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杜威教育本質論
杜威認為教育過程本質是個人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協調或平衡。因此他提出了杜威教育論的三個本質命題,以下三點就是杜威教育論的本質。
闡述約翰·杜威教育本質論
第一點就是“教育即生長”。他認為,教育能夠讓兒童本能的能力不斷生長,那些教育者必須要為兒童的生長提供必要的條件。在他的觀點中,兒童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和可塑性,所以有著很強大的學習能力。但是正因為如此,對于兒童的教育,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杜威認為,教育的目的溶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不是讓兒童強迫吸收社會的東西,而是要讓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生長。
第二點理論就是教育即生活。杜威認為,兒童的教育是從生活中開始的。生活能為兒童的成長,提供諸多的營養物質。生活的本性就是生存,努力生存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就如同營養和生理生活的關系一樣。對兒童的教育,必須同兒童眼前的生活結合起來,要讓兒童適應整一個生活環境,這樣才能更好的被教育。
杜威教育本質論的第三個觀點就是教育就是經驗的改組和改造。他認為,經驗是教育的基礎,兒童就是不斷在生活成長,不斷汲取生活的經驗。并且將原有的經驗不斷組合和改造,成為自己所需要的營養,這就是教育的最好狀態。在杜威認為,經驗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被修正的過程。經驗不再是看不到的東西,而是變成了一種行為和行動,指引著兒童的成長方向。
杜威教育論的三個本質,使得這個理論,變得飽滿而富有生機。
對約翰·杜威的評價
首先,約翰·杜威是偉大的教育家和哲學家。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約翰·杜威與皮爾士、詹姆士三人,被認為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在20世紀20年代極為流行,是教育的新準則。但是,好景不長,在30年代初期,杜威的教育理論受到了批判。要素主義提出者巴格萊認為進步教育沒有學業成績的要求;學習沒有系統和順序;不重視基礎教育導致教育沒有效率;拋棄了教育的紀律性,輕視了教育的作用。永恒主義的提出人赫欽斯認為,約翰·杜威的教育論忽視了學習決定的知識和掌握道德的重要性;忽視了人類理性的發展;赫欽斯認為教育不是生活本身的復本,而是生活的的準備。
就這樣,約翰·杜威的教育思想在30年代受到了批判,正是因為這種評價,使得那時候的美國出現了許多的教學制度和教學方法,進一步影響了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和新教育運動的發展。
直到60年代,約翰·杜威的教育論又被人們所提及,對他又重新進行了評價。認為約翰·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巨人。他的教育理論不僅系統規范、范圍全面、論證精微,而且對現代的教育來說,又有著新的時代氣息。
對于約翰杜威的評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客觀。
約翰·杜威的價值哲學思想
約翰·杜威是一個主張實用主義的哲學家,那么他的價值哲學思想有哪些呢?
第一個哲學概念是經驗。約翰·杜威認為,經驗除了認知意義以外,還有其他的性質,包括喜怒哀樂行為等等。經驗表現在環境中,并會對某一個環境作出反應。他說經驗是一個單一的動態的卻又完整的有機整體。經驗是相關的,是不可分割的。經驗的產生,不僅跟當時的情景有關,同時經驗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種經驗的含義,就是因為杜威認為個體是能夠存在環境之中,當環境對個體有所行為時,個體會對環境產生反應。這個反應行為,被杜威稱為“施為”。杜威解釋經驗的含義,并不是完全從哲學的觀點來闡述的,他也把生物學的內容,加揉到經驗之中,成為了一個全新的“經驗”定義。
杜威哲學思想上的第二個概念就是“歷程”。他認為在社會中,個體生物的演變,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具有目的性。歷程是個體發展的每個階段延續性的結合。杜威覺得,無論你做哪一件事,這是生活的一個片段。都是一種生存的活動。從實際意義上來說,這些活動都是一個發展的歷程。要研究人對健康的認識和理解,就應該掌握人活動的各個歷程,這樣才能落實。
杜威歷程和經驗作為他的哲學思想的概念,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他探索確定了哲學世界觀的方法問題。他主張將經驗和自然、主體和客體都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以知識為工具,將社會進行一種改造。這就是杜威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理論。
約翰•杜威的價值哲學思想,吸引著新一代的人們去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