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歷史口訣
口訣記憶歷史是很有效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快速記憶歷史口訣,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諧音記憶法
1 用諧音法記憶歷史年代
(1)李淵618年建立唐朝,可記作:“李淵見糖(建唐)摟一把(618)”。
(2)清軍入關是1644年,可記作:“一溜死尸”。因為清軍入關尸橫遍野。
(3)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于1894年,可用諧音記作:“一拔就死”。
1、 記憶戰國七雄: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被稱為“戰國七雄”,可用諧音記憶為“七叔含煙找圍巾”。
2、教學商鞅變法時,可以詼諧地告訴學生:商鞅變法失敗后,他哭訴“我寧愿涮我肉,卻不愿車裂我身”。用諧音來記住商鞅變法是公元前356年。
2、 讓歷史知識綱舉目張──歸納法隋朝大運河的記憶,可用“一二三四五六”來總結:
“1”:一個中心──洛陽;
“2”:兩個終點:涿郡、余杭;
“3”:三大作用:運河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對南北經濟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我國的統一,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四段運河: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5”:連結五大水系:海河、淮河、長江、黃河、錢塘江;
“6”:流經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六省;
二、歸納記憶法
1 用歸納法記憶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
中國近代史(1840~1919)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可歸納為“五四三二一”來記憶。即:?五次重大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四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兩個階級產生—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產生;?一次失敗的變法——戊戌變法。?對比記憶法(有些內容可用圖表)
對比記憶,是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通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例如:?用對比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221年,劉備建蜀。
(2)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的時間分別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與火警電話號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金;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同理可記:馬克思誕生于1818年,魯迅誕生于1881年。
三、口訣記憶法
盤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東周)秦兩漢(西漢、東漢)成,蜀魏吳爭晉(西晉、東晉)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四、串聯記憶法
串聯記憶,是將所記憶的幾項內容根據其各自的特征和相互聯系串起來記憶。例如:用串聯法記憶“春秋五霸”春秋時期,先后起來爭霸的有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時間長了,這“五霸”易忘掉其中的一兩個,如果用串聯法記,就容易記牢。即:“近聞(晉文)齊桓采松香(宋襄),鋸斷秦木(秦穆)留楚樁(楚莊)”。用串聯法記憶“戰國七雄”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可用串聯加諧音法記作:“七叔含煙找圍巾”。
五、強化記憶法
強化記憶,是指通過加大刺激強度和提高大腦細胞的興奮程度來提高記憶牢度。其中首次感知的程度很重要。19世紀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在他的《論記憶》一書中寫道:“保持和復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被燒傷過兒童就避火,挨過打的狗見了鞭子就逃。”一次嚴肅的考試,你很容易答出的題會很快忘記其內容,而很費勁兒才答出的題或者沒有答上來的題,會長時期不忘。這在心理學中叫做“蔡戈尼效應”。根據這一原理,為提高記憶牢度,在學習上可采取自問自答、相互提問、與人辯論、多做習題、模擬考試等方式來強化記憶。
六、重復記憶法
重復記憶,是把所記憶的內容連續重復或間隔一定時間后再重復學習一次,經過多次重復,實現永久記憶。人腦所記憶的東西,會被逐漸淡忘。記憶得越膚淺,淡忘得越快;記憶得越深刻,淡忘得越慢。
當淡忘所需要的時間達到比余壽還長時,就終生不忘了。?記憶的深淺不僅與刺激的強度有關,也與重復的次數直接相關。重復是記憶之母。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80多歲高齡還能熟練地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后一百位以內的數。有人向他請教記憶訣竅,他的回答是:“說起來也很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
看了快速記憶歷史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