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不花的歷史簡介
樸不花,高麗人,又名王不花。是元順帝最為寵幸的一名太監(jiān)。樸不花生于元文宗時代,7歲時被送到元朝的宮廷內(nèi)成為一名小太監(jiān)。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樸不花的歷史簡介,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樸不花的歷史簡介:
樸不花,高麗人,亦曰王不花。皇后奇氏微時,與不花同鄉(xiāng)里,相為依倚。及選為宮人,有寵,遂為第二皇后,居興圣宮,生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于是不花以閹人入事皇后者有年,皇后愛幸之,情意甚膠固,累遷官至榮祿大夫、資正院使。資正院者,皇后之財賦悉隸焉。---元史
《元史》中有她和他的傳。她姓奇,生于高麗幸州,蒙古名字叫完者忽都,是元朝最后一個皇帝元順帝的第三任皇后。他叫樸不花,也叫王不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外國籍的太監(jiān),也是唯一一個為了愛情而自己動手凈身入宮的古代男人。
或許看完這則故事,或許世人都認為樸不花這樣做太傻、太不值得了。我反而認為,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人才會做的出來,為了心愛的人,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更何況是自己動手凈身入宮陪伴自己心愛的人,只要是能天天看到心愛的人,對他來說已足夠了,這便是痛并快樂著的人世間最凄美的真愛故事——“絕愛”。
早年經(jīng)歷
樸不花,高麗人,又名王不花。是元順帝最為寵幸的一名太監(jiān)。樸不花生于元文宗時代,
7歲時被送到元朝的宮廷內(nèi)成為一名小太監(jiān)。后來,樸不花的好朋友,同樣來自高麗的小宮女奇洛得到皇子妥歡帖木爾的寵幸,收入自己的府第。不久,妥歡帖木爾登基,即元順帝,封奇洛為第二皇后,居住興圣宮,并生下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樸不花由于與奇皇后關(guān)系親密,被調(diào)到興圣宮,照管太子的生活起居。此后樸不花逐漸遷升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擔任掌管財政的要職。后來元順帝厭倦政務(wù)、耽于聲色,把軍國大權(quán)交給已經(jīng)成年的太子,并任用樸不花推薦的搠思監(jiān)為宰相。于是樸不花開始權(quán)傾朝野,干預(yù)官吏任免,當時內(nèi)外百官中投靠樸不花的占到十分之九。
安葬災(zāi)民
至正十八年,河南、河北、山東發(fā)生戰(zhàn)亂,大批難民避居京城,造成京城發(fā)生嚴重饑荒,死者枕藉。樸不花出面買地收葬尸體二十萬具,花費二十萬余錠,墳地占地廣闊,從南北兩城到盧溝橋之間,男女分葬。
太子對于監(jiān)國仍不滿足,準備逼迫順帝禪位,得到奇洛皇后、樸不花、搠思監(jiān)的支持。
樸不花、搠思監(jiān)對駐扎大同、手握重兵的孛羅帖木兒收留政敵、順帝母舅老的沙一事不滿,誣告孛羅帖木兒謀反,二十四年三月,下詔解除其兵權(quán),削奪其官爵去四川,且命擴廓帖木兒出兵討伐,孛羅帖木兒怒不奉詔,不顏帖木兒等一批宗王也對其表示同情,出兵與孛羅帖木兒會合,并上表稱其無罪。順帝這時下令逮捕樸不花、搠思監(jiān),分別流放到甘肅和嶺北,以平息眾怒。但事實上二人并未流放,而是一直留在京城。于是在四月,孛羅帖木兒派禿堅鐵木兒出兵進攻京城,揚言要“清君側(cè)”。四月十二日,軍隊進駐清河。順帝四次派達達國師前去,孛羅帖木兒表示退兵的條件是交出搠思堅、樸不花,順帝不得已交出兩人,于是孛羅帖木兒退兵,殺死樸不花。
情史
她和他是鄰居,都是高麗人,兩個人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日月流逝,她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他也長成一個高挑的壯少年。他們山盟海誓,今生今世,要相親相愛,白頭到老。可是,她的父親卻極力反對她和他交往,更不愿意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為了使她和他死心,她的父親將她以高麗貢女的身份進獻給中國的元朝皇帝。
憑著自己的美貌和聰穎,她在皇宮,由一個為皇帝煎茶的的身份卑微的小宮女,逐漸得到皇帝的寵幸,最終,被冊封為皇后。她進宮以后,他對日夜思念,念念不忘。終于有一個天,他無法忍受感情的煎熬,痛苦而又勇敢地舉起刀——切斷了塵根;這是他能走進皇宮,接近昔日情人的唯一辦法和途徑。皇宮中太監(jiān)宮女成千上萬,各有各的任務(wù)和活動范圍,在才開始的幾年當中,他并沒有機會見到她。直到她當了皇后以后,他才被她抽調(diào)到身邊。他的所作所為,令她心疼不己。她傷心地哭了,罵他傻瓜。他卻欣慰地笑了,雖然不能再如正常男女那樣恩愛纏綿共食人間煙火之趣,但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曾經(jīng)的愛人,陪伴著她一天天到老,這已足夠!
樸不花的歷史:
樸不花的發(fā)跡純屬意外。
樸不花7歲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凈了身。中國歷來有向番邦屬國要宦官的傳統(tǒng),樸不花正好趕上了這批,就隨著其他人輾轉(zhuǎn)來到了中國。這群奴仆隊伍里,有個小宮女是他的同鄉(xiāng),名叫奇洛。在道路上奔波辛苦的樸不花也不知道,今后他的前途竟與奇洛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剛進宮時,樸不花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太監(jiān),經(jīng)常被其他太監(jiān)欺負,還被派做一些別人都不愿意做的活。樸不花就是這樣在他人的白眼與欺辱中漸漸長大。
不過幸運的是,樸不花與奇洛被一同分到了皇子妥歡帖木爾的宮中。這名小女孩十分善解人意,經(jīng)常在樸不花受了欺負之后安慰他。樸不花也經(jīng)常在奇洛收到主人的大罵之后寬慰她。兩人的關(guān)系日漸親密起來,常在一塊兒說說話,訴訴思鄉(xiāng)之苦。二人相互關(guān)懷、相互照應(yīng)著,在宮里苦熬著日子,甚至產(chǎn)生了朦朦朧朧的感情。但是,他們只是宮廷中最卑賤的奴仆,絲毫不敢把自己的感情表露出來。更何況樸不花還是一個太監(jiān)。
樸不花受屈辱的歷史,因為奇洛的一朝得寵而畫上了句號。
一天,已經(jīng)登基為元順帝的妥歡帖木爾在公眾游玩時,看見已經(jīng)長成大姑娘的奇洛。他被奇洛的美貌深深打動了,當即把她納入了自己的后宮。后來元順帝又給了奇洛一個至高的身份,封她為第二皇后,命她居住興圣宮。不久之后,奇洛就為元順帝生下了一聰明、漂亮的男嬰——愛猷識理達臘。元順帝對奇洛更加寵幸了,以至于冷落了公眾其他妃嬪。元順帝還把剛出生不久的小皇子冊封為太子。從此以后,奇洛在宮中的地位更高了,連第一皇后也要怕她三分。
從奇洛得勢的那一天起,她心中就一直惦記著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與她同甘共苦10余年的同鄉(xiāng)妥歡帖木爾。于是,她便利用生子之后興圣宮人手不夠為由提出把這個同鄉(xiāng)調(diào)到興圣宮。
從此之后,樸不花的人生軌跡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折,真正接觸到這個國家的最高人物——皇帝.并且罩著他的還有太子的母親——同鄉(xiāng)奇洛。樸不花的好運就此開始了。
早在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太監(jiān)的時候,樸不花就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飛黃騰達,尤其在他受了其他太監(jiān)欺辱之后。因此,他在日常活動中十分注意觀察宮廷內(nèi)的規(guī)矩、為人處世等,漸漸地成了一名心機非常深的人。
剛調(diào)到興圣宮時,他負責(zé)照料皇太子的起居,漸漸地得到元順帝的賞識,他利用一切可以接近皇帝的機會阿諛奉承,先后被提升為榮祿大夫,加資正院使,擔任掌管財政的要職。樸不花在朝野中的地位日益升高。
資政院是元朝政府機構(gòu)中專門管理全國財政的部門,是個能撈銀子的肥缺。樸不花上任以后,就開始積蓄了萬貫家財。為了保持低位的穩(wěn)定,他極力拉攏奇洛皇后作為自己的靠山。為了拉攏更多的人,樸不花不惜花費大量的財力籠絡(luò)朝廷中權(quán)貴,這些人收了他的好處,就在朝廷上下四處散播他的好名聲。
后來,元順帝終日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一些國家大事就交由樸不花掌管。太子成年后,元順帝就把軍國大臣交給了太子,自己做了一個沒有任何負擔的安逸皇帝。太子執(zhí)政后,對這位從小把自己看大的宦官樸不花更加信任了。甚至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任命樸不花推薦的搠思監(jiān)為丞相,其實,誰都知道,那個搠思監(jiān)只是一個傀儡,真正的實權(quán)操縱在樸不花手中。
在樸不花的腦袋里,一直裝著宰相這個有百官之首的位置,他本想自己擔任,怎奈自己太監(jiān)和外國人的身份一定會在朝野掀起軒然大波,就聰明地放棄了這個打算,安了個傀儡,兩全之策。
太子監(jiān)國后,對自己現(xiàn)有的地位仍然不滿足,怕夜長夢多。準備逼迫元順帝退位。太子的想法得到了奇洛皇后、樸不花等人的大力支持,但樸不花萬萬沒想到,他也會因此而喪命。
計劃之初,樸不花為了爭取朝廷官員的支持,就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給了另一位丞相太平。太平聽完樸不花的游說后,對他的想法沒有發(fā)表任何見解。樸不花一伙兒看到太平態(tài)度不甚明確,倒也不敢輕舉妄動。又過了兩年,太平年老辭官回家,搠思監(jiān)成為唯一一位丞相。樸不花終于有機會施展拳腳了。
但這引起了一股反對樸不花集團的政治勢力的不滿,元順帝的母舅老的沙等人組織的集團,老的沙當時是御史大夫,憑借與元順帝的親屬關(guān)系處處與樸作對。公元1286年,他們之間的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老的沙等人在元順帝的面前彈劾樸,元順帝見證據(jù)確鑿就罷免了樸不花的職務(wù)。
但在奇洛皇后與皇太子的影響下,老的沙被封為雍王派遣他地。
老的沙走后,奇洛皇后與皇太子多方設(shè)計恢復(fù)了樸不花的職務(wù),繼續(xù)讓他擔任集賢大學(xué)士、崇正院使等官職。樸不花得意萬分,他以為這些人被趕出京城后會一蹶不振,再也不會興風(fēng)作浪。
可是,他沒有想到這些政敵卻得到了元朝手握重兵的大將孛羅帖木兒的收留。樸不花對孛羅帖木兒的舉動十分不滿,怕他們將來有一天卷土重來,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就向元順帝誣告孛羅帖木兒謀反。
元順帝當時根本不理朝政,僅聽了樸不花一面之詞就下詔解除了孛羅帖木兒的兵權(quán),并削奪其官爵,把他發(fā)配到四川。
孛羅帖木兒對樸不花和皇帝的舉動萬分憤怒,根本沒有接受圣旨,更不用說前往四川。此時蒙古族的一些其他手握重兵的宗王對元順帝的做法也十分不滿,他們紛紛出兵與孛羅帖木兒的軍隊回合,并以武力要挾元順帝,要求他下詔向天下宣布孛羅帖木兒無罪。
元順帝這才慌了,談來談去,孛羅帖木兒表示退兵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交出樸不花與搠思監(jiān)。為了保證自身安全,元順帝無法庇護這兩個人了。只得把他們交給了孛羅帖木兒手里。樸不花被孛羅帖木兒殺死了。
至此,這位中國古代史上的第一位外國太監(jiān)結(jié)束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有人認為樸不花是導(dǎo)致元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孛羅帖木兒帶兵出征京城的時候,備受元朝欺負的漢族人民開始趁機響應(yīng),共同起來反抗元朝的殘暴統(tǒng)治。這其中最有名的有郭子興和朱元璋領(lǐng)導(dǎo)的軍隊。
他們在南方的勢力急劇發(fā)展,掀起了滔天巨浪,直接威脅到了元朝的統(tǒng)治。在本組同胞孛羅帖木兒撤兵不久之后,元順帝就陷入了對抗?jié)h族起義軍民的更大困境之中。當朱元璋帶領(lǐng)著軍隊達到北京城下時,元順帝面對將亡的局面,終于有所覺悟。他縱觀自己的一生,發(fā)現(xiàn)如果沒有樸不花的禍亂朝政,自己也絕不至于成為亡國之君。可惜,元順帝醒悟得為時已晚,在各路起義軍的打擊下,元朝沒多久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