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韓國泡菜的歷史淵源
一說起韓國的美食,很多人腦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鐵定是韓國的泡菜,韓國泡菜舉世聞名,不僅僅是因為其獨特的美味,更因為那蘊含于泡菜之內的古樸文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介紹韓國泡菜的歷史淵源,希望能幫到你。
韓國泡菜的歷史淵源簡介
對于韓國人來講,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韓國各種關于泡菜的博覽會、展示會、研討會很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是2005年11月,在首爾為低收入家庭和社會福利機構舉辦的“用愛腌制的泡菜”活動,有6000名志愿者參加,一次用了40000棵白菜。
泡菜吃法也是多種多樣,有直接食用的,也有烤著吃的,陳年的泡菜則做成湯。位于首爾明洞的“三金”食堂是韓國有名的因以泡菜包裹著五花肉吃而聞名的專賣店。食堂用泡菜包住五花肉,放在壇子里發酵一周左右,再拿出來做菜。
在韓國的許多傳統家庭中,一壇泡菜的原味鹵汁甚至可以傳承九代人:曾祖母傳給祖母,祖母傳給母親,再由母親傳給兒媳,然后接著往下傳所以,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用母愛腌制出的親情”,歲月愈久,味道愈濃,以至于韓國人把泡菜的好味道稱之為“媽媽的味道”。也許正是出自對母親的摯愛和感激之情,韓國人才把泡菜稱作“孝子產品”。
泡菜在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經遠遠超越了一道佐餐菜肴,而是升華成了一種特有的傳統和文化,成了韓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韓國人鐘愛泡菜還有另一個原因,韓國人的性情也頗似泡菜--很辣,甚至有點暴烈;很爽,做事干脆麻利。正因如此,隱藏在韓國人心底的泡菜情結,恐怕永遠都揮之不去。
介紹韓國泡菜的歷史淵源
韓國的泡菜文化里,有著深厚的中國儒家文化痕跡。在中國的《詩經》里,出現了“菹”字,它在中國的字典里被解釋為酸菜,正是這種腌制的酸菜傳入了韓國。主要用蕨菜、竹筍、沙參、茄子、黃瓜、蘿卜加上鹽、米粥、醋、酒糟、醬等腌制。到了高麗時代,蔬菜的種植技術提高,泡菜中加入了韮菜、水芹菜、竹筍等新鮮的蔬菜,并且出現了用鹽水腌制后同湯一起食用的泡菜湯。
到了朝鮮時代,泡菜的制作方法開始豐富,原料也更加多樣,由于韓國三面臨海,水產品充足,開始在泡菜中加入各種魚、蝦、蟹等海產品,到朝鮮時代末期,由于大量種植,白菜成為了比蘿卜、黃瓜和茄子更常用的主要原料。此時傳進來的辣椒使泡菜的制作出現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辣椒可以去除魚類制作泡菜時產生的腥味,并讓色彩鮮艷,看起來就讓人有食欲,所以它被認為是絕佳的泡菜調味品,從而取代了中國傳來的用鹽腌制的傳統方法。
泡菜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幾乎家家會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幾碟泡菜。據北魏孫思勰的《齊民要術》一書中,就有制作泡菜的敘述,可見至少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就有制作泡菜的歷史。在清朝,川南、川北民間還將泡菜作為嫁奩之一,足見泡菜在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
泡菜的制作工藝,是我國悠久而精湛的烹飪技術遺產之一。早在1400多年前人們就對風味獨特的四川泡菜有所稱頌,對泡制蔬菜的基本原理有所總結,同時也證明了泡菜的始于中國。
商朝被西周滅后,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戚)率領5000移民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箕子朝鮮領土大概在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首都平壤。前后存在了1000多年。
韓半島那時還處于原始社會,所以商朝后裔順利的占領了韓半島。
戰國后期,燕國攻打箕子朝鮮,占領了遼東半島等大片領土。
秦始皇野蠻統治中國時期,很多中國人逃到朝鮮半島南部謀生,建立殖民地。
漢朝初期,漢朝人衛滿和很多漢朝人逃到朝鮮避難,后來趕走了箕子朝鮮的朝鮮王,衛滿自立為朝鮮王,統治朝鮮半島北部。這是朝鮮半島上的第二個政權:衛滿朝鮮。大約100年后,漢武帝派兵滅了衛滿朝鮮,建立了4個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樂浪郡,在現在的平壤附近。三國時期,魏公孫淵在樂浪南部建立的帶方郡,在現在的漢城附近。在西晉的時候中國北方領土淪陷,樂浪等郡也淪陷了。
箕子朝鮮的遺民在朝鮮半島南部發展,最后建立了新羅。朝鮮半島西南是百濟,朝鮮半島北方和東北的東南是高勾麗。
唐朝與新羅聯合消滅了百濟和高勾麗。百濟先被唐朝占領,后歸新羅。高勾麗被唐朝與新羅瓜分,雙方以大同江(在平壤邊上)為界,北屬唐朝,南屬新羅。唐朝滅亡后,在新羅北部興起的高麗統一了朝鮮半島。
在蒙古的蹂躪下,高麗王室與蒙古通婚,漸漸的親蒙。這引起全國官吏和百姓的不滿。明朝建立后,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在官吏和百姓的擁護下,推翻了高麗政權,建立了親華的新政權。新政權請明朝皇帝起名字,洪武皇帝朱元璋親自起名為“朝鮮”,希望李成桂政權能象古代朝鮮那樣宣揚先進的華夏文化,在朝鮮半島建立文明之邦。這是朝鮮半島上第三個以朝鮮命名的政權:李氏朝鮮。明朝朝鮮的基本國策就是“事大”。意思是事事遵從旁邊的大國(中國)。
萬歷年間,日本侵略朝鮮,明朝出兵,抗日援朝,趕走了日本人,保護了朝鮮。朝鮮王室因此對明朝非常感激。
滿清入侵朝鮮,要求朝鮮幫助滿清攻打明朝。朝鮮國王說:我們跟朝廷(明朝)的關系,就是兒子和父親的關系,哪有兒子幫助外人打父親的道理!
滿清占領全中國后,朝鮮在暗地里準備“反清復明”,但勢力太弱,從來沒實施過。朝鮮一直使用明朝的“崇禎”年號。
由此可以看出,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中,朝半島一直是中國的附屬或是殖民地,在此過程中,一些中國南方人的泡菜飲食習慣隨著遷移而帶到了朝鮮。南方人喜食辣椒,為的是驅除濕氣。而韓國地處北方,并不需要大量辣椒來驅除濕氣,確同樣在泡菜中加入大量的辣椒,其中緣由不言而喻。當然,我們祖先在將泡菜帶到朝半島的時候也進行了改進,為了更長時間的保存,泡菜也由最初的用水泡而為了適應北方的天氣慢慢發展成為腌制,就是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韓國泡菜。據說很多南方人吃了韓國泡菜的第一反應是半成品,看來韓國人并沒有把泡菜的真實要領給領會。
綜上所述,韓國泡菜起源于中國云貴川一帶。
看了介紹韓國泡菜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