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簡介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1304年2月16日-1332年9月2日),蒙古帝國可汗,汗號"札牙篤可汗"。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元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簡介,希望能幫到你。
元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天歷之變
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知樞密院事燕鐵木兒在大都發動政變,謀立武宗子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入都。八月,梁王王禪、丞相倒剌沙等擁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于上都,發兵攻大都。九月,圖帖睦爾接帝位于大都,改元天歷,在燕鐵木兒及其所屬欽察軍團和一部分武宗舊部的支持下,擊敗王禪、倒剌沙等,取上都;接著又調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對集團。天歷二年(1329),武宗長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為明宗。當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張北縣北)時,名義上已遜位的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前往迎接,伺機毒死明宗。于是圖帖睦爾復于八月即位于上都。次年,改元天歷,史稱天歷之變。
元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歷史功績
他在位期間,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頗有意于興文治。元代官修政書。又名《皇朝經世大典》。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由奎章閣學士院負責編纂,趙世延任總裁,虞集任副總裁,次年五月修成。全書八百八十卷,目錄十二卷,附公牘一卷﹑纂修通議一卷。據《元文類》所收《經世大典序錄》記載,全書分為十篇:君事四篇,即帝號﹑帝訓﹑帝制﹑帝系,別置蒙古局負責修纂﹔臣事六篇,即治典﹑賦典﹑禮典﹑政典﹑憲典﹑工典,各典復分若干目。
該書體例,參考了唐﹑宋會要,而有所創新。如工典篇分為宮苑﹑官府﹑倉庫﹑城郭﹑橋梁﹑河渠﹑郊廟﹑僧寺﹑道宮﹑廬帳﹑兵器﹑鹵簿﹑玉工﹑金工﹑木工﹑摶埴之工﹑石工﹑絲枲之工﹑皮工﹑氈罽﹑畫塑﹑諸匠二十二目,多為唐﹑宋會要所無。各篇﹑目正文之前,均有敘文說明其內容梗概,或變革之因,或設立宗旨,便于讀者了解﹔這種編纂方法亦較唐﹑宋會要為勝。其所依據,多為中朝及外路各官府文件,但將蒙古語直譯體改為漢文文言,并刪去了公文中的吏牘繁詞。
該書明初修《元史》時多有引用,《永樂大典》亦予輯錄。正統六年(1441),尚見於楊士奇所撰《文淵閣書目》,但已殘缺。萬歷三十三年(1605)孫能傳﹑張萱撰《內閣藏書目錄》,該書未列,想已遺佚。今人所見該書遺文,除《元文類》所收《經世大典序錄》及中華書局影印《永樂大典》殘本中存留的一部分外,尚有《廣倉學宭叢書》所收之《大元馬政記》﹑《元代畫塑記》﹑《大元氈罽工物記》﹑《大元官制雜記》﹑《元高麗紀事》,均為前人從《永樂大典》輯出,總約十馀卷,還不及全書百分之二三。《經世大典》尚存的這部分文字,內容涉及市糴糧草﹑倉庫﹑招捕﹑站赤﹑急遞鋪﹑海運﹑高麗﹑緬甸等事,為研究元代社會經濟﹑政治﹑軍事﹑工藝技術﹑中外關系的重要資料。
元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個人功過
在文化方面, 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重視文治,為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在位期間,創建奎章閣,編修《經世大典》,為研究元朝的歷史提供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極端,一是帝師的規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屬依權恃勢,為非作歹,三是濫做佛事,耗資巨大,四是干預朝政,五是創立廣教總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國共設置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則奉行祖制。當時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勢力被削弱,而欽察官僚集團則權勢大增。燕鐵木兒擅權恣縱,政事一決于他,故顯現出了不少弊端,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銳。
看了元朝皇帝孛兒只斤·圖帖睦爾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