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老子)的神話傳說
李耳,即老子,別稱太上老君,中國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一書,共81章。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李耳(老子)的神話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李耳(老子)的神話傳說
春秋時期,咱鹿邑名叫苦縣。城東十里有個村莊,叫曲仁里。村前有條象小河一樣的賴鄉(xiāng)溝。溝水清凌凌,兩岸有很多李子樹。溝邊有一戶人家,這家有個閨女,年長一十八歲,模樣俊俏,知書識理,爹娘把她看成掌上明珠,這閨女有個犟脾氣,她決定終身不嫁,一生守在二老身旁,安心攻讀詩書,侍奉爹娘。
一天,這閨女到賴鄉(xiāng)溝洗衣裳,在石頭上搓了一陣,舉起棒槌正要往下捶,忽然看見兩個對肚子長在一起的李子從水面漂了上來。她放下棒槌伸手把李子撈起來。只見兩個李子都是一面鼓肚兒,一面扁平,象兩個切開的半拉李子對到一塊,又象兩個耳朵合在一起。這李子青里透黃,黃里透紅,咬一口嘗嘗,又甜又酸。這閨女還沒顧得仔細品味,幾口就吃完了。
剛吃完李子,她就感覺心翻難受起來,光想嘔吐,又吐不出來。她剛想站起來回家,忽聽肚子里有人說起話來:“母親大人,莫要難過,等孩兒坐正了也就好了。”她紅著臉,小聲對著肚子問:“你是誰:咋鉆到我肚里了:”肚里說:“你剛才吃下李子,懷了我,我是你的孩子呀。”“你既然是我的孩子,也會說話了,快出來吧。”“不行,我要在娘肚里用心思考問題,考慮如何能使笨人變聰明,惡變善良。”“你啥時候才出來呢?”“要等到天長嚴,牽駱駝的人來了,我才能出去。”轉眼過了十個月,孩子還沒有降生,這閨女害怕了。她偷偷跑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小聲問肚里的孩子:“兒啦,人懷了孕有七個月。八個月生的,也有九個月十個月生的,你都十個月了,咋還不出生呢?”肚里問:“天長嚴沒有?”“天沒長嚴,牽駱駝的沒來。”“時間不到,我不能出來。”
就這樣,母子兩經(jīng)常隔著肚皮說話,可孩子一直不肯出生。整整過了九九八十一個年頭,這閨女變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姑娘,她覺得自己沒有幾年陽壽了,實在等不下去了。這天她走進自己的屋子,坐在床 上,問肚里兒子說:“兒啦,我的冤家呀,整整八十一年了,你還不該降生嗎?”兒子又問:“天長嚴了沒有?牽駱駝的來了沒有?”“你咋老問這兩句話呢?到底是啥意思?”“娘啊娘,天機不可泄露,反正是天不長嚴,牽駱駝的不來,我不能出去。”又過幾天,老閨女想:反正天就剩了東北角一點沒長嚴,今天我干脆給孩子說天長嚴了,牽駱駝的來了,把孩子給哄出來。主意拿定,她坐在床 上,對著肚子說:“孩子快出來吧,天長嚴了,牽駱駝的也來了。”話音剛落,肚里的孩子就頂短母親的右肋,拱了出來。咦,原來是個小孩模樣的白胡 子老頭,連頭發(fā)眉毛都是白的。
母親右肋流血不止,兒子見牽駱駝的沒來,知道是母親騙了他,一時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哭著說:“母親大人,牽駱駝的沒來,我無法撕下駱駝皮補在您身上,這該咋辦呢?”說著,雙膝跪地,給母親磕了三個響頭。母親說:“兒啦別哭了,我不埋怨你。你是為娘吃李子懷孕生下來的,李子又象兩個耳朵,娘給你指姓起名,就叫李耳吧。臨死只前我沒別的話講,常言說人過留名厴過留聲,娘進入九泉之后,你在塵世上做個好人,也不枉費我懷你八十載余了。”說罷,氣絕身亡。李耳跪在母親身旁邊,好生痛苦一場。因為李耳出生時是老頭模樣,后來人們就把李耳稱為老子。
外國人論老子
1.德國哲學家、啟蒙運動學家康德(1724-1804)認為,"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和親近自然的思想與中國的老子思想有關"。
2.德國哲學大師黑格爾(1770-1831)在《歷史哲學》中說:"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性--叫做'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jīng)》,最受世人崇仰。"
3.德國哲學家謝林(1775-1854)在《神話哲學:中國哲學》中指出:"道不是人們以前翻譯的理性,道是門。"老子哲學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層"。
4.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曾評論《老子》一書說:"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jīng)》,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5.德國社會學家、古典社會學奠基人馬克斯·韋伯(1864-1920)在《儒教與道教》中說:"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每當?shù)兰?道教)思想被認可的時期(例如唐初),經(jīng)濟的發(fā)展是較好的,社會是豐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僅體現(xiàn)在看重個體生命,也體現(xiàn)在看重社會整體的生計發(fā)展。"
6.德國明斯特大學教授赫伯特·曼紐什,在《中國哲學對西方美學的重要性》指出:"中國哲學是我們這個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公正地說,這個世界的精神孕育者,應當是柏拉圖和老子,亞里士多德和莊子,以及其它一些人。可惜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哲學著作總是習慣于僅提歐洲古代的一些哲學家,卻忽視了老子的《道德經(jīng)》,從而很不明智地拒絕了一種對歐洲文化的極為重要的源泉"。
7.德國學者克諾斯培說:"解決我們時代的三大問題(發(fā)展、裁軍和環(huán)保),都能從老子那里得到啟發(fā)。"
8.前德國施羅德曾在電視上呼吁,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jīng)》,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9.德國詩人柯拉邦德1919年寫了《聽著,德國人》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號召德國人應當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來生活,要爭做"歐洲的中國人"。
10.德國人尤利斯·噶爾的1910年寫了《老子的書--來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誨》一書,他說:"也許是老子的那個時代沒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許真正認識老子的時代至今還沒有到來,老子已不再是一個人,不再是一個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動未來的能動力量,他比任何現(xiàn)代的,都更加具有現(xiàn)代意義,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11.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在1957年出版的《語言的本性》中說:"老子的'道'能解釋為一種深刻意義上的'道路',即'開出新的道路',它的含義要比西方人講的'理性'、'精神'、'意義'等更原本,其中隱藏著'思想著的道說'或'語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
12.法國傳教士馬若瑟(1666-1735)從《老子》第十四章中發(fā)現(xiàn)了:視之不見名曰夷(Yi)、聽之不聞名曰希(Hsi)、搏之不得名曰微(Wei)。所以,他認為:"Yihiwei(雅赫維)等于"夷希微",就是上帝耶和華名字。"
13.法國傳教士傅圣澤(1663-1739)認為:"真正的儒教就是《道德經(jīng)》的教義"。他還提出了神道教的觀點,"是否可以說在中國古經(jīng)中唯一真實的道即代表著基督信仰的神?答案是肯定的。道是神,是救世主";"道是唯一,是宇宙之創(chuàng)造及保存者,在本質上與宇宙真主合而為一。"
14.法國第一位漢學家講席雷慕沙(1788-1832)認為:老子的思想與稍后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和柏拉圖學派所提出的"學說有無可爭辯的共同之處"。
15.法國哲學家德里達(1930-2004)認為:"整個西方思想與民族精神,都以邏各斯為中心概念。邏各斯是西方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二者驚人的相似,可以說是'邏各斯與道同在'。"
16.英國生物學家、科學史家、兩次諾貝爾獎得主,李約瑟(1900年-1995年)博士在其名著《中國科技史》中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于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jīng)爛掉的大樹";"說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詩人的,誠然不錯;但是它至少也同樣強烈地是方術的、科學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
17.英國天文學家沙里斯(M.Shalls)在其1985年出版的《新科學的誕生》一書中認為:"前進的惟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著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污穢,朝著神圣的東方前進。"
18.英國歷史學家阿諾德·湯因比(1889-1975)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說:"在人類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種哲學,它推斷人類在獲得文明的同時,已經(jīng)打亂了自己與'終極實在'精神的和諧相處,從而損害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類應該按照'終極實在'的精神生活、行為和存在。"
19.英國當代哲學家克拉克說過:"現(xiàn)代經(jīng)濟自由市場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無為而治"。他還認為:"道家在西方的發(fā)展可能與佛教、印度教不同,它不會表現(xiàn)為宗教運動,而會體現(xiàn)在:挑戰(zhàn)過頭的啟蒙理性精神、非此即彼的簡單化思維原則,提供新話語、新洞識、新范式,影響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以及個人選擇與生活方式,替代唯物主義與彼岸宗教信仰并引導我們樹立生態(tài)化精神的態(tài)度,有助于西方人靈肉二元論的克服和整體精神態(tài)度的轉變,道家治療性的哲學對西方人有關真理觀、自我、性別認同等的反思有積極作用,對診治西方虛無主義的頑癥具有顯著療效,因而一般性地對西方反思啟蒙的后現(xiàn)代計劃有意義。"
20.英國學者J.M.霍布森在他近作《西方文明的東方來源》中指出:"魁奈思想當中有很多概念受惠于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學概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無為"概念譯成法文的laissez-faire(自由放任)。"
看了“李耳(老子)的神話傳說”還想看:
1.百家姓中李姓必備起名的方法
2.我喜歡的神話傳說故事
3.思想家李耳為什么叫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