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冀為什么要毒殺漢質帝劉纘
永和元年(136年)成為河南尹。因質帝當面稱梁冀為“跋扈”,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十五歲的桓帝。那么梁冀為什么要毒殺漢質帝劉纘?下面小編告訴大家。
漢質帝劉纘是被誰毒死的
漢質帝劉纘(138年—146年7月26日),一名劉續(xù),漢章帝劉炟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東漢第十位皇帝。145年即位,年號本初,在位時間1年,便被梁冀毒死,謚號孝質皇帝,葬于靜陵。
漢質帝劉纘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纘曾祖劉伉為漢章帝長子,因其生母地位卑賤,被剝奪皇位繼承權,建初四年(79年)被封為千乘王(封國在今山東省高青縣附近)。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僅3歲的漢沖帝因病去世。當時尊稱為梁太后的漢順帝皇后之弟梁冀擁立漢章帝玄孫劉纘為帝,承漢順帝嗣,時年八歲。
劉纘即皇帝位之后,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而朝政基本上控制在其兄梁冀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間,專橫跋扈,無所不為,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抵制,以太尉李固為首的許多士族官僚紛紛上書批評梁冀的所作所為,力求矯正時弊,但都遭到了梁冀的打擊和壓制。
梁冀在朝廷上頤指氣使,氣勢凌人,不可一世,漢質帝雖然才8歲,也看他很不順眼。在一次朝會中,他當著群臣的面叫粱冀“此跋扈也”,表示自己的義憤,惹得梁冀大怒。退朝后,梁冀銜恨在心,覺得質帝雖小,但為人聰慧早熟,又是一朝之主,擔心質帝年長后難以支配,決定害死他。
本初元年(146年)閏六月,梁冀讓安插在質帝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質帝食用的煮餅之中。質帝吃過毒餅,頓覺氣悶肚痛,無幾中毒身亡,死于洛陽宮中。年僅9歲,死后的謚號為“質帝”。
梁冀覆滅原因
第一,梁冀一味迷信強權壓制的作用。凡是持不同意見者,梁冀都一個不饒恕,能殺者則殺之,那怕是因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只要梁冀認為是觸犯了他的尊嚴,都不會寬容。例如有一位西域商人,因為誤殺了梁家一只兔,竟輾轉牽連被殺死了十余人。十條人命只抵梁家一只兔子,難道不夠殘酷嗎?
第二,梁冀日益孤立不得人心。梁冀以為用強權壓制,迫害忠良和無辜的人民,就能鞏固其統(tǒng)治。其實恰恰是為梁氏的覆滅創(chuàng)造條件。梁冀孤立到何等地步呢?不僅滿朝百官對他敢怒不敢言,而且連他的弟弟梁不疑都不能容。梁不疑頗識詩書,也愛與知識分子交朋友。梁冀做大,他接替梁冀為河南尹,后來梁冀的兒子梁胤要做河南尹,梁不疑只得讓位。梁不疑為了顧全他梁家的體面,就歸家“閉門自守”。但梁冀還是不放心,派人暗中監(jiān)視。有一次南郡太守馬融和江夏太守田明路過梁不疑府,順便探望梁不疑,馬融因此受罰,田明因此喪命。
第三,桓帝不甘心作傀儡。劉志在未取得帝位之前,只要坐上皇帝寶座,雖然做傀儡也在所不計,乃至因個人的私怨,伙同梁冀殺害忠良李固和杜喬。把朝廷里僅有的兩位敢于與梁氏抗爭的大臣殺了,桓帝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外宮由梁冀把持,事無大小,皇帝不得親自過問。內宮先后由梁太后和梁皇后控制,特別是梁皇后恃勢“忌恣”,動不動就“鴆毒”皇帝左右的人,連桓帝自己也在提心吊膽地過日子。桓帝長期過這種日子,心里很苦,“恒懷不平”。當然,很想尋找時機改變自己朝不保夕的傀儡皇帝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