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為國不顧家的故事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與衛青被稱為帝國雙璧。下面給大家介紹霍去病為國不顧家的故事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為國者終不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多的。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功。有一次,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后幾千里,打敗了敵人。后來他和衛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終于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么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因為長年征戰,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延伸閱讀: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霍去病。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人物評價
司馬遷:“驃騎亦放此意,其為將如此。”
揚雄:“使衛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絕大幕,破寘顏,襲王庭,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以臨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親,然而未肯稱臣也。”
班固:“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應劭:“孝武皇帝為驃騎霍去病治第舍,敕令視之,曰:‘匈奴不滅,何以家為!’去病外戚末屬,一切武夫,尚能抗節洪毅;而規世家純儒,何獨負哉。”
曹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
趙云:“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王朗:“霍去病,中才之將,猶以匈奴未滅,不治第宅。”
虞羲:“擁旄為大將,汗馬出長城。長城地勢險,萬里與云平。涼秋八九月,鐵騎入幽并。飛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書時斷絕,刁斗晝夜驚。乘墉揮寶劍,蔽日引高旌。云屯七萃士,魚麗六郡兵。哀笳關下聽,玉笛隴頭鳴。骨都先自攝,日遂次亡精。玉門罷斥堠,甲第始修營。位登萬庾積,功立百行成。天長地自久,人道有虧盈。未窮激楚樂,已見高臺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