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的來源
引言:據有關專家考證,這也是在中國軍隊的歷史上首次出現“紅軍”的字眼。
紅軍是中國近代史上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統一稱號。但是,在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武昌起義的時候,人民軍隊使用的仍舊是國民革命軍的番號。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打出的旗號是工農革命軍。那么,紅軍的稱號是什么時候提出和使用的呢?
“紅軍”一詞來源 1927年9月中旬,中共黃安縣(現紅安縣)、麻城分別在黃安(紅安縣)七里坪鎮文昌宮和麻城丘家畈召開會議,決定響應黨的“八七”會議精神,舉行武裝起義。共產黨員程昭續等人率領紫云區一帶農民300多人,首舉義旗,打響了九月暴動的第一槍。
1927年10月,王志仁、符向一受派遣到黃麻地區成立了中共黃麻特委。11月3日,黃麻特委在七里坪召開黨團活動分子會議,建立了特委政權和革命軍隊,成立了以潘忠汝、吳光浩為正副總指揮的武裝起義指揮部。
黃麻起義時間定為11月13日晚10時,口令為“暴動,奪取黃安城”。在黃麻特委領導下,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義勇隊和武裝群眾二萬多人,一舉攻克黃安城。
起義勝利后,建立了鄂豫邊區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黃安縣農民政府,曹學楷為農民政府主席。成立了鄂豫邊區第一支革命軍隊——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潘忠汝、吳光浩為正副總指揮。它是紅四方面軍最初的來源和建軍的起點。據有關專家考證,這也是在中國軍隊的歷史上首次出現“紅軍”的字眼。
1927年11月13日,共產黨人潘忠汝、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等領導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農民舉行起義。起義軍稱“農民自衛軍”。14日清晨,農民自衛軍解放了黃安縣城,活捉了偽賀守忠等貪官污吏多人,反動政權被摧毀。18日,新生的黃安縣城披上節日的盛裝,熱烈慶祝黃安縣農民政府誕生。黃安縣農民政府主席曹學楷宣布了《黃安縣農民政府施政綱領》。這個綱領的主要內容是:實行土地革命,工農武裝起來,推翻豪紳地主統治,建立工農政權;實行民主自由,改善勞苦群眾生活;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保護商業貿易,保護小商人;反對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蔣介石。隨后,中共鄂東特委負責人宣布:將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紀律嚴明,愛憎分明,積極支持農民群眾捕捉土豪劣紳,沒收地主財產,打擊反動“民團”和“紅槍會”,深受工農群眾的愛戴。人們在黃安縣衙大門貼上一副新對聯:“痛恨綠林兵,假稱青天白日,黑沉沉埋赤子;克復黃安城,試看碧云紫氣,蒼生濟濟擁紅軍。”這樣,工農群眾第一次喊出了“紅軍”的稱號。
1927年12月11日,共產黨人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聶榮臻等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軍打出“工農紅軍”的旗幟。葉挺和葉劍英被任命為“工農紅軍”正副總指揮。
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來到井岡山,與毛澤東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1928年5月25日,中央發布了《中央通告第51號——軍事工作大綱》,其中明確指示:“可正式命名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不久,中央正式通知毛澤東和朱德:“關于你們的軍隊,可正式改稱紅軍。”根據中央指示信的精神,毛澤東和朱德將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正式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隨后,全國各地的工農革命軍相繼奉命改稱“紅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