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的由來
百鳥朝鳳是漢語成語, 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百鳥朝鳳的由來。
關(guān)于百鳥朝鳳的由來和傳說
一天,伏羲巡視到西山桐林,只見金、木、風(fēng)、火、土五星之精,紛紛飄落在梧桐樹上。頓時,仙樂飄飄,香風(fēng)習(xí)習(xí)。又見瑞氣千條,霞光萬道。天空彩屏開處,祥云托著兩只美麗的大鳥,翩翩降落在那棵梧桐樹上,其余諸鳥紛紛飛集在各處樹上,朝著兩只美麗的大鳥齊鳴。伏羲見到如此奇異現(xiàn)象,忙召來輔佐他的木神句芒問個究竟。句芒笑著對伏羲道:“這兩只最大的鳥,就是鳳凰呀!”
——《尚書中候》曰:黃帝時,天氣休通,五行期化。鳳皇巢阿閣,歡於樹。
很久很久以前,鳳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鳥,羽毛也很平常,絲毫不象傳說中的那般光彩奪目。但它有一個優(yōu)點:它很勤勞,不像別的鳥那樣吃飽了就知道玩,而是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將別的鳥扔掉的果實都一顆一顆撿起來,收藏在洞里。
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覓不到食物,都餓得頭昏眼花,快支撐不下去了。這時,鳳凰急忙打開山洞,把自己多年積存下來的干果和草籽拿出來分給大家,和大家共渡難關(guān)。
旱災(zāi)過后,為了感謝鳳凰的救命之恩,鳥兒們都從自己身上選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來,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鳥衣獻(xiàn)給鳳凰,并一致推舉它為鳥王。以后,每逢鳳凰生日之時,四面八方的鳥兒都會飛來向鳳凰表示祝賀,這就是百鳥朝鳳。
梧桐樹
梧桐樹(學(xué)名:Firmiana simplex),又名青桐、桐麻,是梧桐科的一種植物,落葉喬木,可高達(dá)12m,葉為掌狀,3~7裂,夏季開花,花小,黃綠色,果實成熟時分裂。原產(chǎn)于中國和日本,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引種到歐洲、美洲各地作為觀賞樹種,是梧桐科的一種植物。梧桐生長快,木材適合制造樂器,樹皮可用于造紙和繩索,種子可以食用或榨油,由于其樹干光滑,葉大優(yōu)美,是一種著名的觀賞樹種。中國古代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許多傳說中的古琴都是用梧桐木制造的,梧桐對于中國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相關(guān)人物
黃帝是傳說中上古帝王軒轅氏的稱號。姓公孫,生于軒轅之丘,故稱為軒轅氏。據(jù)傳他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干,成年后聰明堅毅,其部落最早居住在我國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在涿鹿之戰(zhàn)中擒殺了蚩尤,統(tǒng)一了中原各部落。黃帝在位時間很久,國勢強盛,政治安定,文化進(jìn)步,有許多發(fā)明和制作,如文字、音樂、數(shù)學(xué)、宮室、舟車、衣裳和指南車等。相傳堯、舜、禹、湯等都是他的后裔,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相傳三月初三是黃帝誕生的日子,我國自古有“二月二,龍?zhí)ь^;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每年的三月三和清明節(jié)是今人祭祀黃帝的日子。
伏羲(生卒年不詳),風(fēng)姓,燧人氏之子。《史記》中稱伏犧,又寫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傳說其生于成紀(jì),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1]伏羲是古代傳說里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y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jù)天地萬物的變化,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占卜八卦,創(chuàng)造文字結(jié)束了“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