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裴楷的歷史
裴楷,字叔則,他風神高邁,容儀俊爽,即使粗服亂頭,亦氣宇不凡,時人稱他為“玉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玉人”裴楷的歷史,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玉人”裴楷的歷史:
想來,裴楷的美,如玉般溫潤雍容;他的風采,亦如玉般清修高潔,雖起于容貌,卻真正發自他的才華、氣度和修養。據史書記載:裴楷明悟有識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他的父親是冀州刺史裴徽,素喜結交名士。是以裴家門庭中,文人騷客往來不絕。裴楷天資聰穎,自小又耳濡目染了種種風雅,也難怪才識過人。
出身名門更兼才華出眾的裴楷,仕途相當得意。他當過曹魏的相國掾、尚書郎、吏部郎、中書郎;司馬炎任撫軍時,特意選他作參軍;西晉建立后,他從散騎侍郎、散騎常侍、屯騎校尉、右軍、侍中等,一直當到類似于宰相的中書令。
西晉剛建立時,武帝司馬炎曾在朝中占卦,想測測晉朝氣數如何。孰料所得卦象竟然是“一”。武帝拂然不悅,惟有博聞強識的裴楷,從容上前,奏道:“臣聞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他的解釋出自《老子》及其注文,
“一”是“數之始,物之極”,是萬物的本原和歸宿。雖然卦象中的“一”不同于玄學中的“一”,但裴楷急中生智,偷換了概念。晉武帝終于釋然,群臣亦嘆服他的機敏和博學。
他曾在朝上侃侃而談,將漢魏的盛衰之跡分析得簡明透徹,意在勸皇帝以史為鑒。晉武帝曾經問,天下人怎樣評論他的得失?裴楷直言不諱,一針見血地指出:“陛下之所以不能與堯舜相比,就是因為朝中有賈充這樣的人在!”賈充,就是后來的國丈,丑八怪皇后賈南風的父親。
以裴楷的見識和德操,既不愿如潘安那樣扭曲自己,亦無心學鐘會的追名逐利。然而,縱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亦無法避免不測之禍。
白癡皇帝司馬衷即位后,賈后誅殺楊駿。只因是楊駿的姻親,無辜的裴楷竟被收捕下獄。當真是一位“玉人”,生死攸關都面不改色,只是索要紙筆,從容與親友訣別。或許,精于玄理的他,對富貴生死都是豁達淡然的。
幸好,轉眼間柳暗花明。在侍中傅祗的極力救護下,裴楷最終只是免去官職。接下來,汝南王司馬亮和太保衛瓘共同輔政。偏偏他們又是裴楷的姻親,又都出于欣賞而想重用他。裴楷卻清醒得很,拒絕了唾手可得的爵位,反而請求離開京師,去當地方官。智者固然能夠見微知著,但到底晚了一步。就在當晚,楚王司馬瑋誅殺司馬亮和衛瓘,裴楷也被列入了必殺的黑名單。真是吃夠了姻親的苦,他又一次被身不由己地卷進旋渦。那晚,他單車入城,躲在岳父王渾家,一夜間換了八個藏身之所。
翌日,楚王司馬瑋因“矯詔”而被殺。九死一生的裴楷又一次加官進爵,與張華等人共掌朝政。此時,歷經兩次生死,又痛失愛子的裴楷,早已參透了宦海無邊,福禍無常。他真的倦了。但抽身而退又談何容易?即使連他的岳父都出面勸皇帝讓他引退,卻始終不能如他所愿。他的日子已所剩不多。家中的廚子忽然發現米下鍋后,不是變成拳頭的形狀,就是化成血,有時還變成蔓青菜。難道,是上天要帶走玉人嗎?不久,裴楷當真去世了,時年五十五歲。
相關資料介紹:
裴楷(公元237年——公元291年),男,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西晉時期重要的朝臣,也是稱著當時的名士。在學術上,裴楷信奉《老子》、《周易》,屬于“正始之音”的清淡名士流派。
裴楷的父親裴徽,在曹魏官至冀州刺史。裴楷聰慧有識見度量,弱冠時就已有名于世,特別擅長談論《老子》和《易經》,年輕時與王戎齊名。后被鐘會推薦給相國司馬昭,被辟為相國掾屬,又遷任尚書郎。
吏部郎之職空缺,司馬昭向鐘會詢問吏部郎的人選。鐘會說:"裴楷清明通達,王戎簡要省約,都是吏部郎的人選。"于是任命裴楷為吏部郎。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賈充受命改定律令時,任命裴楷為定科郎。等到后來完成時,裴楷奉命在殿前宣讀,討論其中的措施。裴楷擅長當眾朗讀,周圍的人都注視著他,眾人聽他朗讀都忘了疲倦。
公元265年(咸熙二年),司馬炎任撫軍大時,精選僚屬,任命裴楷參撫軍軍事。
西晉建立不久,裴楷被拜為散騎侍郎,歷任散騎常侍、河內太守等職,又入朝擔任屯騎校尉、右軍,轉任侍中。
裴楷與山濤及和嶠都因品德高尚而處于高位,司馬炎曾經問裴楷:"朕應天順時,海內更新,天下教化,何得何失?"裴楷回答說:"陛下您受命,四海承風,之所以沒把您的德行與堯舜相比的原因,只是因為賈充這類的人還在朝中而已。您現在應該招納天下的賢才,與其弘揚正道,不應讓天下人看到自己的私心。"當時任愷、庾純厭惡賈充,多次向司馬炎提出意見,司馬炎才外任賈充為關中都督。但因荀勖獻計,賈充讓自己的女兒賈南風成為太子妃,此事才作罷。
裴楷之子裴瓚娶外戚楊駿之女,但裴楷素來瞧不起楊駿,與他不和。公元290年(永熙元年),楊駿在執政后,轉裴楷為衛尉,又遷任太子少師,裴楷在任上悠閑自得、無所事事,不參與政治斗爭。
公元291年(元康元年),楊駿被賈后誅殺,裴楷因為是楊駿的親家而被收押至廷尉處,要被定罪。當時事情發生的突然,許多人都遇害,眾人都為之感到震恐。只有裴楷神色不變,舉動自若,要來紙筆與親戚故舊寫信。靠侍中傅祗救援保護才得以幸免,但還是被免職。
太保衛瓘、太宰司馬亮稱贊裴楷堅貞端方不阿附權臣,應該受封爵土,于是封其為臨海侯,食邑二千戶。衛瓘和司馬亮因楚王司馬瑋傲慢固執又喜好殺人,想奪去他的兵權,于是讓裴楷接替司馬瑋任北軍中候。司馬瑋聽聞后大怒,裴楷聽說后,不敢接受北軍中候的官職,轉任尚書。
裴楷的長子裴輿開始時娶司馬亮之女而為妻,裴楷之女而又嫁給衛瓘之子,他憂慮內亂尚未結束,于是請求外出任職,除任安南、假節、都督荊州諸軍事,正當裴楷要出任時,司馬瑋果然矯詔誅殺了司馬亮與衛瓘。司馬瑋認為裴楷之前奪自己北軍中候之職,而且又與司馬亮和衛瓘是婚親,于是秘密派人尋獲裴楷。裴楷明白司馬瑋對自己不滿,在聽說變亂后,馬上單車返回洛陽,藏在岳父王渾的家中,與司馬亮的幼子在一夜之中八次轉移,才得以幸免。不久,司馬瑋伏誅,裴楷出任中書令,加職侍中,與張華和王戎共同管理軍國要務。
裴楷有渴利病,不喜歡在高位上。王渾為他上疏請辭,認為可以讓裴楷任光祿勛,但賈后不許,又加裴楷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等到裴楷病重時,惠帝命黃門郎王衍查看裴楷的病情,裴楷回眸注視著王衍說:"竟未相識。"王衍非常感嘆裴楷的姿質不凡。不久后,裴楷家中的廚子在一次把米下鍋時,忽然發現,米不是變成拳頭的形狀,就是化成血,有時還變成蔓青菜。同年,裴楷去世,享年五十五歲,謚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