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燒信是什么意思
曹操燒信一直被后人津津樂道,一向疑心病重的曹操在這一件事上顯示了他作為上位者的胸襟。那么曹操燒信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操燒信是什么意思,歡迎大家閱讀。
曹操燒信是什么意思
適逢官渡之戰,曹操在許攸的幫助下,一把火燒了袁紹的糧草,給自己帶來了緩沖的時間,并且在最后大敗曹操,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打了勝仗自然也有一堆的戰利品,部下在清點戰利品的時候,發現曹操的一些手下給袁紹寫的投誠信,當下氣憤不已。
于是,他將信上呈給曹操,希望曹操可以按這上面的名單進行抓捕,殺雞儆猴。可是出乎部下的預料,曹操甚至連信里面的內容都沒有看,便直接將這些信丟到了旁邊的火盆里,部下連救援都來不及,便化成了一堆灰燼。
部下不解,曹操卻笑著解釋,當時的情況,袁紹兵力雄厚,遠遠勝于曹操的兵力,再加上曹操當時的糧草幾乎都已經消耗殆盡,如果不是許攸臨時的投誠,曹操都沒有什么把握可以勝利,何況那些小兵呢?
這事之后,無論那些寫過投誠信給袁紹的人怎么想,至領們對曹操的胸襟十分佩服,所以可謂是用幾封信換來了將領們的絕對忠誠,不可謂不劃算。而當時曹操如果真的按照信上面的名單抓人,可能會泄一時之憤,可難免會讓人心寒。
曹操一生多疑,所以燒信的舉動才讓后人更加覺得他是一代梟雄,有著心懷天下的胸襟。
許攸為什么投奔曹操
許攸,字子遠,本是袁紹旗下的謀士,而袁紹兵力強橫,實非曹操所能比,但是許攸卻在官渡之戰最為緊要的時候投奔了曹操,這又是為什么呢?
首先,許攸自認為有才有能力,自然要得到重用,但是在袁紹軍中,袁紹聽信讒言,不僅不重用他,反而羞辱于他。之后,再加上許攸的兒子犯罪被抓,他求救無用,因此嫉恨上了袁紹。適時,袁紹剛愎自用,派酒鬼烏巢守衛糧草重地,被許攸當作向曹操投誠的敲門磚,當即便投靠曹操了。
其次,許攸和曹操本就是自幼的朋友,許攸在看出袁紹不能敵曹操之后,自然第一選擇是曹操了。
再次,許攸本就是一個貪功好利之人,在袁紹軍中根本沒有施展的機會,所以他投奔曹操并不是一時的氣憤之舉,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抓到袁紹的漏洞之后便連夜投靠了曹操,也是心機頗深。
而曹操赤足相迎也讓許攸感動,立刻便獻上一計,讓曹操從袁紹的糧草下手,曹操采納之后,一把火燒了袁紹的糧草,袁紹軍中大亂,給了曹操休養生息的機會,以致于袁紹在兵力遠遠勝過曹操的情況下還是一敗涂地。
許攸的出現,是官渡之戰的轉折點,沒有他,結局可能會有所改變,但是許攸卻不夠聰明,他不了解曹操奸雄的本質,所以他自恃勞苦功高,在官渡之戰后每每口出狂言,最終惹怒曹操,被曹操殺死。
曹操殺許攸
在《三國演義》中,許攸是被許褚所殺。有一天,許褚在鄴城東門碰見了許攸,許攸看見許褚之后,傲慢的對許褚說:你們要是沒有我,怎么可能攻打得下冀州呢?
許褚聽后十分生氣,打下是大家的功勞,怎么能讓許攸一人獨攬自傲,許褚一氣之下,便殺了許攸,將人頭帶去給曹操,說明前因后果。曹操聽后,便教訓了許褚,曹操怪罪許褚不應該這么莽撞,許攸只是逞口舌之快,并沒有其它意思。過后,曹操下令對許攸厚葬哭悼。
又根據《三國志》一書中,提到了許攸是被曹操殺死的。許攸和曹操倆人從小一起玩到大,關系自然很是親密。在官渡之戰中,許攸棄袁紹而投奔了曹操,并且將袁紹攻打要領告訴了曹操,曹操才得以在官渡之戰中大獲全勝。后來,許攸十分傲慢,認為自己在作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見了曹操也大呼曹操的小名。這讓曹操很是生氣,雖然表面和許攸還是一樣要好,但是也很氣憤許攸狂傲自大的一點。雖然許攸也立下了很多戰功,但是曹操無法容忍許攸在人多的時候,也大呼曹操的小名,曹操忍無可忍了。于是,便下令讓手下的侍衛將許攸殺死。曹操很愛惜自己的手下,認為他們都是很有才華的謀士,但是曹操受不了狂傲自高自大的人,而且對自己很不尊敬,許攸的做法刺激到了曹操。所以,曹操選擇殺掉許攸。
看了“曹操燒信是什么意思”還想看:
1.曹操為什么要燒信
2.正能量的名人故事大全
3.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4.古代名人故事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