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汶戰役的結果
布汶戰役發生于1214年7月27日,是中世紀法蘭西國王王權大為擴張的一次決定性勝利,確立了13世紀法蘭西王國的強國地位,也標志英格蘭國王約翰在位時期長達12年的金雀花-卡佩王朝戰爭結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布汶戰役的結果,希望對你有用!
布汶戰役的背景
布汶戰役的起因源于英格蘭國王和法國卡佩王朝的國王之間尖銳的斗爭。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國的威廉公爵在英格蘭東南部的黑斯廷斯戰役中獲勝后,征服了英格蘭(史稱諾曼征服),開創了諾曼王朝,而威廉也成為了英格蘭國王(在位期間1066-1087),并獲得了"征服者"的外號。這樣一來,一個反常的政治格局便產生了--法國的一個公爵竟然獲得了和他的領主法國國王腓力一世(1052-1108)同等地位的"國王"稱號。于是,為了維持自身鞏固統治,法國君主們便嘗試奪取這個由征服者威廉所一手締造的"盎格魯--諾曼帝國"在法國的領地,他們一有機會便鼓動威廉法國領地內的小領主們起來造反。
征服者威廉死后,由他的大兒子威廉二世(在位期間1187-1100年)繼位。威廉于1100年的一次打獵中被暗箭射死,他的小弟弟亨利(1068-1135,于1100--1135期間為英格蘭國王)繼承了英格蘭王位。但是亨利的哥哥羅伯特(1054-1134)卻在諾曼底起兵發難。1106年9月28日,亨利一世在廷克布萊戰役中擊敗了羅伯特后,才重新將諾曼底和英格蘭置于自己的統治下。1109年,亨利又在諾曼底的維辛地區擊敗了法王路易六世(在位時間1108-1137),挫敗了他和安茹公爵奪取諾曼底公國的企圖。路易六世在諾曼底對亨利展開了一系列失利的攻擊后,又力圖控制法國西北部的緬因和布列塔尼地區。1119年8月20日,亨利在布里穆爾戰役中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路易被迫承認亨利對于緬因和布列塔尼的宗主權,但是亨利宣稱其對于緬因擁有宗主權卻遭到了安茹伯爵富爾克五世(1092-1143)的堅決抵制。
1123年,亨利在法國西北部針對安茹伯爵展開軍事行動以確保其對于緬因的控制,這次軍事行動并沒有收到亨利預期中的效果,反而將交戰雙方拖得精疲力盡,最終亨利和富爾克達成了和解,同意以一場政治婚姻來解決彼此的爭端。亨利的女兒馬蒂爾達皇后(1102-1167,她是一位寡婦,先前曾同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五世結婚,亨利五世于1125年死后,她回到英格蘭獨居)和富爾克的兒子杰夫里(1113-1151)于1128年結婚,杰夫里后來在1129年繼承了安茹伯國。由于亨利的兒子們都先亨利而死,1135年亨利死后,瑪蒂爾達和杰夫里經過斗爭才繼承了諾曼底公國,但是她對于英格蘭王位的要求卻遭到了亨利一世的外甥、布羅瓦伯爵斯提芬的抵制,斯提芬搶先一步進入倫敦成為了英格蘭國王(在位期間1135-1154)。兩者隨后爆發了激烈的內戰。這場爭斗一直持續到瑪蒂爾達的兒子亨利為安茹公爵時才結束。
布汶戰役的第一階段
約翰率領雇傭軍隊從英格蘭的海港普茨茅斯出發,于1214年2月15日在阿奎坦地區的拉羅歇爾登陸,隨行的還有他的王后伊莎貝拉、5歲的小王子理查和被挾持的侄女布列塔尼的埃莉諾,他意圖扶植她為布列塔尼女公爵(1208年布列塔尼貴族為免被俘的合法繼承人埃莉諾成為約翰或親英封臣的傀儡,立埃莉諾和亞瑟的同母異父妹阿麗斯為女公爵并得到了腓力二世的認可)。他不能從英格蘭貴族處獲得支持,只能征召他在法國圭延地區(也即阿奎坦地區)的封建臣屬,然后進入普瓦圖地區。一路上,約翰不斷得到兵力補充,他隨后穿越了羅亞爾河,并進入其家族先前擁有的安茹領地,這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菲利浦二世率領王家軍隊南下迎戰約翰。菲利浦二世沿著薩穆爾大道和希農行軍,以切斷約翰的撤退線路。約翰放棄了安茹并于4月迅速南下利摩日。在這里,約翰迫使菲利浦力投放到南方戰線上,可以說約翰的計劃成功了一半了。但不幸的是,奧托和他的軍隊由于還沒有作好進軍的準備,并沒有在北方戰線發起進攻予以配合。北方前線傳來的關于奧托整頓軍隊的警報使菲利浦意識到比南方的約翰更加嚴重的危險。菲利浦讓他的兒子路易率領800名騎士,2000名重裝騎兵,7000名步兵留下防御約翰。自己帶領私人的一支騎士小部隊返回巴黎準備應付來自北方的威脅。
約翰可能意識到整支法國王家軍隊正向巴黎撤退,他迅速在5月份移動回普瓦圖地區,越過羅亞爾河,再次入侵安茹地區。6月,他圍攻拉羅歇爾.阿斯.莫因。但是在7月,當約翰得知法國王太子路易率領一支法軍從安茹、緬因地區趕來增援時,他匆忙撤退。
布汶戰役的第二階段
與此同時,奧托在3月向尼德蘭進軍,他把時間耗費在招集德意志軍隊,并在亞琛停留了10天以舉行他同不拉奔公爵亨利女兒的婚禮。當奧托終于開始在6月向南進軍時,他只有3個臣屬的德意志王侯和他在一起,此外的就只有他本人的薩克森軍隊。6月12日,奧托進抵尼維爾,在那里他和同盟者們會合 ,這下他的軍隊的規模增大了不少,但是就按照約翰的戰略計劃來說,這時指揮一支大規模的協同作戰的軍隊已經失去了戰機。6月底,菲利浦隊移動至法國北部,并對奧托的計劃作好了準備。因為奧托的岳父為了維護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站在了菲利浦一邊,并秘密將奧托的動向一一告知菲利浦。
除了弗蘭德爾伯爵將一支大規模的騎兵加進了奧托的聯合軍隊中去外,英格蘭的薩里斯伯里伯爵威廉.蘭斯沃德(他是約翰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帶領他的歐洲大陸雇傭軍團加入了奧托的陣營中去。奧托的聯合軍隊實力強大,它由步兵以及數量眾多的重裝騎士組成。
當菲利浦發現德意志人的入侵迫在眉睫時,菲利浦立即在法國東部、中部以及北部地區頒布法令招集他的所有封建臣屬以及同盟者以進行戰斗,但他不能利用法國西部那些或被約翰占領或被約翰威脅的地區實行人員招募。盡管菲利浦擁有為數眾多的裝備精良、戰斗經驗豐富的騎士,但是他絕大多數的部分步兵都是二流水準。
菲利浦在佩隆集合其軍隊,并于7月上旬向弗蘭德爾地區進軍,尋找奧托進行決戰。他的軍隊于7月25日進抵圖爾納,并得知奧托在圖爾納南方的瓦倫西恩斯,菲利浦決定撤軍,以免奧托插入其軍隊的南面,切斷自己的軍隊和巴黎之間的聯系。與此同時,奧托也得知菲利浦的位置,并領軍北上,第二天(7月26日),奧托的軍隊已經通過了圣阿蒙德,向北方的圖爾納開去,力圖吸引菲利浦在圖爾納城的西邊與己交戰。
盡管奧托從間諜處獲知法軍的位置,但是奧托卻沒有利用有利時機率領實力雄厚的聯合大軍南下攻克巴黎,反而決定同菲利浦決戰。奧托下令大軍向西北方開去,軍隊到達離圖爾納城南9英里的地方時。法軍已趕在奧托大軍到來之前放棄了圖爾納城。不肯罷休的奧托繼續追趕菲利浦,希望在布汶城能趕上菲利浦,菲利浦當時正和一部分法軍穿過布汶城中的橋梁。不過,不拉奔公爵的秘密信使使菲利浦得以獲悉奧托的計劃。盡管如此,奧托仍然希望趕上菲利浦并對其發動奇襲。
布汶戰役的過程
1214年7月27日早晨,菲利浦二世的軍隊已經在離圖爾納城西面很遠的位置了。法軍的工兵部隊已經加寬了布汶城里的橋梁,這使得法軍移動速度得以加快。法軍的先頭部隊,主要是步兵以及輜重,已經穿過了流經布汶城的馬斯河上的橋梁,而菲利浦則和他的重騎兵部隊守衛在橋的東面。在更往東邊的地方,奧托的軍隊已經從圖爾納城南面的莫塔尼城迅速移動過來,法軍的后衛部隊和奧托的聯合軍團的先頭部隊發生了戰斗。奧托當時正在尋找撤退的法軍,而快速行進中的法軍在他眼中就象象一支沒有作好戰斗準備就匆忙敗退的軍隊。當法軍后衛部隊避開了聯軍的攻擊時,奧托更加相信是他強大的聯軍迫使法軍陷入不利局面而撤退的。
菲利浦的后衛部隊中的騎兵是由梅倫子爵亞當指揮。這時菲利浦最有經驗的軍事將領之一、圣約翰騎士團騎士--桑利斯的圭林則騎馬在一個有利位置對法軍后衛部隊的后方進行敵情偵察。當圭林發現奧托的軍隊快速地以戰斗陣型前進時,他立即向菲利浦匯報了相關情況。菲利浦正在看著他的騎兵開始過橋,國王馬上意識到潛在的災難--因為他不能讓他的后衛部隊在橋梁毀壞前過橋(也即菲利浦迫于奧托軍隊的壓力,匆忙撤退,在主力部隊過河后,將橋梁毀壞,將后衛部隊放棄)。菲利浦作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全軍掉轉方向,迎戰奧托,他讓已經過橋的法軍步兵以全速再次穿越橋梁。
此刻,奧托的部隊正猛烈攻擊梅倫子爵的后衛軍隊,迫使法軍的馬上弩手和冠軍重裝騎兵返回援救。隨后,伯艮地公爵率領自己的騎士從法軍騎兵主力部隊中脫離出來,參加對后衛部隊的援救。受到鼓舞的法軍后衛部隊拼死力戰,終于延緩了奧托軍隊的先頭部隊的攻擊,從而贏得了使法軍主力部隊的騎兵準備戰斗的寶貴時間。
奧托正以為他在追擊敗退的法軍,看到法軍轉過身來和自己的軍隊拼死戰斗,不禁吃了一驚,他不得不隊重新集結和法軍進行野戰,因為他如果隊掉轉方向或撤退的話,那么他便必敗無疑。菲利浦將他的軍隊布置在橋梁的東端的開闊地帶上,部隊和通過布汶城的橋梁東邊的道路形成了銳角。這是一片多石的區域,在它的下面,是河邊的沼澤地。他將自己軍隊左翼的位置空置出來,以便后衛軍隊可以在那里重新集結。法國國王還將返回的后衛部隊的士兵有序排列,最后法軍的陣型向北得到了延伸,左翼陣型集結起來了。此時,伯艮地公爵邊戰邊退地靠近了橋梁,法軍已經準備好戰斗了。
另一方面,奧托命令到達戰場的后續部隊排列陣形,和法軍相持。目擊者證實了當時奧托為眼前的這支陣容鼎盛的法軍感到吃驚,剛剛他還認為這是一支潰散的軍隊。雙方布置陣型花了1個小時,在這個小時內,菲利浦的步兵從橋的西端趕回,迅速地在貴族騎兵后面布置好。伯艮地公爵利用這段時間休息并補充自己的騎士,現在他們布置在法軍的右翼。此時接近中午,太陽在法軍背后。
兩支13世紀初期最大規模的軍隊對峙著,兩軍距離2000碼。法軍現在列好陣勢,全副武裝的騎士已經穿過了整個戰場。為了便于指揮,中世紀的軍隊指揮官一般隊分為左、中、右3個方陣。在法軍中央陣型正前方是由民兵組成弩手部隊,騎兵則在弩手后方,在左右兩翼,騎兵布置在前方,長矛手則布置在騎兵后方。法軍的貴族騎士從右到左如下排列--右翼有來自香巴尼(香檳)區的騎士,伯艮地的尤德,然后是圣波爾、貝蒙特、蒙特莫倫西、圣克爾伯爵以及一些小領主;中央則有七十位法國最顯赫的貴族(其余的則在南部協助王太子路易對抗約翰),以及來自法蘭西島的國王封臣;左翼則有德魯斯伯爵羅伯特,旁提烏伯爵紀繞姆,歐塞爾伯爵皮埃爾,布瓦主教以及托馬斯.德.圣瓦勒里,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來自法國西北部的小貴族。國王菲利浦二世則站在軍隊中央的最前面,在他身后是法軍軍旗,軍旗上有卡佩家族的繪有金色百合花的藍色家族徽章。
奧托一方,則將步兵放在中央方陣的前方,步兵后面是他本人的私人騎兵。中央方陣的步兵主要由德意志、尼德蘭長矛手組成,他們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最優秀的步兵。在他的薩克森戰士旁邊,奧托布置的是來自不拉奔、林堡、荷蘭以及那穆爾的騎兵。在騎兵的后面是奧托的第二列步兵,在他的第二列步兵后面,奧托的帝國絲綢飛龍軍旗迎風飄揚,軍旗旗桿頂端刻有一只飛鷹,飛鷹擁有一雙金翅膀。此外還有標志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帶有黃金裝飾的戰車,它由奧托的隨從護衛著。在左翼,奧托布置的是來自弗蘭德爾以及哈諾的騎士,由費迪南德伯爵指揮,在騎士前面則是來自上述地區的步兵。在右翼的則是布洛涅伯爵的軍隊、一小部分的弗蘭德爾騎士以及薩里斯伯里伯爵指揮下的雇傭軍,在他們前面也是步兵,包括弩手以及長矛手。
法軍首先發起戰斗,圭林率領300名蘇瓦松騎兵挑戰弗蘭德爾貴族騎士,隨后,伯艮地騎士加入戰斗。于是法軍的右翼和奧托軍的左翼陷入了混戰,騎士們都用劍和斧頭砍殺對手,在戰斗過程中,弗蘭德爾伯爵被俘。
在中央。奧托派遣他的大隊步兵直沖菲利浦所處的法軍中央方陣,很快他們便掃蕩掉法軍前列的民兵弩手,并和后列的騎士交手。盡管他們的數量遠遠超過騎士,但是輕裝上陣的步兵不能抵御全副武裝的騎士的攻擊。在交戰中,菲利浦曾從馬鞍上摔了下來,幾乎被殺,但中軍的法軍騎士迅速守衛在國王身邊保護住了他,菲利浦重新披甲上陣,法軍騎士大肆砍殺圍在國王身邊的敵軍步兵。弗蘭德爾步兵很快便被擊潰了,法軍貴族騎士則反攻到了奧托以及薩克森、不拉奔、林堡騎士所在的陣地。
法軍左翼的騎士抓住奧托軍集中攻擊法軍中軍時,右軍部分地將右側翼暴露的機會,對其發動了一次決定性的攻擊,將聯軍的重裝騎兵摧毀,并將薩里斯伯里伯爵俘虜,另外一名將領波維的雨果則逃脫。聯軍右翼最大的雇傭步兵由丹馬丁的雷諾領導,他們繼續頑強戰斗,因為他們知道敵人決不會憐憫。雷諾和一些騎士憑借著雇傭步兵組成的防御圈和法軍廝殺,但最終法軍騎士和步兵殲滅了雇傭兵,雷諾投降。
在中央,法軍騎兵進攻數量超過自己的薩克森以及不拉奔騎士,另一場野蠻的廝殺開始了。奧托和他的隨從英勇地作戰,他揮舞著戰斧大力砍殺敵人,法軍連續多番地沖擊著他所在的陣地,突然奧托的戰馬被殺,將他拋到地上薩克森近衛軍將他保護起來,一位貴族將自己的戰馬給了奧托,奧托馬上逃離戰場,一直不停歇地跑到瓦倫西恩斯。奧托逃離戰場,使聯軍的斗志徹底瓦解,聯軍兵敗撤退。薩克森人和西法里亞人勇敢地承擔起后衛任務,但幾乎所有聯軍重要的貴族都被俘虜。在奧托軍的左翼費迪南德伯爵將他的長矛手圍成一個圓圈,左軍剩余的騎士則留在圓圈中間,直到不拉奔軍隊逐漸地被擊潰,費迪南德伯爵才被俘獲。而尼德蘭人則和那些雇傭軍一道,迅速地潰逃了。
布汶戰役的尾聲
布汶戰役在適合騎兵沖鋒的地域進行了3個小時,奧托軍遭到了徹底性的失敗,奧托的皇帝戰車被毀,碎片被帶回了巴黎。薩里斯伯里伯爵很快便和德魯斯伯爵的兒子進行交換而獲得了自由,腓德烈則由教皇加冕為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腓德烈二世。丹馬丁的雷諾則在監牢中度過余生,據說是自殺。英格蘭國王約翰被迫和菲利浦在希農簽定了為期6年的和約,約翰由于收不回家族的領地,被臣民冠以"無地王"的稱號。而弗蘭德爾則在以后的某段時期內為法國短暫控制。
布汶戰役的戰后總結
在這場戰役中,菲利浦二世顯示出一定的領導才能,再加上他的將領和騎士勇敢善戰,在戰斗中把握住關鍵的時刻--將他們落馬的國王從敵軍步兵的包圍中拯救出來以及抓住聯軍右翼暴露而向敵軍右翼發動攻擊,并且在敵軍中軍步兵的沖擊下仍然能保持對戰局的控制,這些都是法軍取得勝利的因素。
布汶戰役是西歐13世紀比較重要的戰役之一,它對西歐的政治格局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許多西方歷史學家都將這場戰役視為"法蘭西誕生之戰",它使得法國在西歐大陸開始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在這場戰役后,菲利浦二世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了"奧古斯都"的稱號。假如法軍戰敗,英格蘭的不蘭奔特納家族(金雀花家族)可能會收復他們早先丟失掉的諾曼底領地以及安茹領地,而弗蘭德爾伯爵則從法王的控制下獲得自由,奧托四世則有可能將神圣羅馬帝國的西部邊界又擴展到洛泰林基亞地區的西部。法王再一次面臨如此眾多的敵人還要等到16世紀初葉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時期。
對于英格蘭來說,菲利浦在布汶取得的勝利使得安茹家族在法國的領地幾乎徹底喪失,這使得無地王約翰在國內的威望跌到最低點。1215年,英格蘭貴族在國內造反,迫使約翰頒布了《大憲章》,貴族們還邀請菲利浦的王太子路易到英格蘭為王。路易于1216年5月率領一支法軍在英格蘭登陸,他得到許多英格蘭、蘇格蘭以及威爾士貴族的支持。但是約翰在1216年10月死去,隨著約翰的死去,絕大多數原先支持路易的貴族轉而支持約翰的兒子亨利,路易于1217年又返回了法國去尋求菲利浦的支持,但菲利浦卻對此不感興趣。當路易再次返回英格蘭時,他和他的少數英格蘭同盟者在1217年5月20日的林肯戰役中被亨利的支持者擊敗,而法國來的援軍也在桑維奇海戰中失禮。路易只好接受了一筆小數目的賠款,然后放棄了對英格蘭王位的要求,動身返回法國,他在菲利浦死后,繼承了法國王位,他就是法國歷史上的路易八世(在位期間1223-1226)。亨利于1217年繼承了約翰的王位,他就是英格蘭歷史上的國王亨利三世(在位期間1217-1272)。但是英法兩國的恩恩怨怨并沒有終結,一直持續到拿破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