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的故事介紹
諾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全名亨利·諾曼·白求恩,醫學博士,加拿大醫師、醫療創新者、人道主義者。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求恩的故事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白求恩的故事介紹
10歲的白求恩把爺爺行醫用的銅牌掛到了自己的門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進人類醫學的歷史。在一連串的冒險和嘗試之中,白求恩成長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學畢業的前一年參加了一戰,但戰爭卻讓他感到幻滅。一戰結束后白求恩來到倫敦,在倫敦一位蘇格蘭姑娘以一種不平凡的天真讓白求恩一見鐘情,他們迅速結婚。
法西斯戰火仍在蔓延,從西班牙回來后,白求恩發現有一個地方叫中國,更需要他 的幫助。從起初的不理解到后來的生死與共,白求恩與中國人一起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建立起了深厚情意。當白求恩打算回美國要求藥品支援,突然一場戰役爆發,白求恩毅然決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國的戰士、醫護人員一起面對硝煙戰火。
然而這一次,他在手術過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終在中國人民的感激和懷念中死去。 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9年11月在中國河北抗日戰場染病去世。
在加拿大和美國,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術享有盛譽,是個生活優裕的富家子弟。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后,在硝煙炮火中忘我地救治 八路軍傷員,曾連續為115名戰士做手術,持續69個小時。他為中國獻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個月。臨終彌留時,白求恩這樣寫道:“人生很好,很值得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確值得為它去死……”
白求恩的人物經歷
童年時代
1890年3月3日亨利·諾爾曼·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一個牧師家庭。
白求恩從小勇敢,愛冒險。6歲那年,他獨自到離鎮很遠的多倫多去游玩,走著走著迷路了,但他并不哭。當警察把他送回家,媽媽批評他時,他說:“我想嘗嘗探險的滋味。”有一次,他帶弟弟去爬山,發現一只美麗的蝴蝶,他就追呀追呀,一直追到山頂才抓住,把等在山下的弟弟嚇得直哭。8歲時,白求恩捉麻雀,捉蒼蠅,捉到后就解剖,學祖父當外科醫生。他還是一個游泳能手,10歲就想游過齊治亞海灣。
青年時代
1916年畢業于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
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
1923年,白求恩通過了非常嚴格的考試,成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臨床研究生。
1926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結核。
1928年初,病愈后的白求恩回到加拿大蒙特利爾,成為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加拿大胸外科開拓者愛德華-阿奇博爾德醫生的第一助手,期間他發明和改進了12種醫療手術器械,還發表了14篇有影響的學術論文。
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
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
革命生涯
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產黨。
1936年冬志愿去西班牙參加反法西斯斗爭。
1937年12月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并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北部和游擊隊一同工作。
1938年1月2日,他帶著足夠裝備幾個醫療隊的藥品和器材,從溫哥華乘海輪前往香港。
1938年3月31日,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延安。毛澤東親切接見了白求恩一行。
1938年8月,任八路軍晉察冀軍區衛生顧問 。
1938年11月至1939年2月,率醫療隊到山西雁北和冀中前線進行戰地救治,4個月里,行程750千米,做手術 300余次,建立手術室和包扎所13處,救治大批傷員。
1938年7月初,回到冀西山地參加軍區衛生機關的組織領導工作。創辦衛生學校,培養了大批醫務干部;編寫了多種戰地醫療教材。
病重逝世
1939年10月下旬,在淶源縣摩天嶺戰斗中搶救傷員時左手中指被手術刀割破感染。
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術中被細菌感染轉為敗血癥,醫治無效在河北省唐縣黃石口村逝世。
看了“白求恩的故事介紹”還想看:
1.白求恩的故事及簡介
2.白求恩的事跡簡介400字
3.名人故事白求恩的故事
4.小白求恩的故事
5.白求恩英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