弟的遺物里,媽媽和我看到弟弟兩封未能寫下去的信,每次寫下“親愛的媽媽”便停筆,弟弟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媽媽說吧。后來,其中一封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現在,我有時還能在清晨聽到媽媽的哭聲,晚上聽到她一遍一遍播放著弟弟戰友們寫弟弟的歌曲《榕兒》。媽媽常說:“不管是誰,在那種情況下,都會做出和榕兒一樣的選擇。”有時,當著我的面,媽媽也會自我安慰:“就當你弟弟還在部隊當兵吧!”
弟弟的犧牲,成為媽媽和我無法治愈的傷痛。曾經活蹦亂跳的他化作牌匾、證書和獎章。但我為弟弟驕傲,他那么年輕就清楚自己喜歡什么,并且最終犧牲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清澈的愛,只為中國”,弟弟做了每一名中華兒女都會做的事。
如今,我也以弟弟為榜樣,身著“孔雀藍”成為文職方陣的一員。身在軍營,當那些與弟弟年齡相仿的戰士日漸成為我熟悉的戰友,當一次次看到他們朝氣蓬勃、奮勇向上的模樣,我開始理解弟弟那份“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背后的家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