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锜人物生平
劉锜(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第九子,南宋抗金名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劉锜人物生平,希望對你有用!
劉锜人物生平
劉锜出身將門,相貌俊美,善于射箭,聲如洪鐘。少時隨從父親劉仲武征戰,有一次營門口水缸中盛滿水,劉锜一箭射中水缸,拔出箭矢缸中水如注涌出,劉锜隨后又射出一箭正好將原來的箭孔塞住,人們嘆服其射技精湛。宋徽宗宣和年間(1119年―1125年),朝廷采用高俅的推薦,特授予劉锜為閣門祗候。
宋高宗繼位后,錄用劉仲武的后代,劉锜因此得以被宋高宗召見,宋高宗感到十分驚奇,特授予他為閣門宣贊舍人,派他知岷州,任隴右都護。同西夏軍隊作戰多獲勝,由于他作戰勇敢,西夏人都畏懼他,西夏小孩啼哭,其母就恐嚇他說劉锜來了。張浚巡視陜西時,一見驚奇他的才能,任命他為涇原路經略使兼知渭州(今甘肅平涼)。
建炎四年(1130年),率涇原軍參加富平(今屬陜西)戰役。富平之戰完顏宗輔以完顏婁室軍為右翼,以完顏宗弼軍為左翼發起進攻。宋軍倉促迎戰,失去統一指揮,5路軍馬各自為戰。劉锜首先率涇原路宋軍迎擊完顏宗弼左翼軍,并將其包圍,金將赤盞暉所率精騎陷入泥濘難以馳騁,被斬殺甚眾,勇將韓常被流矢射傷一目。
張浚富平之戰中失利后,慕洧在慶陽叛變投降金國,進攻環州。張浚命令劉锜前往救援,劉锜留下部將守衛渭州,自己率兵救援環州。不久,金軍進攻渭州,劉锜留下部將李彥琪抵御慕洧,自己親率精銳部隊回軍救援渭州,但已經來不及,由于進退兩難,劉锜于是率領軍隊撤到德順軍。李彥琪逃歸渭州,投降金國。劉锜因此被貶知綿州兼任沿邊安撫。
紹興三年(1133年),劉锜恢復原來官職,任宣撫司統制。金軍攻拔和尚原后,劉锜率兵分守陜西、四川地區。恰逢使者從四川歸來,將劉锜的姓名事跡報告朝廷。宋高宗詔令劉锜回臨安府(今浙江杭州),任命他為帶御器械,不久改為江東路副總管。
紹興六年(1136年),劉锜充任宿衛親軍指揮官。宋高宗駐于平江時,解潛、王彥兩軍爭斗,兩人都被罷免,朝廷命令劉锜兼任兩軍將領。劉锜于是請求以前護副軍及馬軍,合并分為前、后、左、右、中軍和游奕軍,共六軍,每軍各一千人,設有十二將。其中的前護副軍,就是原來王彥的八字軍。至此劉锜的部隊才開始單獨成軍,隨從護衛宋高宗到金陵。
紹興七年(1137年),劉锜任合肥軍事長官;紹興八年(1138年),劉锜率部戍守京口。紹興九年(1139年),劉锜升任為果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主管侍衛馬軍司。
紹興十年(1140年)五月,金主撕毀與南宋簽定的和平協議,向南宋大舉侵犯。劉锜當時正擔任東京(今河南開封)副留守、節制軍馬。他分析金兵南下必然要首先占領東京,再而進攻順昌(今安徽阜陽)。劉锜根據這一判斷,就預先率領3000人退守順昌,準備在此死守,以阻止金兵繼續南犯。為了堅定將士們的守城決心,他派人把穎河等水道的所有船只鑿穿并沉入河中,向廣大官兵們表示"破釜沉舟",不留退路,只有決一死戰才是唯一的出路。又將自己和部將們的家屬安置在寺廟中,四周堆放柴草,派兵守護,并對衛兵們說,如果城池失守,就從他的家屬居住的地方放火燒起,不讓一戶家屬落入金人的手中。"于是軍士皆奮,男子備戰守,婦人礪刀劍,爭呼躍曰:'平時人欺我八字軍,今日當為國家破賊立功。'"順昌被數倍于守軍的金兵圍攻4晝夜,將士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誓死與城池同在,經過無數次血戰,殺敵不計其數,城池完好無損,非常成功的完成了這次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戰略阻擊任務。
金兀術得知順昌失利,立即親自率領10萬大軍增援。劉锜面對更加強大的敵人,決定智取。部將曹成等2人在得到劉锜面授機宜后,便率部去迎擊金兵,但未經幾個回合,2人便假裝墜馬被金兵俘獲。金主在審問時,曹成按照劉锜事先所編造的話回答說:"劉锜是太平邊帥子,喜聲伎,朝廷以兩國講好,使守東京圖逸樂耳。"金兀術根據口供判定劉锜是一個花花公子,很看不起他,認為這樣的將領不堪一擊,所以就不帶攻城重武器,輕裝前進,直逼順昌城外扎營,連亙15里,全軍毫無戒備思想。而這邊劉锜也按兵不動,只是先派人悄悄的在穎河中投毒,數日后金兵多數病倒,失去戰斗力大半。劉锜認為時機已到了,他組織一支隊伍,人人手持長柄斧和長把標槍,排在陣地的前列,專砍敵人首先沖過來的騎兵的馬腿。而待騎兵倒地后,再用標槍刺殺,結果大破金軍的所謂"鐵浮圖"和"拐子馬"(騎兵軍)。經此一戰大敗金兵,劉锜的威名也在全軍中傳開,"順昌之戰"也被金兵視為恐怖的末日。第二年,金兀術再次率大軍南侵江淮地區,宋廷也再次命令劉锜率軍迎戰。劉锜仍然運用順昌戰役的打法,首先大破金軍的鐵騎兵,一經接觸,金兵們就驚呼"此順昌旗幟也",便抱頭鼠竄逃命。但是,此次大捷,不僅未能給劉锜帶來好運,卻反而遭到朝廷主和派的妨恨,被派往荊南府、潭州(今湖南長沙)任地方官。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又調60萬大軍南犯,在出發前分配作戰任務時,攻打宋軍各將領的任務都一一落到實處,唯有攻打劉锜一部的作戰任務,全軍無一人敢于應聲接受。金主完顏亮氣憤得咬牙切齒,決定親帶大軍與劉锜決戰。當時劉锜擔任江、淮、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總指揮部設在清河口。金兵這次不敢怠慢,采用毛氈裹船運糧,劉锜則派游泳好手潛入水中鑿沉金人的糧船。金軍一面留精兵與劉锜相對抗,另以重兵轉入淮西。屬劉锜節制的大將王權卻被金大軍嚇倒,不聽調遣,不戰而逃,徹底破壞了劉锜的作戰部署,不得不暫時退守揚州。金軍也派萬戶高景山進攻揚州,兩軍在皂角林,經過一番激戰,高景山被打死,并俘虜數百人。不幸此時劉锜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兒劉汜率1500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將李橫率8000人固守揚州城,自己暫赴鎮江養病。宋廷任命知樞密院事葉義向總指揮江淮戰役,他首先來到鎮江,見到劉锜已經病重不起,就臨時任命李橫代理劉锜的指揮權,可是,當金兵直逼瓜州時,劉汜首先敗退,李橫孤軍不能抵擋,左軍統制魏友、后軍統制王方戰死,劉锜一手訓練而又身經百戰的一支鐵軍就這樣幾乎全軍覆沒。劉锜本人被召還京城,暫時安排在試院內閑住,等待處理。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初十(2月25日),劉锜"嘔血數升而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后謚"武穆"。宋孝宗追封為吳王,加太子太保。
劉锜歷史評價
洪皓:順昌之捷,金人震恐喪魄,燕之重寶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棄之。
范成大:如蒼生何,人喜謝安之起;果吾父也,虜驚郭令之來。
周必大:岑彭隕而公孫亡,諸葛死而仲達走。雖成功有命,皆莫究於生前;而遺烈在后,可徐觀於身后。
章穎:故太尉、威武軍節度使、贈開府儀同三司臣劉锜,甚雋順昌之戰,大摧兀術之鋒。誰其妨功而害能,遂爾投閑而置散。況又皆志未盡展,時不再來,失機一瞬之間,抱恨九泉之下。雖生未及盡俘丑類,其歿或能為厲敵人。宜有屢書,以旌多伐,況方大規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
徐夢莘:(金人)亦謂"自過南朝來十五年閑無如此戰(順昌大捷),必是外國起鬼兵來,我輩莫敢當也"。
脫脫:劉锜神機武略,出奇制勝,順昌之捷,威震敵國,雖韓信泜上之軍,無以過焉。或謂其英概不足,雅量有余,豈其然乎?
黃道周:劉锜受命,節制東京。軍名八字,三萬余兵。絕淮而上,暴風勿驚。主有賊兆,金果敗盟。順昌既至,因驅入城。及旦敵合,百計戰爭。或伏擒敵,或夜斫營。或借電殲,或聚吹笙。使其不測,自戰尸橫。又示柔弱,令其驕盈。又毒水草,使其病生。晨涼不戰,午疲急征。外兵震攬,內寂無聲。故能大勝,捷奏帝廷。金謀再舉,群帥列旌。順昌旗號,一見遠行。后屢合戰,或輸或贏。主謀不一,嘔血命傾。
王夫之:盡南宋之力,充岳侯之志,益之以韓、劉锜、二吳,可以復汴京、收陜右乎?曰:可也。
全祖望:劉太尉晩年御完顏亮無功,世多議之。或謂其有雅量無英略,或謂其狃於順昌之勝,或謂其用從子,是皆出於虞允文之徒所造謗,其實非也。正隆入寇,聲勢雖盛,然其才非兀術比也;淮東出師,以全軍委托,非順昌五千人比也。太尉能破兀術於順昌,而不能保淮東,此固世所不信也。然當時之致敗,則非一端。和議已久,軍士弛不堪用,一也;諸宿將皆死,余無可共功名者,順昌所備只一城,太尉一人足辦之,而至是則非一人之力所能,二也;中朝先無戰意,急而謀之,三也;而太尉又病故,不克有功,且此中本末尚不止此也。...太尉固未嘗敗也,假令王權稍能守淮西二十日,太尉可以不歸而亮亦斃矣,太尉既還淮東,自失不得委過於太尉也...及還瓜步,尚遣人自京口取家屬。至謀以死守,而中樞促愈甚,太尉亦病愈甚,用兩人扶掖,坐肩輿中,神氣尫悴,其子無馬使人負之。然尚慰諭居民,以大軍在江北,決可無虞,不須驚皇。嗚呼!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者也、讀史至此,猶欲從而議之,則無復人心者也。
張之洞:若強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義號召合天下之心,以朝廷威靈合九州之力,乃天經地義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昔盜跖才武擁眾,而不能據一邑;田疇德望服人,而不能拒烏桓;祖逖智勇善戰,在中原不能自立,南依于晉,而遂足以御石勒;宋棄汴京而南渡,中原數千里之遺民,人人可以自主矣,然兩河結寨,陜州嬰城莫能自保,宋用韓、岳為大將,而成破金之功;八字軍亦太行民寨義勇也,先以不能戰為人欺,劉锜用之,而有順昌之捷;趙宗印起義兵于關中,連戰破敵,王師敗于富平,其眾遂散。迨宋用吳玠、吳璘為將,而后保全蜀之險。蓋惟國權能御敵國,民權斷不能御敵國,勢固然也。
蔡東藩:① 史稱南渡諸將,莫如張、韓、劉、岳...劉光世一庸將耳,毫不足道,或謂以劉锜當之,理或然歟?②劉锜、岳飛,忠勇相似,锜力守順昌,連敗金兵,飛進軍郾城,直抵朱仙鎮,又連敗金兵,是時金將之能軍者,莫如兀術,兀術既不能敵锜,復不能敵飛,得毋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