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發明了攝影術的法國人是誰
攝影術是指使用某種專門設備進行影像記錄的過程。那么你知道攝影術是誰發明的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您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1839年發明了攝影術的法國人是:路易·達蓋爾
路易·達蓋爾(Louis Daguerre),1787年11月18日出生于法國瓦勒德瓦茲省Cormeilles-en-Parisis,法國發明家、藝術家和化學家。他原為舞臺背景畫家,后發明達蓋爾銀版法,又稱達蓋爾攝影法。1839年8月19日法國科學與藝術學院購買了其攝影法專利,并公布與世,宣告攝影的誕生。1851年7月10日逝世于巴黎附近。
正如所有的藝術家都盡量使自己的作品貼近自然、貼近生活一樣,喜歡繪畫的小達蓋爾很小的時候就在考慮作品與自然的問題。正是這一點,促使他最終發明了照相機。達蓋爾從小就展現出了驚人的繪畫天賦,尤其是畫人物肖像,更是惟妙惟肖。達蓋爾流傳下來的畫有上百幅之多,許多作品被世界著名的美術館和私人收藏。
小達蓋爾經常被鎮上的居民邀去畫像。畫一幅逼真的肖像畫要花去這位天才小畫家不少的時間和精力。“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很快成像呢?”達蓋爾一天累下來,經常這樣問自己。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在思考著怎樣才能在極短的時間里畫成一幅畫。但他并不知道這個問題同時也在被別人思考著、探索著。
法國人尼埃普斯在1826年就已經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張永久性照片,但是這種照片需要曝光的時間長達8個小時以上,而且技術很難掌握。最遺憾的就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后,照片會變暗、模糊,不能用于長期保存。
盡管如此,達蓋爾聽到這個消息之后,還是非常興奮,他開始思考在此技術的基礎上能否設計出一種曝光時間短的照相技術。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總是極為漫長的,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才能體會獲得勝利成果的喜悅。達蓋爾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前進著,從不畏縮。
1822年三十五歲的達蓋爾在巴黎開辦了一個名叫“西洋鏡”的展覽,在當時引起了轟動。這是一種用燈光的變化產生各種各樣效果的畫片景色展覽,有點兒類似我們今天的幻燈片技術,也就是達蓋爾式照相術的雛形。從事這項工作的同時,他對一種不用畫筆和顏料自動再現世界的景色裝置──換句話說就是照相機──發生了興趣。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士不辭人,故能成其圣。”達蓋爾深知其中的道理:個人的力量渺小,做成功一件事情要靠大家共同的努力。1827年他遇見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涅普斯”又譯作“尼埃普斯”),他也一直在努力發明照相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獲得了成功。兩年后他們成為合作人。
從1829年開始起,達蓋爾和尼埃普斯進行合作,共同發展和完善尼埃普斯發明的陽光照相法。他們兩個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開始了長達4年的合作。在合作時,他們互相激勵,互相啟發,新的照相法在一天天地成熟起來。
但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1833年7月5日,尼埃普斯因病在巴黎辭世,享年68歲。這不幸的事實幾乎將達蓋爾摧垮,經過一段時間的苦思冥想之后,他還是冷靜下來,繼續進行實驗工作。
達蓋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無論發生什么事,必須首先考慮不要讓事業受到損失。這是我們神圣的職責,是它把我們結合在一起,在任何情況之下,都必須堅持下去,哪怕是要付出最大的犧牲。”這是達蓋爾的“精神信仰”,也是他為科學事業忘我奮斗一生的座右銘。
經過長達10年的不懈努力,1837年達蓋爾成功地發明了一種實用的攝影術,叫做達蓋爾攝影術(銀版攝影術)。終于取得了成功! 達蓋爾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攝影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讓一塊表面上有碘化銀的銅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銀蒸氣,并用普通食鹽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后來,達蓋爾根據此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
他的照相機與今天我們使用的照相機基本類似,由鏡頭、光圈、快門、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組成。鏡頭是照相機的重要部分,景物就是通過它來結成影像。它由不同性質不同形狀的透鏡組成,達蓋爾照相機只有一種焦距即f=75mm;光圈是裝在照相機鏡頭里用來調節通光量強弱的一種設備,當時的照相機設有4、11、16三種光圈;快門是用來調節光線進入鏡頭多少的裝置;取景器決定所攝照片的范圍;暗箱是一個不透光的匣子,用來放置膠片。達蓋爾巧奪天工的設計一直沿用到今天。
有了成熟的技術之后,達蓋爾決定將它公諸于世。1839年,達蓋爾把他的技術公布于世,但未獲得專利權,然而法國政府為達蓋爾和涅普斯的兒子提供終生恩給金作為酬謝。達蓋爾發明的宣布在公眾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達蓋爾成了一代英雄,享盡了榮華富貴,與此同時達蓋爾攝影術迅即得以廣泛的使用。達蓋爾本人不久就隱退了。1839年1月9日,在巴黎召開的法國科學學會的一次正式會議上,達蓋爾式照相法及照相機由法國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喇爾正式宣布。這種新型的照相術最可貴的一點就是:曝光時間僅僅需要20-30分鐘,大大降低了等候時間,做到了真正的方便、快捷。
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達蓋爾走上臺介紹自己的照相技術。他那明亮的藍色眼睛里射出純真而堅定的光芒,鏗鏘有力的聲音在整個大廳里回蕩,也敲擊著每一位與會者的心。
他說道:“我們當中有誰不想揭開未來的帷幕,看一看今后的世紀里我們這門科學發展的前景和奧秘呢?在廣闊而豐富的光學領域,新世紀將會帶來什么樣的新方法和新成果呢?”達蓋爾這份經過半年精心準備的演講稿長達40頁,總共列出了23個問題,預示了新世紀整個照相技術的發展方向。為了盡量縮短講演時間,他只選出其中10個問題做了演說。
關于攝影技術發展方向的這次歷史性演講,激發了當時整個科學界的想象力。以后的各種各樣的照相術的發明大都是以它為基礎發展而來的。
巴黎會議之后,達蓋爾并沒有停止自己的研究工作,而是把大量的時間用于探討、分析問題。為了獎勵達蓋爾在照相術上作出的突出貢獻,1839年,法國政府和法國科學院分別授予達蓋爾、尼埃普斯的繼承人6000和4000法郎。達蓋爾還被授予了法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的榮譽稱號。
達蓋爾工作認真負責,甚至一忙起來就連續工作幾天幾夜。他思考問題時思想能夠高度集中,處理問題果斷,他非凡的才能和工作干勁給周圍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攝影術更多說法
早在十六世紀,藝術家們就利用照相暗盒(Camera obscura)來記錄光影。這種早期的照相設備并不能產生出照片,它只是利用了一個黑暗的屋子的一堵墻上的孔,將外面的景物投射到了平面上。實際上,整個屋子就能構成了一個 針孔照相機(Pinhole camera)。而照相暗盒英文原文(camera obscura)的字面意思就是“黑暗的屋子”。
歷史上第一張攝影照片是在 1826年由法國人 約瑟夫·尼塞福爾·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 1765-1833)在瀝青上拍攝完成的,但其沒有最終完善這一技術便去世;他的合伙人法國畫家 路易·雅克·芒戴·達蓋爾(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 1789-1851)在其成果基礎上發明了 銀版攝影法,并于1839年8月由法國政府宣布獲得攝影術專利。現在的寶麗來相機仍使用著與銀版法類似的攝影方法。
作為另一個重要的創始人,英國人威廉·亨利·??怂?middot;塔爾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1800年-1877年)于 1841年發表了卡羅式照相法,由此產生了可被多次復制的膠片,奠定了現代攝影負轉正的攝影工藝流程。
1914年,德國“徠茲”顯微鏡工場設計師奧斯卡·巴爾納克嘗試制做使用電影膠片雙倍規格的(24×36毫米;135型)相機(電影片規格為18×24毫米),并于1924年開始銷售 萊卡相機(Leica)。135規格日后成為最為普及的 膠片規格,它大大縮小相機體積,使得攝影主流轉向紀實攝影,并迅速被大眾接受。
數位相機技術在20世紀中后期開始在特種領域進行研究,在上世紀末進入民用市場。1995年,柯達發布了消費型數碼相機DC40,標志著數位相機民用市場的啟動。
隨著數位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的進步,攝影更深入的融入社會生活,數位音樂播放器,移動電話等數位化產品開始配備攝影功能,拍攝的圖片可以用彩信等方式無線傳播,攝影開始多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