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失街亭是怎么回事
馬謖失街亭,馬謖在街亭一戰中,有三笑:一笑孔明“多心”,他認為街亭這個地方地處偏僻,魏兵不敢來,而孔明煞費心機的安排實在有些多余;二笑王平“真女子之見”,否定了王平提出的“屯兵當道”的良策;三笑司馬懿夜來巡哨,說“彼若有命,不來圍山”。那么馬謖失街亭是怎么回事?
馬謖(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官至越嶲太守。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并稱為“馬氏五常”。
馬謖是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諸葛亮并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馬謖不聽王平之言而在山上駐軍,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下獄后死亡(一說是軍法處死),終年38歲。
蜀越嶲太守、參軍。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兄良,侍中。謖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建興三年,亮征南中,謖定攻心之計,亮深然之。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懿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于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謖年三十九。十萬之眾為之垂涕。亮自臨祭,待其遺孤若平生。馬謖少時素有才名,和兄長們并稱為“馬氏五常”。馬謖和馬良曾同為荊州從事,劉備入川時,馬謖跟隨大軍同行。馬謖歷任綿竹令、成都令、越雋太守,由于才華橫溢得到諸葛亮的賞識。劉備臨終時告誡諸葛亮馬謖不可重用,諸葛亮并未聽取。
馬謖不遵諸葛亮將令,舉動失宜,最終被張郃打敗。
街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場戰事,發生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期間,也是這次北伐戰爭中一場決定性戰事。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并派趙云、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震驚曹魏,魏明帝更親身到長安督戰,并派張郃抗擊進攻祁山的諸葛亮。
諸葛亮攻祁山時,眾人都建議用舊將魏延、吳懿等人任先鋒,但諸葛亮不聽,任命自己十分賞識的參軍馬謖領導諸軍,后于軍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在街亭違反諸葛亮節度,舉措煩擾,更加舍棄水源,選擇登上南山據守而非占據山下的城鎮;禆王平曾多番規勸,但馬謖都不接納。
張郃到后,包圍山上,又斷絕山上馬謖軍的水源,并且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王平此時命自己所領的軍隊鳴鼓自守,張郃懷疑有伏兵,不敢進逼,王平得以有時間收拾殘軍,并率領敗軍撤回。馬謖失守街亭后,諸葛亮失去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于是遷西縣一千多戶撤回漢中。后馬謖與將領李盛、張休等人被處死,黃襲被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