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么
閉關鎖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和明朝政府實行的嚴格限制對外交流活動的一項政策,其中包括對外國人來華商務活動的禁止和對中國人出國的禁止,而閉關鎖國的原因根本上是因為中國古代處于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整個國民經濟都是閉塞的落后的,統治者不接納國外新鮮事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望大家喜歡。
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
后代歷史學家認為閉關鎖國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最重要的封建王朝經濟自給自足,還有統治者出于維護政權穩定的需要,從而限制人民出?;顒?,當時明朝中期日本的倭寇侵擾東南沿海地區,在清朝中期一些西方殖民者也開始向東方擴張,清朝和明朝統治者敏銳地看到了這種趨勢,所以實行消極的閉關鎖國政策限制他們來華擴張。
中國統治者認為如果硬性隔絕人民和外界的聯系,有利于封建政權的穩定,也有利于緩解國內的民族矛盾,當時滿清統治者和漢族之間矛盾非常尖銳,統治者認為如果采用閉關鎖國的辦法讓國內的漢人得不到外界的支持,那么民族矛盾就會緩解,但是這個說法顯然得不到后來歷史學家認可。
關于閉關鎖國的原因這個問題后世歷史學家給出了很多種解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上幾個,其他包括統治者個人因素和人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當時國內自然經濟能勉強維持國家運轉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
閉關鎖國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逐漸與世界脫軌,最后完全落后于西方國家。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時也是經過考慮的,包括朝中的一些大臣也是贊同這項議案。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也是有目的。
閉關鎖國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防范國內的反清勢力同南洋的反清勢力結合。清朝統治者是外來民族,加上后期土地兼并嚴重,在清朝的低層,很多走投無路的農民選擇了起義。而南洋各地的中華移民都是明朝時期過去的,因此一直以反清復明為己任。
閉關鎖國政策的目的之二是為了防范倭寇和歐洲殖民者的侵擾。倭寇在明朝的時候就侵擾我國的東南沿海,閉關鎖國政策可以防止國內的一些鉆營分子同倭寇勾結在一起。清朝時期,西方殖民者已經逐漸侵略到了東南亞,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也是考慮到防范這些西方殖民者。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其蟻族式封建統治。清朝是關外的女真人入關建立的王朝,統治階級主要是滿人。低層的漢人平民長期受到政府的壓迫,對清朝產生了反抗情緒。
南洋的移民都是明末時期過去的,對清朝并無好感,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阻止了這些人同國內聯系。清廷也擔心西方殖民者支持漢人反清,因此阻絕西方人進入國內。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雖然對中國有害,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封建統治。
閉關鎖國帶來了什么影響
閉關鎖國的影響分為兩個方面,正面影響是閉關鎖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海上走私和海盜侵略沿海地區的行為,也對維護明朝和清朝封建政權的穩定起到過一定積極作用,同時也讓一些心存不軌,企圖造反的漢人得不到海外勢力的支持,暫時緩解了國內尖銳的民族矛盾。
然而閉關鎖國的影響中還有消極的一面,它讓17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嚴重脫節,脫節的后果就是中國國內的文化經濟科學技術都遠不如西方各國,中國人民也了解不到西方先進的事物和生產力。閉關鎖國同時也嚴重阻礙了中國國內資本主義的萌芽的發展,讓中國錯失了一個發展的絕好機會。
專家在討論閉關鎖國的影響時一直以來把消極影響放在第一位,畢竟閉關鎖國作為一個消極的民族政策大大減少了中國人和外國人接觸的機會,在整個明清時期中國的對外貿易呈現直線下降趨勢,本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是很好的,但是閉關鎖國政策一出中國徹底喪失了對外貿易的優勢,導致國內先進生產力和資本主義萌芽都被扼殺在搖籃中。
其實閉關鎖國在清朝后期還造成了一些沖突,比如后來的兩次鴉片戰爭都是英國統治者想破壞閉關鎖國政策,打開中國的大門向中國市場傾銷一些工業革命帶來的成果。而且受到閉關鎖國政策的限制,中國的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都得不到發展。
看了“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