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唐朝女人的趣談
從武則天到太平公主,唐朝女人為何都愛欺負男人?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關于唐朝女人的趣談,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關于唐朝女人的趣談:
歷史本來是在不間斷的時間里所上演的不間斷的事件。但是,存在于我們記憶之中的歷史,卻往往是一些跳躍的閃光點。比如,我們常常覺得,秦皇之下即是漢武,雄漢之后便是盛唐。其余的,恐怕就“何足道哉”了。落實到我所感興趣的唐朝,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能輕而易舉想起的,恐怕只有百世帝范唐太宗、一代女皇武則天和風流天子唐玄宗了。可是,在巔峰之間的歷史又是怎樣一副面貌呢?我常想,歷史的魅力其實就在于它的曲折性。換言之,只有看到波谷的存在,我們才能真正認識波峰的價值;也只有深究波谷的秘密,我們才能領悟如何能夠達到波峰。
本書講的就是從武則天鐵血統治結束到唐玄宗開元盛世到來這八九年的歷史。毫無疑問,這是綿長近三百年的唐朝歷史上的一段波谷,但也是盛世華章到來之前的一段充滿陰謀、鮮血與希望的前奏。極其不同尋常的是,這段上層統治飄搖動蕩的年代,同時也是一個女性在政壇上閃亮登場、盡展娉婷的紅妝時代。
先看動蕩。一代女皇武則天的統治結束后,唐朝一下子進入了最動蕩的一段時期。在八年多的時間里,一共爆發了五次宮廷政變,兩個皇帝(武則天、唐殤帝)被迫退位,一個皇帝(唐中宗)死得不明不白,還有一個皇帝(唐睿宗)被逼無奈當了太上皇。為什么會有如此的混亂局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接踵而至的混亂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是武則天統治數十年積累的結果。半個世紀以來,武則天以一個女人的身份,手握權柄,君臨天下;武氏一族也隨之扶搖直上,雞犬升天。女性與外姓這兩大“異端”力量共同沖擊著李唐王朝家天下的統治,引起了皇位繼承的空前混亂。在武則天從政治舞臺上謝幕之后,各種政治勢力輪番登場,更多的女性和外姓紛紛做起了皇帝夢。想當皇帝覬覦皇位的人多了,政變自然也就成了家常便飯。一時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再看紅妝,就更有意思了。武則天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她的統治也找不出什么“女權主義”的元素,可是,她的成功顛覆了時人心目中只有男人才能當皇帝的傳統觀念,也刺激了一批宮廷女性的政治野心。榜樣就是力量。在她的帶動下,那些曾經在她身邊生活過、目睹了她驚人成功的女性,都把她當成了自己的楷模,如飛蛾撲火一般,前仆后繼地追逐著最高權力。在這些宮廷女性中,有四個人最為著名。哪四個呢?武則天的兒媳韋皇后,武則天的孫女安樂公主,武則天賞識提拔的才女上官婉兒,還有,武則天的親生女兒太平公主。
韋皇后是武則天的三兒子唐中宗李顯的皇后,此人在歷史上以淫蕩和狠毒著稱。根據現存史書記載,她不僅在丈夫活著的時候就不守婦道,包養男寵(就是現在的情人),還喪心病狂,為了能早日當皇帝,不惜痛下殺手,毒死自己的丈夫。再看安樂公主,對她的描述之詞可真不少。她是唐朝歷史上最美麗的公主,號稱“光艷動天下”;她也是唐朝最得寵的公主,父皇母后對她千依百順;她還是唐朝最有野心的公主,居然大膽提出要當“皇太女”,以后要接班當皇帝;她也是唐朝最狠毒的公主,史書說她竟然和母親合謀毒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唐中宗李顯。再說上官婉兒,她和武則天本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卻又深得武則天的賞識信任;她雖然出身掖庭女奴,卻能品評天下才子;更傳奇的是,她為皇帝起草詔書,號稱“女中宰相”,風光無限,最后卻又機關算盡,抱著自己起草的詔書悲慘地死去。當然,更傳奇的還是本書的一號人物太平公主。她有一個皇帝父親(唐高宗)、一個皇帝母親(武則天)和三個皇帝哥哥(孝敬皇帝李弘、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但是,她最大的理想還是自己當皇帝。她參與推翻了一個皇帝(武則天),擁立了兩個皇帝(唐中宗、唐睿宗),可最后還是逃脫不了悲劇命運,死于曾與自己同仇敵愾的皇帝(唐玄宗)之手。本書講的這個時代,就是從由她參與的一場政變開始,并以針對她的一場政變而告終。這些充滿傳奇的女性,盡管出身不同,性格各異,但是她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無視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和婦女不得參政的禁令,公開追逐那些被視為禁臠政的治權力。遍觀中國歷史,從來沒有哪個時期有如此多的女性同時投身于激烈復雜的政治角逐,所以說它又是一個前無古人、充滿魅力的紅妝時代。
但是,這些給歷史增添濃重華彩的宮廷貴婦,無論是想當女皇帝的,還是想當女宰相的,最后都一一失敗了。在這些人之中,最后一個結束自己夢想的就是太平公主。對于這樣的結局,我們可能會充滿好奇和疑問。按理說,在這各色的女人中,太平公主和武則天應該是最為接近的了,她出身貴于其母,容貌、性格酷似其母,才智、能力不遜其母,為什么武則天能夠度盡劫波,最終榮登大寶,盡享九五之尊,而太平公主卻連安享太平也未能做到?雖然一度叱咤風云,最終卻只能是以三尺白綾結束性命?她們之間所差的,究竟是個人素質,是歷史機遇,還是有什么更深層次的根源呢?同樣是政治女性,為什么武則天在中國歷史上有如恒星,始終煥發著奪目的光芒,而太平公主卻像一顆流星劃破夜空,雖然一度光華璀璨,卻又轉瞬即逝?太平公主死后,唐朝歷史上的紅妝時代也隨之結束,但是,李唐王朝卻進入最為繁榮富貴的開元盛世,這究竟意味著這些女性的個人失敗,還是意味著時代的必然選擇?
關于武則天的唐朝野史:
永徽二年,武則天回到宮中后,高宗基本上過著一夫一妻式的生活。這主要:一是武則天能夠給高宗全方位的享受,成為高宗的專寵;二是武后的厲害讓嬪妃、宮女們不敢造次;三是高宗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武后垂簾聽政和廢掉嬪妃制度后,高宗過著清心寡欲的生活。這種生活使他感到厭倦,他多么想有一個紅顏知己來排解心中的寂寞與失意。但他先后寵幸母女韓國夫人和魏國夫人,卻使兩位美女慘遭不幸。韓國夫人突然失蹤。永徽五年三月,武則天第二次生產,這次生的是個女兒。高宗特別喜歡這個小公主,時刻探望。但不想一個月后,小公主死去,對武則天打擊極大。三月初,高宗為了安慰不幸的武則天,于三月九日行幸岐州的萬年宮。為了安慰傷心的武則天,高宗派人從長安將武則天的母親及姐姐接到萬年宮。在涼爽的山谷中,武則天再次懷孕。因懷孕而不斷嘔吐,身體不適,武則天只有呆在自己的寢宮里。
五月的一天夜里,大雨傾盆,山洪爆發,萬年宮被洪水淹沒,高宗們只有到沒有被水淹沒的高處宮殿中過集體生活。武則天發現,有皇帝在身邊時,姐姐的言行很不自在,看高宗的眼睛含情脈脈。武則天立即明白,高宗與姐姐之間超越了男女關系。此事就發生在武則天懷孕嘔吐臥床期間。武則天姐姐與其是同母姐妹。她的丈夫賀蘭氏是個下級官員,但死得早,留下一雙兒女。年輕獨守空房,在武則天不能侍奉龍床的時候,長相酷視武則天的她得到高宗的寵幸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對于武則天來說,她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她十四歲入宮,獨自打拼,好不容易得到今日的地位,是不容包括姐姐在內的女人染指和危害她的地位的。大水退去后,武則天身體恢復了正常,又開始侍奉龍床。此后,其姐姐在母親楊氏的規勸下,不在宮中走動,與高宗分手。
永徽六年,武則天被立為后,其姐姐被封為韓國夫人。龍朔二年,韓國夫人又隨其母親到宮中去見武后,這次見面,過著禁欲生活的高宗遇見昔日的戀人韓國夫人,不禁舊情萌發,兩人象干柴烈火,很快燃燒起來。武后的情報網將此事告知,不幾日,韓國夫人突然失蹤。有的說是武后殺死了韓國夫人,有的說是韓國夫人自知事情再次被武后知曉,怕妹妹報復而自殺。總之,韓國夫人時年三十來歲,正值妙齡美女人,突然從人間消失,這是極不正常的,高宗敢怒不敢言。之后不久,武后以康壽高宗身體為由,廢除了嬪妃制度。
魏國夫人中毒身亡。高宗在廢后事件失利后,身體愈來愈差,朝政大權進一步旁落。唯一能夠使他心靈得到寬慰的是小鳥依人的魏國夫人。魏國夫人是武后姐姐韓國夫人的女兒。她對高宗的感情是非常復雜的:既渴望從高宗那里得到早年失去的父愛,又希望得到高宗的情愛,更是利用高宗的寵愛報復武后的殺母之仇。以心換心,高宗得到了極大的慰藉。高宗捧著魏國夫人的漂亮臉蛋,看不夠,吻不夠,贊不夠。他要封她為貴妃,讓他與她長相廝守。
自從武后以龍體為要,廢除了嬪妃制度后,高宗身邊除了武后,已經沒有其他的女人。現在,好不容易天在他不得意時賜給他一個仙女,他無論如何也不讓她飛掉,他要攬住她。高宗想:自己提出新立一個妃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武后的死黨許敬宗等大臣,恐怕也不敢否定。于是她向魏國夫人作出了承諾。成為貴妃是魏國夫人夢寐以求的渴望,她的如意算盤最終是擠掉武后,自己當皇后。但是,她太過于天真,她只知道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不知道,高宗已經失掉了這個權力。因此,當她一次次的追問高宗立妃的事情,高宗也只有唯唯諾諾的不致可否。
武后已經洞察了一切。她廢除嬪妃制度,一則是為了高宗的身體考慮;二則也是防范于未然,使自己的皇后地位無人挑戰。如今,憑借自己的庇蔭過著榮華富貴生活的侄女,恩將仇報,冒出來危及自己的地位,她是決不會就袖手旁觀的。一日,武后的從兄武懷良和武懷遠,一個任始州刺史,一個是溜州刺史。二人因為在武后剛立時,對他們提拔重用而不買賬,得到左遷。現在,兩人想找武后調到京城做官,于是想求得武后及其母親的原諒,懇請武后參加他倆在家里舉辦的宴會。武后破例的答應了。
宴會之日,武后帶著幾名宦官赴宴。楊氏、敏之、魏國夫人等也參加了宴會。按禮節,皇后在席,其他人是不能上席的,武后高興,賜大家共進午餐。席間,氣氛和睦,談笑風生。宦官給各人的湯碗盛好肉湯,大家喝起湯來。不大功夫,魏國夫人從座位上倒下,全身抽筋,宦官們連忙把魏國夫人抬到屋里的床上,一會兒死去。
武后斷言是懷良懷遠想謀害皇后,而宦官拿錯了碗才導致魏國夫人死亡。于是,不容懷良和懷遠申辯,也沒有進行審理,立即將二人斬首正法。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魏國夫人死亡的真實原因。只不過武后是利用這次宴席一箭雙雕,既除了危及自己后位的情敵,又鏟除了與自己及母親積怨甚深的兩位從兄弟。高宗得知,淚流滿面。兩位美人,由于他的愛戀而葬送了年輕美麗的生命。從此后,高宗再也沒有寵幸過武后以外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