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博物館
世界四大博物館是指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它們被稱為世界四大藝術殿堂。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四大博物館,希望能幫到你。
一、英國大英博物館
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物館,是英國國家博物館,位于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羅素廣場。
早在1753年,英國的一位內科醫生、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逝世前留下遺囑,將他個人收藏的71000件個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標本及書籍、手稿等全部捐贈給國家。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并于1753年6月7日批準建立大英博物館。博物館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書籍、手抄本、關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標本(包括錢幣、徽章、版畫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種志等組成。1757年,國王喬治二世向博物館捐獻了英國君主"老王室圖書館"的藏書。
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第一座對民眾開放的博物館,所有"好學求知的人"都可免費進入。此后,館藏品日益豐富,政府對此也進行多次擴建,到19世紀早期,博物館已擁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包括羅塞塔石碑、湯利的古典雕塑收藏品和帕特儂神廟雕塑等。1823年,喬治四世將其父親的圖書館即國王圖書館作為禮物捐贈給國家,促使建造了現今由羅伯特·斯默克爵士設計的四邊形大樓。1824年,博物館在最初建成的蒙塔古大樓北面建造一座新館,并在1840年完成,舊蒙塔古大樓不久后便被拆除。新館建成后不久又在院子里建了對公眾開放的圓形閱覽室。
1851年,奧古斯塔斯·沃拉斯頓·弗蘭克斯爵士被委派到博物館,負責收藏管理英國和中古世紀史料的人。弗蘭克斯向新的領域擴大收藏,不僅收集英國和中世紀的古物,還收集歐洲和歐洲以外的史前史、人種學和考古學的資料,以及亞洲藝術品和其它的文物,從而使博物館館藏內容更加豐富。為了給博物館中日益增多的藏品提供更多的空間,19世紀80年代自然歷史類收藏品被轉移到南肯辛頓區的新館(即現在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專門收集考古文物。1900年,博物館再次重新劃分,將書籍、手稿等內容分離組成新的大英圖書館,并成為大英博物館的一部分。
21世紀初期,博物館繼續擴建公共建筑,在2008年和2009年相繼建成開放了4個新的永久展館,其中包括中國陶器館和珀西瓦爾·大衛德收藏館。目前,博物館正籌備下一個主要建筑項目--世界保護與展覽中心。
大英博物館面積
現在,大英博物館核心建筑占地約56000平方米。博物館正門的兩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羅馬式圓柱,大中庭位于大英博物館中心,是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廣場的頂部是用1656塊形狀奇特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大英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整個博物館高有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西亞文物館、歐洲中世紀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等100多個陳列展覽室,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萬件。其中的鎮館之寶是公元前 1300年左右創作在草紙上的《亞尼的死者之書》,全長二十四公尺,用長達六十章的篇幅,描繪死者在來世獲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約定事項。館藏的東方文物包括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波斯及南亞和東南亞等地的藝術品十分精彩,中國的收藏品中以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由斯坦因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古羅馬遺跡、古希臘雕像和埃及木乃伊等藏品也同樣聞名于世。
大英博物館歷史上除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和1972年的幾個月外,一直都是免費對公眾開放,入館人數由每年的5000多增至今天的600多萬。
二、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綜覽歐洲藝術史的殿堂
盧浮宮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始建于1204年,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盧浮宮占地面積(含草坪)約為45公頃,建筑物占地面積為4.8公頃,整體建筑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于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于拿破侖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美籍華人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
早在十字軍東征時期,菲利普二世為了保衛北岸的巴黎地區,于1204年在這里修建了一座通向塞納河的城堡,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檔案和珍寶,同時也存放他的狗和戰俘,當時就稱為盧浮宮。查理五世時期,盧浮宮被作為皇宮,因而使它成為完全不同的一座建筑物了。在以后的350年中,隨著王室貴族們越來越高的尋歡作樂的要求,他們不斷增建了華麗的樓塔和別致的房間。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間,盧浮宮卻并無國王居住。
16世紀中葉,弗朗西斯一世繼承王位后,便把這座宮殿拆毀了。他下令由建筑師皮爾·萊斯科在原來城堡的基礎上重新建筑一座宮殿。弗朗西斯還請當時著名的畫家為他畫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畫家,購買了當時意大利最著名的畫家法埃洛的繪畫,包括《蒙娜麗莎》等珍品。 弗蘭西斯一世的兒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親毀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來。
亨利四世在位期間,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盧浮宮最壯觀的部分――大畫廊。這是一個長達300米的華麗的走廊,走廊非常長,亨利在這里栽滿了樹木,還養了鳥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騎著馬追捕狐貍。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路易十四把盧浮宮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麗堂皇的畫廊。他購買了歐洲各派的繪畫,包括卡什代、倫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戀藝術和建筑,致使法國的金庫空虛。路易十六在位期間,爆發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盧浮宮"競技場"院子里建立了法國革命的第一個斷頭臺。1792年5月27日,國民議會宣布:盧浮宮將屬于大眾,成為公共博物館。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品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侖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征用的藝術貢品了。
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由古代埃及藝術、古代東方藝術、古代希臘和古代羅馬藝術、中世紀文藝復興雕塑藝術、現代雕塑藝術、工藝美術及繪畫藝術等7個部分6個展館組成。其中,鎮館之寶有:斷臂美神--"米洛斯島的維納斯"雕像、無頭折臂但似欲乘風而去的"勝利女神"雕像、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的稀世名畫《蒙娜麗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盧浮宮已成為綜覽歐洲史的藝術殿堂。不過,前往參觀的游客很難看到"其全真面目",因為它的6個展館僅在星期一、三兩天基本全部開放,其余4天輪流開放,星期日只開一半,而且展出的展品僅占全部館藏的五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