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最后一個皇帝介紹
周赧王姬延(?-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稱王赧,周慎靚王之子,東周第25位君主,也是東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朝最后一個皇帝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周朝最后一個皇帝介紹
最窮天子
說起"天子",人們想到的往往是黃袍加身,萬眾擁戴,四方叩拜,真是威風凜凜。然而卻有一位天子,不但抖不起威風,鎮(zhèn)不了四方,還被人逼得四處躲債,真給后世的皇帝丟盡了面子。 這位落魄得一塌糊涂的天子,就是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延,在公元前314年登基。后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姬延在位期間,周王室已經(jīng)十分衰弱,他所統(tǒng)治的地盤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萬多人口。還分成"東周"和"西周',兩部分由東周公和西周公分治,姬延居于"西周"(即王城)。這時,楚國想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展,派使者請姬延以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xié)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簽丁湊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可是缺少武器、糧餉。姬延向境內(nèi)的富戶籌借軍資,付給他們借券,答應(yīng)周軍班師之日以戰(zhàn)利品償還。
齊楚絕交
楚國于公元前306年滅越國后,幾乎占有了整個南部中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眾的大國,具有攻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的有利條件。然而,由于吳起變法的失敗,舊貴族勢力的強大,阻礙了楚國的發(fā)展,成為秦國攻擊的對象。為了抗秦,楚國和齊國結(jié)成了聯(lián)盟。秦國力圖拆散齊楚聯(lián)盟,以便各個擊破,于公元前313年派縱橫家張儀赴楚,憑三寸不爛之舌,對楚懷王說,如楚國和齊絕交,秦王愿以商於wu(今陜西秦嶺以南至河南省浙川內(nèi)鄉(xiāng)一帶)600里之地獻楚。楚懷王不顧屈原、陳軫、昭睢等有識之士的勸阻,聽信子蘭、靳尚、鄭袖等一群佞臣寵妃的話,應(yīng)允了張儀,派使者跟他回秦受地。張儀一到秦,就假裝墜車傷了腳,閉門謝客。三個月后,張儀得知齊楚確實已經(jīng)絕交,才接見楚國使者說:"秦國的土地豈能隨便送人,我說的是將自己的六里俸邑贈給你們。"楚懷王聽了怒不可遏,不顧陳軫等人勸阻,發(fā)兵攻秦,于公元前312年與秦軍戰(zhàn)于丹陽(今河南省丹江北)。楚軍大敗,主將屈勻及副將70余人被生俘,8萬士兵陣亡,漢中郡被秦占領(lǐng)。楚懷王惱羞成怒,傾全國兵力再次攻秦。同年與秦軍又戰(zhàn)于藍田(今陜西省藍田縣),再次大敗。韓、魏乘機出兵攻楚。楚兩面受敵,只得匆忙撤退,向秦國割地求和。此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秦國因致力于攻打三晉,楚國暫時解除了來自秦的威脅,但是,國內(nèi)社會矛盾激化,于公元前301年發(fā)生了莊躋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使統(tǒng)治階級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楚國滅亡
公元前299年,秦王以結(jié)親為名,約楚懷王去武關(guān)(今陜西省丹鳳縣武關(guān)鎮(zhèn))相會。楚懷王再次不聽屈原勸阻,聽信子蘭之言赴會,果然被秦兵劫持,押送到秦都咸陽。兩年后,他逃跑不成,憂憤而死于秦。他死前,秦軍攻楚,殺楚軍5萬,奪去15座城市。公元前280年以后,秦軍更開始集中兵力攻占了大片楚地,并于公元前278年由名將白起率兵攻占了楚國都城郢。楚國就此一蹶不振,一步步地在走向滅亡。在郢都陷落后,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屈原不忍心眼見楚國滅亡,投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湘陰縣北)自盡。
秦攻三晉
周赧王在位期間,秦國開始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三晉(韓、趙、魏),向中原地區(qū)擴展。
秦在攻楚同時,又向三晉出擊。公元前314年,秦趁齊攻燕之機,出兵攻打三晉,奪取了不少地方。公元前308年,秦軍出函谷關(guān)進攻韓國的戰(zhàn)略要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經(jīng)過幾個月的激戰(zhàn),秦軍于第二年攻克宜陽,打開了通向中原的大門。公元前293年,韓、魏兩國合兵抗秦,會戰(zhàn)于伊闕(河南省洛陽市南),秦軍在白起指揮下大勝,殲敵24萬多人,韓、魏兩國的兵力受到嚴重削弱。此后,秦繼續(xù)進攻、蠶食三晉,到公元前286年止,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三晉一半的土地,首當其沖的韓、魏大大被削弱了。
秦齊稱帝
秦國的日益壯大,使秦昭王不滿足于王的稱號,要稱帝以示尊嚴,準備取周而代之。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約齊愍王一起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12月,在縱橫家蘇秦勸說下,齊愍王去帝號,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號。兩強稱帝,暴露了他們吞并五國、瓜分天下的企圖,使五國十分惶恐,導(dǎo)致了五國攻秦和六國攻齊兩大事件。韓、趙、魏、齊、燕的五國攻秦,由于各國各懷目的,難以統(tǒng)一步調(diào),最后無功而散。
公元前284年, 燕、秦、楚、趙、魏、韓六國在秦王組織下聯(lián)合攻齊,燕軍在名將樂毅指揮下大敗齊軍,長驅(qū)直入,攻占齊國都城臨淄,攻取齊國七十多城,齊國只剩下莒、即墨兩城,齊王逃奔于莒。五年以后,在齊國名將田單指揮下,齊軍才打敗燕軍,收復(fù)失地。經(jīng)過這次打擊,齊國國力大衰,此后就不是秦的對手了。
楚、齊逐漸衰落時,趙國卻強盛起來。公元前307年,趙國國君武靈王深知該國處于燕、東胡、林胡、樓煩、秦、 韓之間,不強兵就會亡國,決心奮發(fā)圖強,振興趙國。針對趙當時的主要對手是東胡等游牧民族的形勢,他決定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但是,當時趙國人穿的是長袍大褂,袖長腰肥,領(lǐng)寬下擺大,不適宜騎馬作戰(zhàn)。于是,他從改革服裝著手,自己首先改穿了窄袖短褂的胡服。許多貴族認為這是違背禮教,大逆不道。
趙武靈王終于說服了有影響的貴族公子成,然后下了嚴厲的命令,要臣民改換服裝,使胡服在全國得到推廣,建立起一支善于騎射的強悍騎兵。這件事,史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它說明了當時中國各民族相互取長補短,在習俗上逐漸接近。趙國依靠騎兵,連年出擊攻擊其他國家。
到公元前296年,攻滅中山國(今河北省北部一帶)后,領(lǐng)土大大擴充,國力增強,一時成為抗秦的主要力量。
長平之戰(zhàn)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韓,韓上黨郡守馮亭以17城降趙。兩年后,秦軍攻取了上黨,繼而進攻長平(今山西省高平縣),趙國名將廉頗率軍固守不出,擋住了秦軍。
秦國施用反間計,施放謠言說,廉頗容易對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昏庸的趙孝成王竟然相信了謠言,撤換了廉頗,以夸夸其談毫無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趙括為統(tǒng)帥。趙括一反廉頗的戰(zhàn)術(shù),出兵大舉攻秦。秦軍此時已經(jīng)暗中換上了能征善戰(zhàn)的白起為主將。白起指揮秦軍佯逃,誘趙括追擊到秦軍陣地之前,然后包圍了趙軍。
趙軍被圍40多天,糧草斷絕,趙括率精兵突圍,被亂箭射死,趙軍40萬人降秦。白起擔心降卒暴動,除放回240個小孩外,全部予以坑殺。這次戰(zhàn)役史稱"長平之戰(zhàn)"。它使趙國兵力損失殆盡,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趙括長于空談,導(dǎo)致亡軍殞身,引出了"紙上談兵"這一成語。
借資伐秦
還分成"東周"和"西周",兩部分由東周公和西周公分治,赧王居于"西周"(即王城)。時秦國已攻占了韓、魏、趙三國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赧王在憂心忡忡中度日。這時,楚國想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展,派使者請赧王以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xié)力攻秦。赧王大喜,命令西周公簽丁湊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可是缺少武器、糧餉。
楚攻西周
周赧王在位時,東西兩周分裂,各自為政。周赧王又把國都遷到了宗周。
當時,位于西周的周武公姬共的太子死了,還有五個兒子都是庶出,沒有嫡子可以立為太子,周武公很頭疼。楚國下卿司馬翦對楚懷王說:"咱們不如用土地資助公子咎,替他請求立為太子。"另一位楚大夫左成說:"不行!如果我們用土地資助了公子咎,而西周卻不聽我們的,這樣您的主意就行不通了,與西周的交情也疏遠了。我們不如去問問周君,到底想要立誰為太子,然后悄悄地告訴給司馬翦,然后司馬翦再讓楚國資助給他土地。"結(jié)果,西周真的就立公子咎為太子。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國發(fā)兵攻打宜陽,楚國則派兵去援救。當時楚國以為西周是幫助秦國的,所以想順帶攻打西周。大夫蘇代則為西周游說楚懷王說:"您怎么知道西周是幫助秦國的?說西周幫助秦國比幫助楚國更出力的人,是想讓西周投到秦國方面去,所以人們都把西周、秦國放在一起說'周秦'啊。西周如果覺得自己解脫不了,就必定投向秦國一方,那可就真是幫助秦國取西周的妙計呀。我為大王考慮,西周為秦國出力,您要好好待他;不為秦國出力,您依然好好待他,這樣,才能讓西周與秦國疏遠。如果西周與秦國絕了交,就一定會投向楚國郢都的。"
楚懷王聽從了蘇代的意見,放棄了攻打西周的計劃。
秦國借道
之后,秦國向東周和西周借道,想通過兩周之間的地區(qū)去攻打韓國。周赧王擔心:借了道會得罪韓國,不借又會得罪秦國。大夫史厭便對周赧王說:"為什么不派人去見韓公叔呢?就對韓公叔說:'秦國敢穿過周地去攻打韓國,是由于信任東周。您為什么不給周一些土地,并派出人質(zhì)前往楚國呢?'這樣,秦國一定會懷疑楚國,不相信周君,也就不會攻打韓國了。您再派人去對秦國說:'韓國非要給我們周一些土地,想以此來讓秦國懷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秦國也就沒有說詞兒,不讓周接受韓國的土地了,這樣就既得到了韓的土地,又是聽命于秦國了。"
秦國召見西周君,西周君不愿意去,就派人對韓王說:"秦國召見西周君,他是想攻打大王的南陽,大王為什么不派兵駐守南陽?周君將以此為借口不到秦國去。周君不到秦國去,秦國就一定不敢渡河來攻打南陽了。"
東周和西周打仗,韓國派兵去救援西周。有人為東周游說韓王說:"西周原先是天子的國都,有許多鐘鼎寶器和貴重的寶物。您如果控制住軍隊不出動,就可以讓東周感激您,又可以使您盡得西周的寶物。"
韓索糧草
周赧王被稱做成君。楚軍包圍韓國的雍氏,韓國向東周要兵器和糧草,東周君姬班害怕,叫來蘇代把這事告訴他。蘇代說:"您何必為這件事?lián)鷳n呢!我能使韓國不向東周要兵器和糧草,又能讓您得到高都。"東周君說:"你如果能辦到,我可以把國政交給你。"蘇代會見了韓相國公仲侈說:"楚國包圍了雍氏,原來計劃三個月攻下,如今已經(jīng)五個月了,還攻不下來,這說明楚兵已經(jīng)疲憊了。現(xiàn)在您向周要兵器糧草,就是向楚宣告您自己已經(jīng)疲備了。"韓相國說:"對。可是使者已經(jīng)派出去了。"蘇代于是說:"為什么不把高都送給東周呢?"韓相國非常生氣,說:"我不向東周要兵器糧草也就夠可以了,為什么還要把高都送給東周呢?"蘇代說:"把高都送給東周,東周就會轉(zhuǎn)過來投向韓國,秦國聽了一定很惱火,怨恨東周,與東周斷絕使者的往來,這樣就等于是拿一個破爛的高都換來一個完整的東周。為什么不給呢?"韓相國聽了大樂說:"好。"果然把高都送給東周了。
勸秦退兵
周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年),大夫蘇厲對周郝王說:"秦國攻克韓國、魏國,打敗魏國大將師武,往北攻取趙國的藺、離石二縣,這些都是白起干的。這個人善于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帶兵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如果梁國被攻破,那么西周就危險了。您為什么不派人去勸說白起呢?您可以講楚國養(yǎng)由基的故事給他聽,然后說:如今,您攻克了韓國、魏國,打敗了師武,往北攻取了趙國的藺、離石二縣,您的功績是很大了。現(xiàn)在您又帶兵出伊闕塞,過東西兩周,背對韓國,攻打梁國,這一次如果打不勝,就會前攻盡棄。您不如假稱有病,不要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