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益的成語故事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開卷有益的成語故事,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開卷有益的成語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十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他命文臣李昉等人編纂了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對于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么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一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疲勞,影響身體健康。宋太宗卻回答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意思是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況且我并不覺得疲勞。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繁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
宋太宗由于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能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地閱讀《論語》,享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
后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就會有益處,有收獲。卷,書卷。
相關人物介紹:
宋太宗趙光義(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后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后改名炅。
太祖駕崩后,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于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采取守勢。并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謚號至仁應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北宋第二代皇帝,976~997年在位,年號為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宋太祖趙匡胤同母弟,初名匡義,太祖時改名光義,稱帝后又改名炅(原字有火字旁)。他采用宮廷政變的方式,取得政權。即位后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王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于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為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太平興國二年下令取消所有節度使所領支郡,各州均直屬中央;繼續將各地節度使調至開封,解除兵權,使節度使成為一種虛銜。
他大大擴充科舉取士名額,每科錄取人數由太祖時的數十人猛增至數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平興國四年和雍熙三年(986),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采取守勢。他曾用政治和軍事手段企圖消滅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白城子)黨項拓跋部勢力,也沒有成功。在位后期,鎮壓了四川王小波、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