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歷史人物表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西漢合稱兩漢。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東漢歷史人物表,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東漢·簡介:
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與西漢合稱兩漢。西漢與東漢之間有一個新朝,后被東漢所取代。東漢亦是漢朝的一部分,與西漢不同的是,東漢乃建都雒陽,而西漢則建都西邊的長安。不過,跟西漢相同,東漢同樣是當時世界上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前期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東漢歷史人物表
東漢歷史人物表·劉秀
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欽曾任南頓令。公元 25-57年在位。
赤眉、綠林起義爆發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劉秀與其兄劉縯為恢復劉姓統治,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組成舂陵軍。地皇四年,劉秀在昆陽之戰中建立大功。更始帝劉玄北都洛陽后,劉秀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后歸附劉秀,成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劉秀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編了河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擴充了實力,因此,關西稱劉秀為銅馬帝。不久,與更始政權徹底決裂。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于鄗(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劉秀打敗了赤眉農民軍,控制了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建武六年統一了關東,使河西的竇融歸附。
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天水、巴蜀。經過12年時間,劉秀終于完成了統一事業。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后,首先致力于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他雖封功臣為侯,賜予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預政事。對諸侯王和外戚的權勢,也多方限制。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一方面進一步抑奪三公職權,使全國政務都經尚書臺,最后總攬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強監察制度,提高刺舉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權限和地位。又令全國共并省400多個縣,吏職減省至1/10。與此同時,劉秀還采取了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建武六年下詔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起西漢后期和戰爭期間有所減輕。他前后九次下詔釋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使流民返回農村,促進生產。他統治的時期,史稱中興。建武十五年,劉秀針對當時“田宅逾制”和隱瞞土地戶口的嚴重現象,下令全國檢核土地戶口。郡縣守、令不敢觸動貴戚官僚和世家豪族,反而在清查過程中“多為詐巧,不務實核”,“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結果,激起各地農民的反抗,郡國的豪強大姓也乘機作亂。對此,劉秀采取了不同的對策。對于農民的反抗斗爭是進行分化和鎮壓,對于大姓兵長,則在處死度田不實的十幾名郡守之后,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強地主讓步。光武帝在其統治末年還“宣布圖讖于天下”,企圖以儒家學說與讖緯神學的混合物作為思想武器,加強對人民思想的統制。
東漢歷史人物表·袁紹
東漢末軍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周口西南)人。出身名門大族,自曾祖父起4代有5人位居三公。少折節下士,知名當世。靈帝死,大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合謀誅宦官,事泄,何進被殺,袁紹率軍盡誅宦官。董卓專權,紹政見不同,逃奔冀州,董卓拜其為勃海太守。初平元年(190),關東州郡牧守聯合起兵以討董卓,袁紹被推為盟主,自號車騎。董卓不久被殺。關東軍內部開始互相兼并。袁紹奪取冀州牧韓馥地盤,自領冀州牧,此后又奪得青州、并州。建安四年(199)消滅幽州公孫瓚。至此袁紹已據黃河下游四州,領眾數十萬,成為當時最大勢力。同年,袁紹準備向曹操發起進攻,直搗許都,劫奪漢帝。監軍沮授、謀士田豐勸其進屯黎陽,據守黃河,以逸待勞,遣精騎以騷擾曹軍,俾不出3年可擊敗曹操。而以郭圖、審配為代表的一部分將領主張迅速決戰。袁紹采納后者的意見,五年,發布討曹檄文,率10萬大軍進軍黎陽。當年與曹操決戰于官渡,大敗,主力7萬多被消滅,只與其長子袁譚帶800多騎敗回河北。兩年后慚憤病死,諸子亦敗滅,所據之地盡并于曹操。
東漢歷史人物表·張衡
東漢科學家。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縣石橋鎮)人。早年在家發奮苦讀,17歲去長安和洛陽一帶游歷,參觀太學,求師訪友。永元十二年(100)出任南陽太守的主簿。永初五年(111)赴京都任郎中和尚書侍郎,并曾兩度擔任太史令。晚年曾任河間相、尚書等職。在天文學、地震學、機械制造、數學、文學、繪畫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在天文學方面,代表作是《渾天儀圖注》和《靈憲》。主張渾天說,提出天猶如一個雞蛋,地如雞蛋中的蛋黃那樣居于中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雖主張天有一個硬殼,卻又主張“宇之表無級,宙之端無窮”,認為天外有天,宇宙無限。提出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天地起源說,認為天地未分之前,一片混沌,后來元氣各自分開,天地生成,萬物滋育。正確解釋了月食成因,認為月食是由于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提出“近天則遲,遠天則速”,用距離的不同來解釋五星運動的快慢。他估計中原一帶肉眼能看見的星數約為2500顆,測定了太陽、月亮的視角直徑是周天的1/736(約0°.49),這些都與實際情況十分接近。他設計制造了第一臺水運渾象,用水力作為動力通過齒輪系統推動渾象本體一天旋轉一周,渾象上所顯示的星的出沒與實際天象完全相符。在地震學方面,他于永建七年(132)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候風地動儀。該儀器十分靈敏,有一次遠在千里之外的甘肅發生地震,京都洛陽毫無震感,但它卻依然測到了。在數學上的代表作是《算罔論》,其中給出圓周率π=730/232≈3.1466和π=≈3.1623 兩個近似值。在思想領域,他堅決反對當時封建統治者所崇尚的讖緯神學,冒著會遭殺身之禍的危險,進諫皇上,“收藏圖讖,一禁絕之”。在文學上,所作《東京賦》、《西京賦》、《應閑賦》、《思玄賦》等都是十分有名的著作。他還繪制過一幅地形圖,并擅長繪畫,被人列為當時六大名畫家之一。1956年,河南省南陽縣重修了他的墳墓,并在墓前立碑。郭沫若在碑上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