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滅亡的三大奇案
商代是我國奴隸制的頂峰時期,是一個曾經非常興盛的國家。而據記載商代的滅亡具有很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便有商末三大奇案。人們認為商朝之所以滅亡與這三大奇案有著很大的關聯。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商朝滅亡的三大奇案,希望對你有用!
炮烙之刑圖片
商末三大奇案
一本薄薄的《封神演義》將一場王朝更替的盛大變革演繹得神乎其神,各路神仙紛紛登場,共同演繹了一場可歌可泣的社會鬧劇。雖然小說的作者運用夸張的想象力將真正的史實改的面目全非,但是卻使得當年的那場斗爭變得家喻戶曉。我們都知道殘暴的商紂王,以及禍國殃民的妲己,他們的所作所為與后來的商朝滅亡有著扯不清的關系,可是今天的我們卻很少知道,直接引發商朝滅亡的,卻是除妲己之外的另外一位女子。她的死,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奏響了商朝滅亡的序曲,她所引發的“九侯受女牽連案”、 “商紂脯鄂侯案”、 “紂王囚周文王案”被稱作商末三大奇案。
商朝的時候,在紂王的政府里,有三位大臣的地位最高,被稱為是“三公”,他們分別是九侯、鄂侯和西伯昌。西伯昌我們很熟悉,就是后來的周文王姬昌。紂王即位之初也是個有為之君。據《史記》記載,商紂王博聞廣見,思維敏捷、身材高大、膂力過人。他的才智足以對復雜的事情迅速作出準確的判斷,他的力氣足以徒手殺虎。他一手抓住九條牛的尾巴,往后一拉,九條牛只有向后倒退。他曾經攻克東夷,把疆土開拓到我國東南一帶,開發了長江流域。從此以后,中原和東南一帶的交通得到發展,中部和東南部的關系密切了,中原地區的文化逐漸傳播到了東南地區,使當地人民利用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發展了生產。這時的紂王應該說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極大的貢獻。
可是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掌握無數人的生殺大權,越發讓他驕縱殘暴,長期驕奢淫逸的生活,腐蝕了他曾經積極進取的心。于是,他建酒池肉林,設炮烙之刑,沉溺酒色,奢靡腐化,殘忍暴虐,荼毒四海,國勢也日漸衰微。作為親眼目睹紂王變化的老臣子九侯,看到商朝因紂一人而江河日下,心中的傷痛難以言表,于是想出一個辦法。他針對紂王好色的本性,把他自己貌美如花的女兒獻給紂王,希望以女兒的“枕邊風”來挽回那個昔日英姿勃發的紂王。九侯的女兒蕙質蘭心,愿意為父分憂,在入宮后很快博得紂王的歡心,紂王放在妲己身上的一顆心,漸漸轉移到她的身上。
九侯女的到來,奪走了原本屬于妲己的寵愛,妲己自然對此大為不滿。但是長居于宮中的她老謀深算,心中早有定計。她先是假意呵護,九侯女讓其對自己喪失了防范之意。爾后,妲己又故計重施,向紂王密言九侯女之父有謀反的野心。后紂王為了側探實情,問九侯女想不想當皇后,九侯女畢竟心思單純,自然高興得跳了起來,認為自己的付出開始有回報了,成為皇后之后更能影響到紂王了。可是她的態度使紂王起了疑心,紂王逼著九侯女去酒池,逛肉林,九侯女破口大罵紂王,紂王火冒三丈,大聲罵九侯女“淫婦”。召集了十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奴輪奸九侯女,在一旁冷笑著說:“你是貞潔的女人嗎?”后來九侯女被折磨致死。九侯女芳魂已逝,妲己的目的達到了,可是紂王心里卻越想越窩火,自己心愛的女人竟然敢管教自己,女人乖乖地不就行了么,都是家長沒教育好。于是,可憐的忠臣九侯由此受牽連,被紂王處以死刑,死后的尸首也被紂王多成了肉醬,此案震驚朝野,史稱“九侯受女牽連案”。
眼見自己幾十年的老友就這么被紂王處死,甚至連尸首都無法保全,無論是幾十年的情誼,還是心中仍未泯滅的正義之心,都無法讓鄂侯繼續坐視下去。為此,他與紂王發生了劇烈的爭執。鄂侯在朝會上據理力爭,想為九侯洗刷冤屈。紂王看著鄂侯竟然敢在朝會上當面頂撞他,心想,好啊,這些老家伙一個個翅膀都硬了,我剛處理了九侯,就讓我赦免九侯的罪行,這不是讓自己打自己的連嗎?這是居心何在?心里越想越膩歪的紂王再也無法忍受鄂侯的喋喋不休,直接將鄂侯下了大獄,你不是覺得我把九侯剁成肉醬不對嗎?讓你嘗嘗更狠的!于是,同樣是忠臣的鄂侯,被紂王做成了肉干。此案更是令整個商朝的朝臣見識到了紂王的淫威,史稱“商紂脯鄂侯案”。
自從紂王將鄂侯做成了肉干,群臣再也不敢當面言論此事。身為“三公”中的最后一位,西伯昌對此當然感慨頗多,免不得在背后發些牢騷。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早就對西伯昌不滿的寵臣崇侯虎以此為據,向紂王進獻讒言說:“西伯昌一直以來都在發展實力、積累威望,諸侯大多都心向著他,現在又有了不臣之心,怕是將來會不利于大王啊!”不同于日漸衰敗的大商,生活在陜西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領西伯昌廣施仁德,禮賢下士,發展生產,深得人民的擁戴,周族也日漸昌盛。對此早有警覺的紂王頓時借題發揮,好啊,早就看你不順眼了,你還敢撞槍口上,于是就將姬昌抓了起來,囚禁在當時的國家監獄——羑里。這時的姬昌已是82歲的老人了,這一關就是7年。此案史稱“紂王囚周文王案”。
后來,“九侯受女牽連案”、 “商紂脯鄂侯案”、 “紂王囚周文王案”可謂是商末三大奇案。通過這三大案,紂王的目的達到了,他向自己的反對者們充分地展示出自己殘暴的力量。可惜,有道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紂王雖然通過這三大案打擊了自己的敵人,可是卻無法撲滅這星星之火。被關進大牢后,西伯昌臥薪嘗膽,多方賄賂,引得紂王將其赦免。回到周族的姬昌有如龍入大海,更是積極發展自己的實力,這才有后來的武王伐紂,結束了商朝數百年的統治。至此,三大案奏響的序曲落下了帷幕,商紂王最后為自己的暴行付出了代價,也許他鬧得歡的時候,忘記自己會有被拉清單的一天。畢竟,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商朝的簡介
商朝,又稱殷、殷商 ,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后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后,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600年左右。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后自焚而亡。
殷墟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商朝處于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 。
商朝的建立
到帝孔甲時,夏王朝已統治中原地區數百年,由于統治日趨腐化,而漸漸走向衰落。史稱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釁之”①,“孔甲亂夏,四世而隕”②。孔甲下傳四世,履癸繼位,他就是夏王朝的最后一個國王——桀。相傳夏桀非常殘暴,百姓已不堪忍受。《史記·夏本紀》說:“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為擺脫孔甲以來的日益衰敗的局面,桀加強了對內的統治,堅決鎮壓異己力量,據說他斬殺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③。但高壓手段并未達到其目的,而是加劇了人民對他的痛恨,人民甚至發誓要與之同歸于盡④。桀在加強對內控制的同時,為了轉移人們的不滿和掠奪財富、奴隸與美女而不斷對外進行征伐。他先伐有施氏,有施氏被迫將妹喜獻于桀。又征岷山氏,岷山氏被迫“進女于桀二人”。夏桀的這些行為當然要引起各部落的不滿和反抗,“諸侯畔夏”亦就不可避免了。顯然,到夏桀之時,夏王朝的統治已處于嚴重的內外交困之中。
與此同時,興起于東方的商族則有較大發展,并逐漸強盛起來,在商湯的領導下已積蓄了滅夏的實力。
商族在滅夏前尚處于氏族社會末期。此時商族內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剝削等現象亦早已產生,但相對于夏王朝的統治來說要寬松、緩和得多。湯亦注意取得國內的擁護和支持。《國語·魯語》說“湯以寬治民,而除去邪”。《淮南子·脩務訓》更進一步說他“夙興夜寐,以致職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窮困。吊死問疾,以養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成湯的勤政薄斂體恤民情等舉措,對籠絡人心,鞏固統治,積蓄滅夏力量起到了十分顯著的作用。他的行為不僅得到本族人的擁護,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國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史記·夏本紀》所謂的“湯修德,諸侯皆歸商”的局面。
商湯的活動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時商的力量雖已有較大發展,但相對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暫時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將商湯召來并囚之于夏臺。商湯獲釋后采用伊尹的計策,離間夏桀與其同盟者九夷族的關系,使力量對比漸漸轉向于己有利。《說苑·權謀篇》對此有較詳細的描述:“湯欲伐桀,伊尹曰:請阻乏貢職以觀其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能起九夷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復入貢職。明年,又不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氏焉。”至此,除了少數部族如昆吾等尚聽從夏王的指揮外,桀已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形勢已轉變的對商湯極為有利。
湯在興兵伐桀的誓師大會上,歷數夏桀的罪惡及人民對桀的痛恨,假借上天的旨意指出滅夏戰爭的正義性和必要性,指出滅夏是上天的命令而不可違背,有功者將受到獎賞,不從者要受到嚴厲懲罰。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書·湯誓篇》。商湯從亳起兵,矛鋒直指夏都。在與夏桀決戰之前,先滅掉了此時仍然聽從夏王指揮的個別方國部落。《詩·商頌·長發》:“韋、顧即伐,昆吾夏桀”鄭玄如是注釋:“韋,彭姓也。顧、昆吾皆己姓也。三國黨于桀惡,湯先伐韋、顧,克之。昆吾、夏桀則同時誅也。”說明湯之所以伐韋、顧、昆吾三國,是因為它們仍在助桀與商為敵,即“三國黨于桀惡”。三國之中最后滅亡的是昆吾,《史記·殷本紀》說:“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代昆吾,遂伐桀”。至此,夏桀羽翼已被全部剪除。然而,此時夏桀對商湯的進攻并未做認真防備,“桀亡待湯之備”①。因此,當商湯的軍隊到來時,“未接刃而桀走”②。夏軍逃至鳴條,一戰被商軍擊潰,夏桀逃奔南巢而死。《史記·夏本紀》云:“湯乃踐大子位,代夏朝天下”。至此,商湯完成滅夏重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