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的身后事
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那么戊戌六君子的身后事是由誰處理的呢,小編給你說一下相關的歷史
楊深秀的身后事
楊深秀的遺體,是其長子楊黻田在山西同鄉的幫助下收殮回來的,縫了八大針才將頭顱與身體連綴。也是在山西同鄉的幫助下,楊黻田將父親的靈柩運回了聞喜老家,因為楊深秀為官清廉,不敢也無力鋪排,草草安葬了事。楊深秀在京還有一小妾,在混亂中逃離了京城,后又輾轉回到聞喜,與楊黻田一家生活在一起。
楊銳、劉光第的身后事
六君子被捕之時,四川省鄰水縣人、督辦四川礦務商務大臣、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之父——李徵庸剛好回天津家里了。聽到噩耗后,他立即返回北京,為楊銳、劉光第料理獄中事情,剛下車就聽說六君子已經由獄中提出,從宣武門至菜市口了。李徵庸和四川華陽人、御史喬樹楠來到菜市口,為他們的遇難而痛哭流淚。當時譚嗣同身首分離后死不瞑目,李征庸對著譚嗣同怒目圓睜的頭說:“復生(譚嗣同的字),頭上有蒼天耳。”說著替他合上雙眼。李徵庸、喬樹楠特地為四川同鄉楊銳、劉光第買棺材收殮遺體,并且出資送他們的家屬扶柩回四川。
康廣仁的身后事
康廣仁就義后,暴尸兩日,才由廣仁善堂為之盛殮,抬棺到荒郊,葬于義冢,廣東南海會館為之立一無字碑。八國聯軍入北京,才有人在碑石上鑿字曰:南海康廣仁之墓。后得維新同志沈藎之力,才返其遺骨于故鄉。沈藎可謂未辜負死難朋友。
譚嗣同的身后事
譚嗣同的遺體是瀏陽會館的老長班劉鳳池收殮的。劉鳳池在譚嗣同行刑當天自始至終在場,譚嗣同被殺之后,他趁著午夜無人之際,用蘆葦把譚嗣同的遺體蓋上,扛回到了北半截胡同的瀏陽會館,又花了紋銀60兩購買棺材把譚嗣同遺體收殮。到翌年,譚嗣同的親屬進京將其遺骨運回家鄉瀏陽。
林旭的身后事
林旭英勇就義后,其夫人沈鵲應痛不欲生,她欲入京為夫收尸,卻被家人勸阻。林旭父母早亡,其叔父等親屬入京收殮其遺體運回福州安葬。林旭為福州人的驕傲,但愚民卻不以他為驕傲。當林旭的棺木運回福州,因福州的習俗,棺木暫停放在東門地藏寺。卻出現了愚民聚眾圍攻地藏寺,不讓其棺木停放在這里,更有甚者用鐵釬在炭火中燒紅后鉆入棺木,使整個棺木被洞穿無數孔。沈鵲應終日獨守空閨,以淚洗面,1900年4月在南京抑郁而終。翌年秋,林旭岳父、任淮揚兵備道的沈瑜慶乞假回閩,營生壙于福州北門義井,葬林旭夫婦于側,題碣曰:千秋晚翠(林旭號)孤忠草,一卷崦樓(沈鵲應詞集名)絕妙詞。”又曰:“北望京華,累臣涕淚;南歸邱首,詞女倡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