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自行車是誰發明的
現在自行車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是人們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那么你知道自行車是誰發明的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您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最早的自行車發明者:西夫拉克
法國人西夫拉克在一個下雨天,在街頭浸步時 被經過的四輪馬車濺了一身泥,這一濺使他突發奇想:四輪馬車這么寬,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后兩個車輪……于是,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誕生了。 這輛小車有前后兩個木質的車輪,中間連著橫梁,上面 安了一條板凳,像一個 玩具。 剛剛出現的新東西肯定不是那么完善。 這輛“木馬輪“既沒有 傳動鏈條,又無轉向 裝置,自然需要改進。
到1818年,一個德國看林人叫德萊斯的,也是偶爾的一個想法,也制做了一輛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不過,他在前輪上加上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可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蹬地,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時的德萊斯騎著他的「小馬崽」上路試驗時,遭到不少人的嘲笑。新東西的出現總會被這樣或那樣的傳統勢力所嘲笑,但人類的發明者永遠不會因這些嘲笑而停止。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在德萊斯發明的“小馬崽”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他在后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并且前后輪都用鐵制.前輪大,后輪小。這樣一來,人的雙腳真正離開了地面,由雙腳的交替踩動變為輪子的滾動。1842年,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20千米。
到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在前輪上安裝了 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他們把這輛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并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層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從西夫拉克一直到雷諾,他們制做的自行車與現代自行車差別較大,真正具有現代化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英國人羅松在自行車上別出心裁地裝上鏈條和鏈輪,用 后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不夠協調與穩定。
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裝上前叉和車閘,前后輪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鋼管制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 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和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稱為“自行車之父”。他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已經基本一致了。
人類的智慧真是無所不在。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將自家花園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并打足氣裝在自行車上,這是充氣輪胎的開端。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的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不但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而且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從1791年到1888年,摩托車的始祖——自行車的發明和改進,經歷了近100年中這些發明者的不懈奮斗。我們不得不為人類的發明創造所感動。
拓展:自行車行業發展
自行車是傳統產業,具有100多年的歷史,由于環保以及交通的問題,自行車再度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居民喜愛的交通、健身工具。據《2013-2017年中國自行車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世界自行車行業的重心正從傳統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運動型、山地型、休閑型轉變,在美、歐、日等發達國家,自行車是一種較普遍的運動、健身、休閑和娛樂性產品。每年全世界自行車需求量巨大,日本CYCLEPRESS的數據統計顯示,全世界自行車需求規模保持在1.05億臺的水平,自行車年交易額約為50億美元。據前瞻網調查,由于產業特性和勞動力成本因素,近15年來全球自行車制造產業向以中國為主的有工業制造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轉移。到2013年,中國仍為世界最大的自行車生產基地,整車生產廠、零配件生產廠分別達到500多家、700多家,世界前五大廠商主要基地均在中國。而隨著世界各國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全球自行車需求量會進一步擴大,隨著自行車進一步的結構升級,將給行業的參與者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中國自行車行業的發展前景也將更加廣闊。
自行車是人類發明的最成功的一種人力機械之一,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清朝康熙年間,黃履莊潛心研制了自行車。《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黃履莊所制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須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里。”由此可見,他制造的自行車,前后各有一個輪子,騎車人手搖軸旁曲拐,車就能前進,這是史料最早記載的自行車。黃履莊以后大約100年,法國人西夫拉克1790年才制成了木制自行車。
自行車分類
普通單車
一般指坤車,騎行姿勢為彎腿站立式,優點是舒適度較高,長時間騎行不易疲乏。缺點是彎腿姿勢不易加速,且普通自行車零件多采用非常普通的零件,也難以達到很高的速度。
公路單車
用來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車種,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較小,公路自行車的設計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減低風阻的下彎把手,較窄的高氣壓低阻力外胎,擋位較高,且輪徑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車都大,由于車架和配件不需像山地車一樣需要加強,所以往往重量較輕,在公路上騎行時效率很高。由于車架無需加強又往往采用簡單高效的菱形設計,公路車是最為優美的自行車。
健身單車
健康、時尚、新概念 全新理念設計的健身自行車,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手腳雙動力,時速可達40km/h;做功方式多、健身效果好。騎行本自行車時,手腳可同時對自行車驅動做功,也可單獨用手或腳驅動做功。采用腳拉腳蹬直線式、手拉擺桿擺動式做功方式,既提高了自行車的行駛速度,又鍛煉了腿部肌肉、臂部肌肉。獲得多項國家專利,適應于中老年人作代步健身的交通工具之用,也可適應于年輕人作旅游娛樂之用。
場地單車
用于在室內極其平滑的橢圓形賽道上使用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沒有車閘(剎車用的),沒有變速器,且沒有可逆轉的飛輪。
三項賽/計時賽自行車(Triathlon/Time Trial bicycle)在三項賽和計時賽運動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車,三項賽和計時賽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允許使用牽引氣流(draft),也就是說選手必須完全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克服空氣阻力,而不允許騎在其他選手后面,所以三項賽/計時賽自行車在設計時非常注重讓選手保持一個減小空氣阻力的騎行姿勢,同時注意減小自行車自身的空氣阻力。三項賽自行車還讓選手在騎行時使用和跑步時相近的肌肉組,這樣使從騎行到跑步的轉換更容易。
山地單車
山地自行車起源于1977年美國舊金山。設計為騎乘于山區的車種,通常具有變速器可變換省力或快速的檔位,有些會在車架安裝避震器,部分的輪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紋以便于在無鋪面的路面騎乘。山地車零件的尺寸一般為英制單位。車圈為24/26/29英寸,輪胎尺寸一般為1.0-2.5英寸。車架尺寸也以英制為單位,例如14"、17"、19"來表示車架尺寸的大小。詳細分為很多類別,我們常見到的一般為xc類。可變速,胎粗抓地力好適合越野,有減震系統減小顛簸。整體強度較大抗沖擊能力強。相比普通自行車強力騎行時更不易損壞。
速降單車
速降自行車,也稱落山自行車。英文簡稱DH。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活動。騎手利用特制的DH自行車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墜山來尋求刺激。活動多在山脊、礦洞、雪地等地帶開展。奧地利人利用DH創造出210.4KM/H的世界紀錄。速降自行車的車架角度與山地自行車有所區別,零件與山地自行車一樣都為英制單位。進行此項活動時必須佩戴頭盔、護甲等裝備。前叉減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車及XC自行車要長。輪胎寬度一般超過2英寸。
兒童單車
兒童單車又稱兒童自行車、兒童腳踏車,中國大陸、臺灣、新加坡,通常稱其為“兒童自行車”或“兒童腳踏車”;在港澳則通常稱其為“兒童單車”。兒童單車是童車之中的一大門類,童車包括兒童單車、兒童推車、嬰兒學步車、兒童三輪車、等幾大大類。
斜躺單車
與傳統設計上較不一樣的自行車。通常有較大且舒適的座椅,兩輪或三輪。優點是舒適,且風阻低。
驅動單車
簡化掉傳統的腳蹬子和車座的自行車,車的體積更小,更加便于攜帶,如洛克車、Lbike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乘用者為站立姿態,用雙腳驅動踏板往復運動,并通過傳動機構將驅動力傳遞給驅動輪,Lbike與洛克車不同之處在于前者踏板的轉動軸在腳掌中間,雙腳的腳掌和腳跟分別用力、同步(不是交替)驅動踏板運動,由于乘用時人對車體的兩側用力均衡,車體運行更加平穩。
旅行單車
由公路自行車發展而來,適合超遠程自給自足的旅行,有較舒適放松的車架幾何設計,能夠負重,有很低的最低檔位,使用較寬的車胎,配件選擇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側重減輕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車腳踏板。為山地演變而來。絕大部分同山地相同但配置較靈活。例如車把可以換成蝴蝶形狀的可以用很多姿勢來把減小長時間中的疲勞。前叉也可以裝減震或不減震的。車輪可以是700c或者26寸。但剎車一般都為v剎。可以很方便的加裝貨架,瓦蓋,駝包。總之所有的改動都是為了增加耐用性和減小在長途中疲勞感的產生。
死飛單車
死飛車起源于場地自行車,飛輪是固定的,向前踩車子向前,向后踩則車子向后,后有一些另類的自行車愛好者利用廢棄的場地車作為工作交通工具,其在城市可以快速穿行,且價格低廉,同時需要一定的騎行技術,一般小偷無法偷走。這些特點使得它在英美等國家的自行車愛好者中很快流行開來,并成為一種街頭文化。各大自行車品牌也進行跟進,開發及推廣死飛車車種,使之在大眾中普及開來,成為都市最流行的自行車款式。純粹的死飛車需要一定的技術,并有危險性,所以這些廠商開發的產品,是死飛和活飛兩用的,并裝有剎車,以保證安全。
多人單車
又稱為協力車,由兩人以上協同出力,由第一位控制方向。多用于旅游景點供情侶、家庭、朋友們游玩使用。
折疊單車
是為了便于攜帶與裝進車內而設計的車種,有些地方的鐵路及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許旅客隨身攜帶可折疊收合并裝袋的自行車。
電動單車
一種以一半電力驅動和一半人力驅動的環保電動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可以自動偵測雙腳施力狀況,在需要時以適當的動力輔助踏踩,自動調節動力。在中國廣州等地區,因為電池回收等問題,禁止使用電動自行車。
小輪車
一種專門用于極限運動的自行車,這類車為了更適合特技表演而作出了不少改造,比如更輕量化的車身,沒有剎車,車把可以360°旋轉。
概念自行車
盡管一個世紀多以來,自行車是滿足城市交通的理想選擇,但其在防盜、儲存和安全性方面一直是個問題。nCycle概念自行車就有著多項富有創新性的設計,包括了一個智能手機的底座,以及一個簡單、更方便攜帶和儲存的"nLock"安全機制。nLock可以利用nCycle的車把,可以把自行車固定到路燈等東西上面,而且看起來毫無違和感。除了一個由電池供電的電動機、藍牙揚聲器和集成的車燈,nCycle概念自行車還有一個全息的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