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30年代誰發明了電報 電話
19世紀30年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重大發明,那么你知道電報跟電話分別是誰發明的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您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19世紀30年代發明電報的人:莫爾斯
19世紀30年代,由于鐵路迅速發展,迫切需要一種不受天氣影響、沒有時 間限制又比火車跑得快的通信工具。此時,發明電報的基本技術條件(電池、銅線、電磁感應器)也已具備。1837年,英國 庫克和惠斯通設計制造了第一個有線電報,且不斷加以改進,發報速度不斷提高。這種電報很快在鐵路通信中獲得了應用。他們的電報系統的特點是電文直接指向字母。
與此同時,美國人莫爾斯也對電報著了迷。他是一位畫家,憑借了他豐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實現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在他4l歲那年,他從法國學畫后返回美國的輪船上,醫生杰克遜將他引入了電磁學這個神奇世界。在船上,杰克遜向他展示了“電磁鐵”,一通電能吸起鐵的器件,一斷電鐵器就掉下來。還說“不管電線有多長,電流都可以神速通過”。這個小玩意兒使莫爾斯產生了遐想:既然電流可以瞬息通過導線,那能不能用電流來傳遞信息呢?為此,他在自己的畫本上寫下了“電報”字樣,立志要完成用電來傳遞信息的發明。
回美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電報的工作中去。他拜著名的電磁學家亨利為師,從頭開始學習電磁學知識。他買來了各種各樣的實驗儀器和電工工具,把畫室改為實驗室,夜以繼日地埋頭苦干。他設計了一個又一個方案,繪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圖,進行了一次又一次試驗,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敗。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幾次他想重操舊業。然而,每當他拿起畫筆看到畫本上自己寫“電報”字樣時,又為當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勵,從失望中抬起頭來。
他冷靜地分析了失敗的原因,認真檢查了設計思路,發現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來發送信號。1836年,莫爾斯終于找到了新方法。他在筆記本上記下了新的設計方案:“電流只要停止片刻,就會現出火花。有火花出現可以看成是一種符號,沒有火花出現是另一種符號,沒有火花的時間長度又是一種符號。
這三種符號組合起來可代表字母和數字,就可以通過導線來傳遞文字了。”我們如今看起來是多么簡單的事啊!但莫爾斯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用點、劃和空白的組合來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這種用編碼來傳遞信息的構想是多么偉大,多么奇特!這樣,只要發出兩種電符號就可以傳遞信息,大大簡化了設計和 裝置。莫爾斯的奇特構想,即著名的“莫爾斯電碼”,是電信史上最早的編碼,是電報發明史上的重大突破。
莫爾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馬上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把設想變為實用的裝置,并且不斷地加以改進。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電信史上光輝的一頁。莫爾斯在美國國會大廳里,親自按動電報機按鍵。隨著一連串嘀嘀嗒嗒聲響起,電文通過電線很快傳到了數十公里外的巴爾的摩。他的助手準確無誤地把電文譯了出來。莫爾斯電報的成功轟動了美國、英國和世界其他各國,他的電報很快風靡全球。
19世紀后半葉,莫爾斯電報已經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19世紀30年代發明電話的人:貝爾
電話的發明家是英國人亞歷山大·貝爾。貝爾出生在英國一個聲學世家,后移居美國。在波士頓曾開辦過增益聾啞人教師的學校。由于職業上的原因,他研究過聽和說的生理功能。后受聘為波士頓大學聲音生理學教授,1873年,他辭去教授職務,開始專心研制電話。
要研制成電話,先要把聲音信號變成電信號,再把電信號變成聲信號,在貝爾之前,已經有不少人在研究這個問題。1875年貝爾在工作中看到電報機中應用了能夠把電信號和機械運動互相轉換的電磁鐵,這使他受到了啟發。
貝爾開始設計電磁式電話。他最初把音叉放在帶鐵芯的線圈前,音叉振動引起鐵芯相應運動,產生感應電流,電流信號傳到導線另一頭經過轉換,變成聲信號,隨后,貝爾又把音叉換成能夠隨著聲音振動的金屬片,把鐵芯改作磁棒,經過反復實驗,制成了實用的電話裝置。1876年,貝爾又獲得了美國的電話專利,他不僅發明了電話,而且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家電話公司。
目前,大家公認的電話發明人是貝爾,他是在1876年2月14日在美國專利局申請電話專利權的。其實,就在他提出申請兩小時之后,一個名叫E·格雷的人也申請了電話專利權。
在他們兩個之前,歐洲已經有很多人在進行這方面的設想和研究。早在1854年,電話原理就已由法國人鮑薩爾設想出來了,6年之后德國人賴伊斯又重復了這個設想。原理是:將兩塊薄金屬片用電線相連,一方發出聲音時,金屬片振動,變成電,傳給對方。但這僅僅是一種設想,問題是送話器和受話器的構造,怎樣才能把聲音這種機械能轉換成電能,并進行傳送。
最初,貝爾用電磁開關來形成一開一閉的脈沖信號,但是這對于聲波這樣高的頻率,這個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最后的成功源于一個偶然的發現,1875年6月2日,在一次試驗中,他把金屬片連接在電磁開關上,沒想到在這種狀態下,聲音奇妙地變成了電流。分析原理,原來是由于金屬片因聲音而振動,在其相連的電磁開關線圈中感生了電流。現在看來,這原理就是一個學過初中物理的學生也知道,但是那個時候這對于貝爾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發現。
格雷的設計原理與貝爾有所不同,是利用送話器內部液體的電阻變化,而受話器則與貝爾的完全相同。1877年,愛迪生又取得了發明碳粒送話器的專利。
同時,還有很多人對電話的工作方式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進。專利之爭錯綜復雜,直到1892年才算告一段落。造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原因是,當時美國最大的西部聯合電報公司買下了格雷和愛迪生的專利權,與貝爾的電話公司對抗。
長時期專利之爭的結果是雙方達成一項協議,西部聯合電報公司完全承認貝爾的專利權,從此不再染指電話業,交換條件是17年之內分享貝爾電話公司收入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