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歷史名人雕塑園有哪些名人
珠海歷史名人雕塑園有哪些名人是一個大廣場,人們在休閑中還能學習歷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珠海歷史名人雕塑園有哪些名人,希望能幫到你。
珠海歷史名人雕塑園有哪些名人
徐潤,又名以璋,字潤立,號雨之,別號愚齋。1838年12月14日出生,廣東省珠海市北嶺村人。15歲時,少年徐潤隨叔父徐榮村到上海,進入英商寶順洋行當學徒。他極其勤奮好學,又有悟性,所以深得洋行上下看重,19歲已獲準入上堂幫賬,24歲升任主賬。不久,接任副買辦之職。
莫仕揚(1820-1879年),名維俊,號彥臣,廣東香山(今珠海市唐家灣鎮會同村)人。早年在廣州經商,精明強干,因商務所需,結識十三行洋人,粗通英語,熟諳洋務。清咸豐十年(1860年)后赴香港經商。清同治九年(1870年)任香港太古洋行第一任買辦后,憑著他與港穗工商界的密切關系,迅速打開局面,太古洋行輪船公司在華業務不斷擴展。至本世紀初,洋行已擁有十多艘客貨輪,分支機構除上海、廣州外,還有廈門、漢口、九江、寧波、天津、安東、大連等通航商埠,中國沿海的海運與長江、珠江內河航運幾乎全為太古洋行所壟斷。隨著太古洋行的拓展,莫仕揚也積累了巨額財富,不斷輸資納官,光耀門庭,先后獲誥授奉政大夫候選海邊軍民府加一級、誥贈朝議大夫、誥贈通議大夫賞戴花翎、晉贈資政大夫等。清光緒五年(1879年)病逝。
蔡昌(1877—1953),字均泰,1877年11月2日出生于金鼎鎮外沙村。中國近代現代規模最大馳名中外的四大百貨公司之一大新公司的創建人。他曾先后擔任香港慈善機構保良局局長、東華三院董事長、香港中山海外同鄉濟難總會委員等職。他熱心公益,在家鄉創辦慈善福壽帛金會,出資在家鄉外沙村興建禮和小學,捐資救濟窮困鄉親。1953年在香港病逝,享年77歲。
陳芳,字國芬,1825年生于珠海市前山鎮梅溪村。陳芳是清朝政府駐夏威夷王國的第一任領事。也是華僑中的第一位百萬富翁,檀香山華人世界的締造者。早年,他到檀香山從事商業、蔗糖業而發跡,成為華僑首富。他與夏威夷貴族少女締結異國婚姻,由此躋身貴族,涉足政界,馳騁商海政界40年,展現了中國人的才能。晚年,他回歸故里,投資興辦香港輪渡業和澳門酒店業,一生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獲朝廷欽賜牌坊。1906年9月,陳芳逝世于澳門,葬于家鄉梅溪,享年81歲。
唐廷樞,號景星,亦作鏡心,出生于1832年5月19日,廣東省珠海市唐家鎮唐家村人,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洋行買辦,又是清末洋務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的一生,對創辦近代民族實業,推動民族經濟發展,有過重要的貢獻。
黃槐森,字作鑾,清咸豐十一年辛酉科中舉人第五十四名,同治元年會試第一百二十名進士,朝考第二十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山東道御史、廣西按察史、廣西巡撫等職,黃槐森在職時正值清未多事之秋,他力排眾議上書光緒帝廢除武舉弓馬騎射,改習槍炮射擊;在南寧開埠行商;又學張之洞創辦新學,首創廣西體用學堂(廣西大學前身),聘請賦閑在家的唐景崧為總辦。光緒二十七年因年邁致仕回鄉,次年遷居前山(今珠海前山),卒于當年。黃槐森為官近40年,清正廉明為國事操勞,可謂兩袖清風。
容星橋,珠海香山南屏人。容星橋從學童留美到回國從政從商,成為興中會和同盟會會員,他為支持孫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獻出了畢生力量,為家鄉建設做過巨大的貢獻。容星橋是容閎的堂弟,他是中國第三批公費留美學生,歸國后在電報、鐵路、礦業等部門供職。1895年加入興中會,為孫中山和容閎的結識穿針引線。1905年成為同盟會成員。1929年9月大力支持唐紹儀提出的開辟唐家港為無稅口岸的議案。他長期關心家鄉建設,他捐資改善甄賢學校的教學條件和籌資興建校舍,擔任該校的第一任校長。
唐紹儀(1862-1938),漢族,又名紹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廣東珠海唐家鎮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動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讀書,1874年官派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881年歸國。曾任駐朝鮮漢城領事、駐朝鮮總領事、清末南北議和北方代表、民國第一任內閣等,為中國主權、外交權益及推進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貢獻。與孫中山政見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上海淪陷后,與各方曖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測,置自身于險境。盛傳日敵擬利用紹儀等組織華中偽政府,蔣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務趙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將其殺害于家中。
珠海歷史名人雕塑園名人介紹
容閎(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日)字達萌,號純甫,漢族,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鎮)人,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中國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楊匏安 (1896-1931) , 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南屏鎮北山村(今屬珠海市)人。。原名錦濤,筆名匏安。中共黨員。國民黨中央組織部秘書、代部長,中執委,中共中央委員。太陽社發起人。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楊匏安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槍殺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內的荒地上,時年35歲。
林偉民,1887年生,廣東省香山縣人(今珠海市三灶鎮)。早年到香港謀生,在外國輪船上當苦力。1920年起,林偉民和蘇兆征等在香港海員工人中進行革命宣傳,并發起成立海員工會籌備組,為籌備委員之一。1921年3月,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在香港成立,他當選為干事會干事,負責交際方面的工作。1922年1月和蘇兆征等領導了香港海員大罷工。1922年7月任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上海支部主任。8月發動和領導上海海員工人舉行罷工。
蘇兆征,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的領導人。
鮑國寶--歷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處長、電廠廠長、總工程師。抗日戰爭勝利后,任冀北電力公司總經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任華北電力總局總經理、華北電業管理總局局長、電力工業部、水利電力部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鮑俊(1797—1851),字宗垣,號逸卿,別號石溪生。珠海香山山場人,是晚清嶺南著名詩人、書畫名家,被稱為“嶺南大才子”,為香山文壇領袖。道光二年中舉人,次年取進士,其殿試試卷在進呈給道光皇帝御閱的十本之內,道光皇帝御批“書法冠場”,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刑部山西司主事,穴官階六品。道光十一年,1831四月辭官歸粵,定居廣州,與諸名家“參與其間,亦無多讓”。鮑俊晚年(1841年)榮歸故里,在家鄉具有極高的的威望。他以詩書畫名世,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傳統式的文化名人。晚歲主講鳳山書院、豐湖書院。有《榕堂詩鈔》、《倚霞閣詞鈔》傳世,其詩詞佳句多有流傳。
唐滌生(1917年6月18日-1959年9月15日),原名唐康年,廣東中山(今珠海市唐家灣)人,出生于黑龍江牡丹江市,香港著名粵劇劇作家,行內有“鬼才”之稱。他能糅合文學與電影藝術,為粵劇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少貢獻。
盧慕貞(1867年—1952年),廣東香山縣上恭都外塋鄉(今屬珠海市金鼎區外沙鄉)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原配夫人。出生于累世積善的書香門第之家,父盧耀顯曾漂洋過海至美國檀香山經商獲富。十八歲時與年方二十歲的孫中山結婚,并誕下三名子女:孫科、孫娫及孫琬。
蘇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今廣東中山)人。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蘇曼殊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可謂多才多藝,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古元(1919-1996):字帝源,珠海唐家灣鎮那洲村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38年在陜北公學分校學習,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入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學習。1941年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工場木刻組組長、部隊藝校美術教員。曾榮獲延安青年文藝評比甲等獎。1944年以后曾任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研究室創作組組長、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教員、《東北畫報》美術記者、中央新聞攝影局美術研究室副主任。解放后,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院長等職。1956年以來,曾出訪印度、保加利亞、日本、德國等國家。1987年接受盧森堡大公授予的皇冠勛章。古元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版畫、水彩畫大師,杰出的人民美術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曾經用“中國藝術界中一位卓絕之天才”、“中國新版畫界的巨星”的話來稱贊古元。
唐國安,字國祿,號介臣。廣東省珠海市唐家鎮雞山村人。1858年10月27日出生,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肄業于耶魯大學法律系。曾任上海約翰書院(即后來的上海圣約翰大學)教席,上海《南方報》編輯、主筆。后入清政府外務部為司員、候補主事、主事。兩次出任國際禁煙會議中國代表團代表。參與“庚款留美”事業的籌劃,歷任外交部、學部屬“游美學務處”會辦,清華學堂副監督、監督,清華學校第一任校長,是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業主要興辦人之一。
容國團(1937年-1968年6月20日),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中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生于香港,原籍廣東省中山縣南屏鄉(今屬廣東省珠海市南屏鎮)。他所研究出來的快速抽擊,打破了當時主導歐洲和日本的花巧式打球方法。__期間遭到批判,不堪受辱自殺身亡,成為中國體育史上的悲情人物。
徐宗漢(1877-1944),女,原名佩萱,拱北貝嶺村人。徐受民主思想影響,提倡女權,倡辦女學。1907年赴南洋,在擯榔嶼加入同盟會,回廣州與高釗父等設立同盟會秘密機關,參與發動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后逃香港。1911年返廣州參加起義,負責制造和運送軍火。黃興在起義中負傷,徐悉心照料并護送往香港就醫,后結成夫妻。辛亥革命后,隨黃興回武漢、南京,從事女界運動。“二次革命”失敗后,隨黃興逃亡日本、歐美,繼續進行反袁活動。1916年返國,從事貧兒教育,1944年3月病逝于重慶。
看了珠海歷史名人雕塑園有哪些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