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歷史典故3則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東周在戰國后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并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里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春秋戰國歷史典故3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春秋戰國歷史典故·楚莊王絕纓計籠絡人心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因為殲滅了叛黨而召開了一個慶功會,宴請群臣,名為“太平宴”。席間觥籌交錯,君臣興致很高,宴會從白天一直進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覺中外面已經天黑了,而大廳中燈火通明,輕歌曼舞,熱鬧非凡。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楚莊王見大家還沒有盡興,便命自己的寵妾許姬出來獻舞。帳幔中舞動出兩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許姬從中轉出來,伴隨著悅耳的音樂翩翩起舞。只見她目含秋水、眉若遠黛,歌喉未展先有情,莊重而又柔美。有美酒暢飲,又有美女歌舞助興,廳中氣氛越發熱烈起來。
酒至半酣,楚莊王命許姬為眾謀士和將領斟酒,大廳里一陣歡呼。就在許姬為一位斟酒的時候,突然一陣風從外面吹來,將席間的蠟燭全部吹滅。頓時人聲嘈雜。就在此時,許姬覺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掙脫開,并順手將那人帽子上的纓子揪了下來。
許姬連忙走到楚莊王旁邊哭著告狀:有人趁著天黑竟然輕薄自己,希望大王給自己做主。她建議大王馬上點上蠟燭,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調戲自己的人來。楚莊王想了想,并沒有按照許姬說的那樣做,反而吩咐先不急著點蠟燭,請大家把帽子都摘下來,不必拘于禮數開懷暢飲。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來,楚莊王才命令侍者點蠟燭,此時再想查出非禮之人就沒那么容易了。
宴席結束后,許姬責怪楚莊王沒有替自己洗刷清白。莊王笑著勸解道:“今天的宴會是為了犒勞大家的,如果席間出現興師問罪的事,自然會影響大家的興致。酒本來就是亂性之物,況且許姬國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歡呢?如果我因為此事治了那個人的罪,別人自然會說我心胸狹窄,那樣還有誰愿意為我效命呢?”許姬聽了便沒有再提起這件事。
七年后,楚國與鄭國展開了一場惡戰,前部主帥唐狡自告奮勇率軍迎敵,甘當先鋒,為大軍殺出了一條血路。最終楚莊王取得了勝利,要厚賞唐狡。唐狡卻跪拜在地說:“罪將只能將功折罪,才能報答您的不殺之恩哪!”原來在“太平宴”上輕薄許姬的人就是唐狡,當時楚莊王沒有治他的罪,他心懷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報。之后楚莊王不僅重賞了唐狡,更是將許姬送給了他。人們都稱贊楚莊王的寬容大度,從此對他更加忠誠。
“君則敬,臣則忠。”楚莊王心胸開闊,一個“絕纓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莊王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寬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開的。由此可見,沒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業的。
春秋戰國歷史典故·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楚莊王繼位后,白天打獵游玩,晚上喝酒賞月,根本不理國事,更沒把霸主的地位放在心上。他就這樣過了三年,人們都把他當做昏君看待。其實楚莊王有自己的打算,他認為楚國的令尹權力太大,自己剛剛繼位,地位還不穩固,不知道朝中那些大臣有膽識,有謀略,可以委以重任,所以即便自己如何努力也做不成什么大事。于是他索性飲酒作樂,不理朝政了。這樣便讓令尹以為自己是個無能之輩。
曾經有大臣勸告楚莊王,可是他們的話全是隔靴搔癢,根本說不到點上。楚莊王根本不想聽,他最后下了一道命令,誰再敢多嘴,就定誰的罪。結果就真的沒人敢說話了。楚莊王非常失望,感嘆連一個不怕死的大臣都沒有。
有一天,大夫申無畏來見楚莊王。楚莊王便問他:“你來干什么?是找我喝酒還是賞樂?”
申無畏答道:“有個人給我出了一個謎語,我猜不出來。大王聰明過人,希望您能幫幫我。”
楚莊王說:“什么謎語?你暫且說來聽聽!”
申無畏說:“在楚國的山上有一只身披五彩的鳥,在一個地方不飛不叫停留了三年,誰也不知道是什么鳥。”
楚莊王笑著說:“這不是一般的鳥。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這事不能著急。”
申無畏磕了個頭,說:“大王到底英明!”說完他便出去了。
接連幾天又有別的大臣冒死勸諫楚莊王管理朝政,那些大臣都說:“您要再這么下去,別說成為諸侯中的霸主,恐怕連那些小的屬國都管不了了。”
楚莊王就從那天起開始管理朝政。他一面改革政治,調整人事,從令尹的手中奪回大權,一方面招兵買馬,訓練軍隊,準備和晉國爭奪霸主的地位。經過幾年的時間,楚莊王收服了南邊的一些小部落,之后又打敗了宋國。楚莊王繼位第八年,他親自率領大軍打敗了陸渾的戎族。陸渾在洛陽的南邊,楚莊王打完勝仗之后便在周朝的邊界上閱兵,向周天子示威,周王室趕快派人去慰勞他。
楚莊王閱兵回來,剛走到半路,便遇到軍隊要同他作戰。原來是令尹門越椒想要造反,自從楚莊王削弱了他的權力,他便更加堅定了造反的決心。這次他看楚莊王率軍出征了,便馬上讓本族的人馬占領了郢都,并帶了人馬攔截楚莊王。楚莊王假裝害怕退兵,暗地里卻讓大軍四下里埋伏好,只派一隊兵馬去把門越椒引過來。門越椒過了一條河,接著去追楚莊王。等到門越椒知道中了計,想要趕緊回去,河上的大橋卻已經拆去了。大將樂伯在河對岸沖著門越椒大喊,讓他投降,門越椒便叫將士們隔著河射箭。
樂伯手下有個小軍官叫養由基,他沖著門越椒喊道:“隔著這么寬的河,射箭有什么用?我聽說令尹擅長射箭,我們不妨走近點,各自站在橋頭,一人射三箭來賭個輸贏。你覺得怎么樣?”
門越椒說:“要比箭,我先射。”
養由基同意了讓他先動手。
門越椒對自己的箭術非常有信心,于是他開始向河對岸射箭。可是養由基用自己的弓輕輕地一撥,射過來的箭就掉在河里了。接著第二枝箭又來了。他把身子一蹲,那枝箭從他頭頂上飛了過去。
門越椒嚷著說:“不許蹲,不許蹲!”
養由基說:“好,這回我就不蹲,您只剩一箭了。”說完就瞧見第三箭已經過來了。養由基不慌不忙,伸手一抓,便將那枝箭接在了手里,說:“您射完了,這下改輪到我了。”說完只聽“嘣”地一聲,門越椒趕快往左邊一躲。養由基笑著說:“別害怕,我只是拉拉弓,箭還在手里呢。”接著他又把弓弦拉了一下,門越椒趕快又往右邊一躲。養由基就在他往右邊躲的那一下子,射出了一箭,正射中了門越椒的腦門上。門越椒一下子便倒了下去,他帶來的兵馬逃的逃,降的降。楚莊王又打了一個勝仗。由于養由基一箭便消滅了敵人,因此楚國人就管他叫“養一箭”。
楚莊王平定了令尹門越椒的叛亂以后,就封本國的一位隱士為令尹。那位隱士便是孫叔敖。他開始改革楚國的制度,整頓軍隊,開墾荒地,挖掘了楚國最大的一條河道。河道修好后,一百多畝莊稼能夠受其灌溉,每年可以多打下不少糧食。
又過了幾年,楚國變得更加富強。公元前597年,楚國跟晉國大戰一場。這時候晉國的國君是晉景公。楚莊王把晉景公的軍隊打得七零八落,拼命逃竄。有人勸楚莊王追上去,把晉人趕盡殺絕。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之戰以后,一直抬不起頭來。這次打了勝仗,已經將楚國的恥辱洗刷掉了。晉國滅不了楚國,楚國也滅不了晉國。晉楚兩國應該講和,殺再多的人是沒有意義的。”楚莊王立刻下令收兵,讓晉國的人馬逃了回去。
有人又對楚莊王說:“我們把晉人的尸首堆起來,造成一座小山,一來可以為勝仗留個紀念,二來也可以顯顯威風。”
楚莊王聽了,瞪著那個人說:“只不過偶然打了個勝仗,有什么好紀念的!殺人又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把尸首全都埋了吧!”楚莊王沉寂了三年,之后便一鳴驚人,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玉在匣中求善價,釵在奩內待時飛。”賈雨村的這句話也反映出了楚莊王當時的心境。只不過作為一個王者,他的騰飛更有力:懂得審時度勢,伺機而動,不爭一時之氣,這才是王者風范;勝不驕敗不餒,這才是一個強者應該具有的素養和心態。
春秋戰國歷史典故·燕昭王千金買骨廣納賢
齊閔王是個有野心的君主,他聯合楚、魏兩國滅掉了宋國。眼見他越發驕橫,各國諸侯對此都很不滿意。
特別是燕國,和齊國還有一筆賬沒有算。原來當初燕王噲聽信了小人的讒言,竟然將王位讓給了相國子之,由此引發了相國和太子的爭奪之戰。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國卻假借幫忙平定內亂的名義,順勢攻入燕國,差點將燕國滅掉。后來太子平繼位,即為燕昭王,他帶領燕國民眾將齊國軍隊從燕國趕了出去。從此他立志要壯大燕國的國力,不再受人欺負。
就在燕昭王四處物色賢才的時候,有人建議他去拜訪下郭隗。燕昭王便親自登門,向郭隗請教尋求賢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細想了想,說道:“我沒有辦法向您舉薦賢能者,但是請允許我給您講一個故事吧!”接著,郭隗就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國王非常喜歡千里馬,他經常派人到各地去尋求,可是找了三年一無所獲。有個大臣聽說有個地方有千里馬,便奏請了國王,拿著五百兩黃金去買千里馬??墒堑人搅四莻€地方,馬已經得病死了。無奈之下,大臣用重金買下了馬骨回去復命。
當國王見到馬骨的時候又心疼又生氣,他責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換來了一堆馬骨頭。大臣反問國王:“如果您肯花重金買死的千里馬,還怕沒有人把活的千里馬送到門口嗎?”國王聽了覺得有道理,便不再責怪大臣。結果國王重金買馬骨的事情傳開了,很多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向國王出售千里馬。
郭隗說完這個故事,接著對燕昭王說道:“您想要招攬賢才,不妨從我開始吧。如果我都能夠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會欣然前往投奔您。”于是燕昭王給郭隗建造了豪華的房屋,并將其拜為自己的老師。
別的國家的人聽說燕昭王對賢能的人非??粗?,于是紛紛來到燕國求見。在這一批人中,當屬趙國人樂毅最為出眾。在他的輔佐下,燕國漸漸強大起來。
燕昭王看到齊閔王驕橫自大,很不得人心,于是便向樂毅說道:“現在齊王昏庸無道,我們不如趁著這個時候去攻打齊國,你覺得怎么樣?”
樂毅說:“齊國是大國,單憑我們的力量恐怕不能取勝,倒不如聯合別的國家一起去攻打它。”于是燕昭王便派樂毅聯合各國諸侯,韓、魏、趙、秦都愿意同燕國一起出兵征討齊國。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統率五國兵馬,浩浩蕩蕩殺到齊國。齊閔王聽說五國聯合向齊國進軍,連忙聚集全國兵馬來抵抗聯軍。雙方在濟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國軍將士氣旺盛,將齊國打得落花流水,齊閔王被迫逃到了臨淄。
聯軍打了勝仗,各國各自占領了齊國的一些城池便離開了。但是樂毅依然不肯罷休,他親自率領燕國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打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齊閔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后在莒城被人殺死。樂毅在這次戰爭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為昌國君。
記得《天下無賊》中黎叔那句發自肺腑的話,“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的確,擁有賢才是一個國家富強的根本,尤其在戰亂年代,有時候一個人才抵得上千軍萬馬。古往今來,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離不開賢才的幫助,燕昭王招賢納士,從善如流,實現國家富強是必然的。
以上就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春秋戰國歷史典故3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