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家或發明家的故事
從古至今,有很多科學家或者發明家,他們發明發現很多東西,今天就跟小編一起探討一下,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關于科學家或發明家的故事,歡迎閱讀!
弗萊明與青霉素
青霉素(也叫盤尼西林)的發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于1881年出生在蘇格蘭的洛克菲爾德。弗萊明從倫敦圣馬利亞醫院醫科學校畢業后,從事免疫學研究;后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作為一名軍醫,研究傷口感染。他注意到許多防腐劑對人體細胞的傷害甚于對細菌的傷害,他認識到需要某種有害于細菌而無害于人體細胞的物質。
戰后弗萊明返回圣馬利亞醫院。1922年他在做實驗時,發現了一種他稱之為溶菌霉的物質。溶菌霉產生在體內,是粘液和眼淚的一種成份,對人體細胞無害。它能夠消滅某些細菌,但不幸的是在那些對人類特別有害的細菌面前卻無能為力。因此這項發現雖然獨特,卻不十分重要。
1928年9月15日,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這使他在全世界贏得了25個名譽學位、15個城市的榮譽市民稱號以及其他140多項榮譽,其中包括1945諾年貝爾醫學獎。
每個小學生都讀過弗萊明的傳奇故事——他在皮氏培養皿中發現青霉素霉菌;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同眾多持懷疑態度的人展開長期不懈的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青霉素的發明成為二十世紀醫學界最偉大的創舉。數十年后,嚴肅的歷史學家們還在整理他的傳奇故事。的確,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但他并沒有意識到他發現的是什么——對此他一無所知。是另外兩位科學家——霍華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錢恩,從這個已被人遺忘的發現中挽救了有治療效果的霉菌,證明了青霉素的功效,并把這項技術奉獻給人類,從此開創了抗生素時代。
弗萊明從一個窮苦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卓有學識的細菌學家,在倫敦圣瑪麗醫院從事細菌學研究幾乎就是他事業的全部。
弗萊明兩次在實驗室里獲得意外發現的故事已廣為人知。第一次是1922年,患了感冒的弗萊明無意中對著培養細菌的器皿打噴嚏;后來他注意到,在這個培養皿中,凡沾有噴嚏黏液的地方沒有一個細菌生成。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弗萊明發現了溶菌酶——在體液和身體組織中找到的一種可溶解細菌的物質,他以為這可能就是獲得有效天然抗菌劑的關鍵。但很快他就喪失了興趣:試驗表明,這種溶菌酶只對無害的微生物起作用。
1928年運氣之神再次降臨。在弗萊明外出休假的兩個星期里,一只未經刷洗的廢棄的培養皿中長出了一種神奇的霉菌。他又一次觀察到這種霉菌的抗菌作用——細菌覆蓋了器皿中沒有沾染這種霉菌的所有部位。不過,這一次感染的細菌是葡萄球菌,這是一種嚴重的、有時是致命的感染源。經證實,這種霉菌液還能夠阻礙其它多種病毒性細菌的生長。青霉素(弗萊明在確認這種霉菌是一種青霉菌之后選定了這個名字)是否就是他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的天然抗菌素?它是可敷在傷口上的有效殺菌劑嗎?進一步的試驗表明,這種抗菌素作用緩慢,且很難大量生產。他的熱情也隨之涼了下來。在他轉向其它研究項目之前,他在1929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自己的上述發現,但當時這篇論文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
弗萊明在論文中提到青霉素可能是一種抗菌素,僅此而已。他沒有開展觀察青霉素治療效果的系統試驗。他給健康的兔子和老鼠都注射過細菌培養液的過濾液——進行青霉素的毒性試驗,但從未給患病的動物注射過。如果當時他做了這方面的試驗,這種“神奇藥物”很可能會提早10年問世。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霉菌能分泌一種物質殺死細菌,他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霉素”,但他未能將其提純用于臨床。1929年,弗萊明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遺憾的是,這篇論文發表后一直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
10年后,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在舊書堆里看到了弗萊明的那篇論文,于是開始做提純實驗。1940年冬,錢恩提煉出了一點點青霉素,這雖然是一個重大突破,但離臨床應用還差得很遠。
1941年,青霉素提純的接力棒傳到了澳大利亞病理學家瓦爾特弗洛里的手中。在美國軍方的協助下,弗洛里在飛行員外出執行任務時從各國機場帶回來的泥土中分離出菌種,使青霉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2單位提高到了40單位。
雖然這離生產青霉素還差得很遠,但弗洛里還是非常高興。一天,弗洛里下班后在實驗室大門外的街上散步,見路邊水果店里擺滿了西瓜,“這段時間工作進展不錯,買幾只西瓜慰勞一下同事們吧!”想著,他走進了水果店。
這家店里的西瓜看樣子都很好,弗洛里彎下腰,伸出食指敲敲這只,敲敲那只,然后隨手抱起幾只,交了錢后剛要走,忽然瞥見柜臺上放著一只被擠破了的西瓜。這只西瓜雖然比別的西瓜要大一些,但有幾處瓜皮已經潰爛了,上面長了一層綠色的霉斑。
弗洛里盯著這只爛瓜看了好久,又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忽然對老板說:“我要這一只。”
“先生,那是我們剛選出的壞瓜,正準備扔掉呢?吃了要壞肚子的。”老板提醒道。
“我就要這一只。”說著,弗洛里已放下懷里的西瓜,捧著那只爛瓜走出了水果店。
“先生,您把那幾只好瓜也抱走吧,這只爛瓜算我送你的。”老板跟在后面喊。
“可我抱不了那么多的瓜啊,再說,要是把這只打爛了怎么辦?”
“那、那我把剛才的瓜錢退給您吧!”老板舉著錢追了幾步,但弗洛里己走遠了。老板搖了搖頭,有些不解地望著這個奇怪的顧客遠去的背影。
弗洛里捧著這只爛西瓜回到實驗室后,立即從瓜上取下一點綠霉,開始培養菌種。不久,實驗結果出來了,讓弗洛里興奮的是,從爛西瓜里得到的青霉素,竟從每立方厘米40單位一下子猛增到200單位。
1943年10月,弗洛里和美國軍方簽訂了首批青霉素生產合同。青霉素在二戰末期橫空出世,迅速扭轉了盟國的戰局。戰后,青霉素更得到了廣泛應用,拯救了數以千萬人的生命。因這項偉大發明,弗洛里和弗萊明、錢恩分享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物及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