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歷代帝王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重要朝代,歷經經歷17代31個國王。末代君王商紂王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國。那么商朝的帝王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
商朝帝王第1--15
1、商湯
商湯是商朝的建立者,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3年,帝嚳(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稱武湯、武王、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稱高祖乙。
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他在夏朝末年一舉成為商族的首領,由于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以至于周圍的一些小國也前來慕名歸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其勢力便迅速強大起來。
2、太丁
太丁(生卒年不詳)亦稱大丁,姓子,名丁,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太子,商朝開國君主商湯之子,商朝太子,但其原名已佚,《史記》稱他尚未成為王就已去世,承襲其父武乙,他殺掉了周朝領袖季歷,使商朝和周族反目成仇,由于太丁的去世,后來太丁之弟外丙被立為王。
3、商哀王(外丙)子勝
外丙,姓子,名勝,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詳,湯第二子,湯病死后繼位,是為外丙元年,前1587年—前1586年在位2年,伊尹攝政。
4、商懿王(中壬)子庸
仲壬亦稱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商湯之子,外丙之弟,中國商朝的第三代君王,前1585年—前1582年在位4年,仲壬繼位后,由伊尹輔政,基本上遵守湯制定的法制,朝政相對比較穩定,國家日益強盛,仲壬《史記》稱他在位四年后去世,死后由之子太甲繼位,伊尹輔政。
5、商太宗(太甲)子至
商太宗太甲(生年不詳,一說前1557年去世),為商湯嫡長孫,外丙、中壬之侄。太丁子,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國王(公元前1582-公元前1570),叔懿王仲壬病死后繼位,共在位12年,一說23年,病死,葬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廟號太宗,謚號文王,死后傳位與沃丁。
6、商昭王(沃丁)子絢
沃丁,亦稱羌丁,姓子,名絢,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太甲之子,太丁之孫,沃丁繼父太甲即位,傳說在位29年(公元前1570-公元前1541)。
7、商宣王(太庚)子辯
太庚,又作大庚,誤稱小庚,姓子名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繼沃丁而即位,在位25年(公元前1541—公元前1516年),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說為太庚之弟)繼位,謚號宣王。
8、商敬王(小甲)子高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國商朝的君王,《史記·殷本紀》說他是太庚之子,也說他是太庚之弟,在位36年(一說17年),今認為17年(公元前1516-公元前1499),小甲在位時,商代以毫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繼立,商朝始衰,謚號敬王。
9、商元王(雍己)子密
雍己,姓子名伷,中國商朝的國王,前任國王小甲之弟,定都于亳,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太平御覽》引《史記》說雍己在位12年(公元前1487年—公元前1476年),雍己在位時商朝逐漸衰落,荒廢政事,諸侯不來朝,商朝開始衰落,雍己死后,弟太戊繼任。
10、商中宗太戊
太戊,姓子名密,湯五世孫,太甲孫,死后追謚為中宗,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
11、商孝成王仲丁
仲丁,姓子名莊,商朝國王,生卒年不詳,一作仲丁,太戊子,太戊死后繼位,在位13年,謚號孝成。
太戊死后繼位,在位13年,病死,葬于狄泉,中丁在位時遷都于敖(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一說在今河南省榮陽縣東北),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仲丁六年,其中的藍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藍夷。
12、商思王外壬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稱作卜壬,姓子名發,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繼位,在位15年,一說在位10年,病死,葬于狄泉。
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并向諸弟妥協,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乃諸侯不朝,史稱九世之亂,商朝開始衰落。
13、商前平王河亶甲
河亶甲,姓子名整,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外壬弟,外壬死后繼位。
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再度衰落,無奈之下,他北上200公里遷都河南內黃,以緩解內外交困的局面。
14、商穆王祖乙
祖乙,生卒年不詳,河亶甲子,又稱且乙,姓子名滕(一作勝),中國商朝第十四任國王,河亶甲病死后繼位,在位19年,病死,葬于狄泉。
祖乙在位時,遷都于邢(又稱耿,今河南省溫縣東),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
15、商桓王祖辛
祖辛,姓子名旦,別名:祖辛、且辛,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繼位,在位16年,謚號“商桓王”,病死,葬于狄泉,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
商朝帝王第16--30
16、商僖王沃甲
沃甲,姓子名逾,《世本》作開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繼位,在位20年(一說25年),病死,葬于狄泉,謚號“商僖王”。
17、商莊王祖丁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今本竹書紀年》稱他名新,中國商朝的君主,祖辛之子,前任君主沃甲之侄,謚號“商莊王”。
18、商頃王南庚
南庚,姓子名更,商王沃甲子,商王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繼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狄泉。
19、商悼王陽甲
陽甲在甲骨文中稱象甲,姓子名和,祖丁子,是中國商朝第十九位國王,前任國王祖丁之子,后任國王盤庚之兄,定都于奄,在位7年(一說4年),病死,葬于狄泉,謚號“商悼王”。
20、商世祖盤庚
盤庚,甲骨文做般庚姓子,名旬,生卒年不詳,祖丁子,陽甲弟,陽甲死后繼位,商代第20位國王,根據《夏商周年表修正》,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于在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遷都于殷(今安陽),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搬遷到殷,在那里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病死,葬于殷(今安陽小屯村)。
21、商章王小辛
小辛,商朝國王,姓子名頌,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盤庚死后繼位,定都于殷,病死,葬于殷,《今本竹書紀年》稱小辛在位3年,死后由其弟小乙繼位。
22、商惠王小乙
小乙,姓子名斂,殷墟甲骨文又作小祖乙、后祖乙、亞祖乙,祖丁之子,是中國商朝第22任國王,前任國王小辛之弟,首都設在殷。
23、商高宗武丁
商高宗(武丁)(?-約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國商朝第23位國王,他是小乙之子,盤庚之侄,商朝著名軍事統帥,(夏商周斷代工程把在位時期定為前1250年—前1192年),廟號為高宗。
年幼時,武丁曾在外行役,與“小人”一起勞作,因而較了解“稼穡之艱難”,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說執政,傅說原為刑徒,被武丁發現,加以重用,武丁還任用甘盤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鞏固統治,增強國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
24、商后平王祖庚
祖庚,商朝第24位國王,生卒年不詳,祖庚又稱且庚,姓子名躍,公元前1191年即位,他是商朝著名國王武丁的次子,是一位有所作為的君主,病死,葬于殷(據《竹書紀年》載,他在位共11年,死后由弟祖甲即位)。
25、商世宗祖甲
商世宗(祖甲),又稱作且甲或帝甲,姓子名載,商朝第25位國王,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后即位,祖甲死后由其子廩辛即位。
《史記》稱他在位時荒淫無度,商朝再度衰落。
26、商甲宗廩辛
商甲宗廩辛,姓子名先,生卒年不詳,商朝國王,商王祖甲的兒子,祖甲死后繼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殷。
27、商康祖康丁
康丁,姓子名康丁,一名囂,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是中國商朝第27位國王,祖甲之子,前任國王廩辛之弟,廩辛死后,于前1155年繼位,8年后死亡,葬于殷,他死后,由其子武乙繼位。
28、商武祖武乙
武乙,商朝國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繼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繼位。
武乙作為商代后期的一個重要君王,從個人出發,努力地進行了挽救其王國統治的舉措,但是成效不大,他在神權政治向王權政治轉變過程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殘暴,貪于享受,被后人評為昏庸的一代君王,傳說被雷擊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說死于戰事,葬于殷。
29、商匡王太丁
商匡王太丁,商王武乙之子,太丁,在甲骨文中作文武丁,《史記》里稱太丁,姓子名托,中國商朝第29任國王,前任國王武乙之子。
30、商德王帝乙
帝乙,商朝國王,姓子名羨,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繼位,即公元前1101年繼位,在位26年,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紂王)繼位。
商朝末代帝王
31、商紂王商紂
帝辛,是中國商朝末代君主,在位30年,后世稱商紂王,子姓,名受或受德,商謚帝辛,周武王稱其為“紂王”,部份文學小說則稱其為“壽王”,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他在前1075年-前1046年在世,都城于沫,改沫邑為朝歌(今淇縣)。
殷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后,辛為嗣,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
帝辛繼位后,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評價褒貶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