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成語故事精選
古代戰爭成語故事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代戰爭成語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戰爭成語故事:刮目相看
呂蒙是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武藝高強,戰功卓著,可是不愛讀書。起初,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身當居要職,要多讀些書。”呂蒙說軍務繁忙沒有時間,孫權說:“我難道是要你精通經史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要你讀點書,增長一點見識,開闊一些視野。你說軍務繁忙,難道比我還忙嗎?我常常抽時間讀書,感到收獲很大。”呂蒙于是開始利用空余時間讀書。
后來魯肅要到陸口,路過呂蒙的轄區時,魯肅覺得呂蒙是個大老粗,不想去見他。有人勸他說:“呂已經今非昔比了,應該去看看他。”于是魯肅來見呂蒙。大家喝酒喝得高興時,呂蒙問魯肅:“現在重任在身,要與關羽為鄰了,要怎么防備他呢?”魯肅說:“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吧。”呂蒙說:“現在吳蜀雖然結成了聯盟,但關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準備呢?”于是給魯肅籌劃了五條計策。
魯肅非常驚奇,說:“你如今的才干謀略,已不再是過去吳下的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后,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古代戰爭成語故事:背水一戰
韓信是楚漢戰爭中的軍事奇才。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率一萬新招募的漢軍越過太行山,向東攻打項羽的附屬國趙國。趙王和大將陳余集中二十萬兵力,占據了太行山以東的咽喉要地井陘口,準備迎戰。井陘口以西,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道,兩邊是山,道路狹窄,是韓信的必經之地。趙軍謀士李左車獻計:正面死守不戰,派兵繞到后面切斷韓信的糧道,把韓信困死在井陘狹道中。陳余不聽,說:“韓信只有幾千人,千里襲遠,如果我們避而不擊,豈不讓諸侯看笑話?”
韓信探知消息后,迅速率領漢軍進入井陘狹道,在離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營來。半夜,韓信派兩千輕騎,每人帶一面漢軍旗幟,從小道迂回到趙軍大營的后方埋伏,韓信告誡說:“交戰時,趙軍見我軍敗逃,一定會傾巢出動追趕我軍,你們火速沖進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豎起漢軍的紅旗。”其余漢軍吃了些簡單干糧后,馬上向井陘口進發。到了井陘口,大隊渡過撓蔓水,背水列下陣勢,高處的趙軍遠遠見了,都笑話韓信。
天亮后,韓信設置起大將的旗幟和儀仗,率眾開出井陘口。陳余率輕騎精銳蜂擁而出,要生擒韓信。韓信假裝拋旗棄鼓,逃回河邊的陣地。陳余下令趙軍全營出擊,直逼漢軍陣地。漢軍因無路可退,個個奮勇爭先。雙方廝殺半日,趙軍無法獲勝。這時趙軍想要退回營壘,卻發現自己大營里全是漢軍旗幟,隊伍立時大亂。韓信趁勢反擊,趙軍大敗,陳余戰死,趙王被俘。
戰后,有人問:“兵法上說,要背山、面水列陣,這次我們背水而戰,居然打勝了,這是為什么呢?”韓信說:“兵法上不是也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
古代戰爭成語故事:開門揖盜
三國時代,江東的孫策遭了暗算,重傷而死。他的弟弟孫權這時才15歲,天天啼哭,無法處理朝政。大臣們勸說沒用,都很著急。謀士張昭對孫權說:“現在天下大亂,豺狼滿道,如果你只顧悲啼,不理國事……這好比大開著房門,拱著手把強盜請?M來,必將自取其禍。”孫權覺得說的對,馬上換了朝服,登朝理事,視察軍隊,安定了軍心、民心。
呂布被曹操大軍圍在下邳城。謀士陳宮建議呂布屯兵于城外,自己領兵守城,以形成犄角之勢,只等曹操糧食用盡。呂布回去收拾東西,他的妻子說:“你一個人孤軍遠出,如果一旦有變,我可怎么辦呀?”三天后陳宮來催,呂布說:“我想還是死守城池為好。”陳宮又獻計說:“聽說曹軍的糧草早晚將至。請準備引精兵去斷其糧道。”呂布又被妻子勸住了,出來對陳宮說:“曹操詭計多端,我們最好不要輕舉妄動。”后來城破,呂布被殺。
看了古代戰爭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