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篇1】
洋腳搓木棍讀書
有個叫施洋的人,小時候家里很窮,買不起燈油。村里有一座叫隆興觀的古廟,廟里點有一盞長明燈,他就在古廟里讀書。冬天很冷,腳凍得難受。他一會站起來跺跺腳,后來覺得這樣浪費時間,削了一根圓滑的木棍,放在腳底下,一邊讀書一邊來回用腳搓木棍,搓暖了腳,他又能安心讀書了。
吉米.卡特守時的故事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呼喚著人們的守時意識。名人因為惜時,所以守時。
吉米.卡特總統在他擔任州長時,有一次,他因公和一位佐治亞州的專員同機外出。早晨七點鐘,卡特已在飛機上等候了,只見那位專員正匆匆忙忙地在亞特蘭大航空站的跑道上奔跑而來。
這時飛機正好滑行到跑道上,卡特雖然看到了那個人,還是命令駕駛員準時起飛。"他不能按時到達這里,這實在太遺憾了。"他厲聲地說道。
鄧中夏的'五分鐘談話
我國早期的革命家鄧中夏先生,他在北大讀書時,給自己規定了嚴格的學習時間,為不受人干擾,他干脆寫了個"五分鐘談話"的紙條,貼在書桌上,來訪的客人看到這字條后,如沒重要事情便會馬上告辭。有的客人甚至從他那兒得到啟迪,也抓緊時間讀書,不再虛度年華了。
諸葛亮:喂雞求學
諸葛亮小的時候,跟著隱居在襄陽城南的水鏡先生學習兵法。水鏡先生養了一只公雞,公雞一到晌午啼叫三聲,水鏡先生就下課了。諸葛亮聽課聽得很不過癮。
后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的時候就抓幾把小米放在口袋里。當晌午快到時,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雞見有黃燦燦的小米,顧不上啼叫,就啄食起來。剛剛啄完,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雞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時,水鏡先生多講了一個時辰的課,可把師娘餓壞了,時間長了不免抱怨幾句:"怎么搞到這么晚,晌午過了,也不知道餓!"
"你沒聽見雞才叫嗎?"水鏡先生說。
師娘是個聰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奧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時候,她悄悄地來到了院子里, 只見那只花頸公雞剛要伸長脖子叫喚,就有人從書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個仔細,又悄悄地回家了。
這天水鏡先生回來,師娘笑著說:"你這個當先生的,還不如小諸葛。"于是她把剛才看到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聽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來,心想諸葛亮喂雞求學,真是聰明過人,將來必定是蓋世奇才。
諸葛亮經過刻苦學習,終于成為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
李叔同閉門謝客
二十世紀初期的文學一代宗師李叔同,三襲衲衣,一肩梵典,埋名遁世山林,他在青島講課期間杜門謝客,當時該市市長沈鴻烈等政要慕名拜訪,三請不赴席。
最后只寫出一帖交給來人,其中兩句是,"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詞句委婉懇切,辭卻了對方的盛情相邀,顯示出不趨名利的品格,令人崇敬。
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篇2】
“噢,現在什么事都干不了,還有五到十分鐘就要開飯了。”這是我們在家中聽到的頻率非常高的也是最普通的一句話。但實際上,有多少命運多舛、身處逆境的孩子,充分利用了這些被我們許多人輕易浪費的時間,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人生和事業的豐碑。那些被我們虛耗的時光,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利用的話,完全有可能使得你出類拔萃,成為杰出人物。
馬莉恩·哈倫德取得了非同凡響的成就,而這主要歸功于她能夠精打細算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作為一個繁忙的母親,她既需要操勞家務,又需要照顧孩子。然而,繁忙工作中的任何一點閑暇,她都用來構思和創作她的小說和新聞報道。盡管她成就卓著,然而,終其一生各種各樣的消極干擾始終圍繞著她,這種干擾完全可能使得絕大多數婦女在瑣碎的家庭職責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別的作為。由于她對待時間分秒必爭的態度和超常的毅力,在婦女中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像她那樣,她最終做到了化平凡為輝煌。
無獨有偶,有著繁重家務負擔的家庭主婦哈麗特·斯托夫人同樣如此,她就是在那樣的條件下完成了那部家喻戶曉的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類似的例子還有,比徹在每天等待開飯的短暫時間里讀完了歷史學家弗勞德長達十二卷的《英國史》。《地獄》的翻譯是朗費羅每天利用等待咖啡煮熟的十分鐘時間完成的,他的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若干年,直到這部巨著的翻譯工作完成為止。
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若干年,直到這部巨著的翻譯工作完成為止。
作為一個石匠,賺錢養家糊口是休·密勒的責任。但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了閱讀科學書籍,他把一些零零碎碎的時間積累起來,根據自己和石頭打交道的親身經驗,最終他寫出了一本充滿才氣和智慧的大部頭著作。
蘇格蘭著名詩人彭斯的許多最優美的詩歌,都是他在一個農場上勞動時完成的。德·格里斯夫人后來成了法蘭西王后的密友,但當她在等待給公主上課之前,她就把時間用于創作,日積月累,她竟然寫出了好幾部充滿吸引力的著作。《失樂園》的作者彌爾頓是一位牧師,同時他還是攝政官秘書和聯邦秘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刻意注重利用一些零碎的時間堅持苦讀,爭分奪秒。伽利略是一個外科醫生,他努力擠出時間從事科學研究,以專心致志的態度和常人少有的勤勉,充分利用一分一秒的時間進行探索、思考和研究,從而為后人留下了豐碩的成果。約翰·斯圖亞特·密爾曾經在東印度公司當小職員,他的許多傳世之作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
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篇3】
車胤,生于晉朝,本是富家子弟,后來家道中落,變得一貧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卻能自強不息。
車胤年輕時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勞。他因為白天要幫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長夜多讀些書,好好充實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貧,根本沒有閑錢買油點燈,有甚么辦法可以突破客觀條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間背誦書本內容,直到一個夏天的晚上,他看見幾只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閃動。于是,他想出了一個好法子:他捉來許多螢火蟲,把它們放在一個用白夏布縫制的小袋子里,因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螢火蟲的光,他把這個布袋子吊起來,就成了一盞“照明燈”。
時間,它是人們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中,它便悄然而去,不留下一絲痕跡。人們常常在它逝去后,才漸漸發覺,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古人一聲嘆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流逝的無影無蹤,去的快,來的也快。而能否把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往往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命運。陶淵明說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人生短短數十秋,想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成功,登上人生的頂峰,談何容易,也正因為如此,珍惜時間就顯得異常的重要。
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篇4】
他非常,從不放棄點滴空閑,少年時代在當地一所“文學學校”學習,在校6年,他硬是擠出時間,讀完了學校圖書館里上千冊文藝圖書,還能背誦大量詩作和劇本里精彩對白。
從小喜愛戲劇他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鎮長,喜歡看戲,經常招來一些劇團到鎮上演出。每次,莎士比亞都看得非常入迷。鎮上沒有演出時,他就召集孩子們仿效劇中人物和情節演戲。他還自編、自導、自演一些鎮上發生事,很小就表現出非凡戲劇才能。
后來,父親因投資失敗而破產,13歲莎士比亞走上了獨自謀生道路。他當過兵,做過學徒,當過瓦匠,干過小工,還做過貴族管家和鄉村教師。在為養家糊口奔波中,他對各種各樣人物進行了細致觀察,還記錄了他們很有個性對話,這些都為他日后創作,積累了素材。莎士比亞22歲時來到倫敦。對戲劇強烈追求,讓他在一家劇場里找到了看門工作。起初,他只是給看戲達官貴人們牽馬看車。之后,他用掙來小費轉付給一些小孩幫他完成工作,自己他卻抓緊時間到劇場里去觀看演出。慢慢,莎士比亞開始在演出中跑跑龍套、當配角。
對此,他感到很高興,因為這樣可以使自己能在舞臺上更近距離觀摩到演員們表演。后來,莎士比亞當了“提詞”。躲在道具里他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還抽空把自己對每個演員演出時觀感記錄下來。正當莎士比亞成為正式演員時,歐洲開始流行鼠疫,成千上萬人死去,劇場被迫關門。老板和演員們都出外躲避鼠疫,莎士比亞卻選擇了留下來看守劇院。在經濟極度蕭條兩年里,莎士比亞抓緊時間閱讀了大量書籍,整理了自己各個時期筆記,修改了好幾部劇本,并開始了新劇本創作。等到英國經濟復蘇、演出重新紅火時候,莎士比亞劇作一炮打響,他本人也由此成了最杰出演員。
名人的珍惜時間故事【篇5】
1、魯迅的故事
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魯迅成功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珍惜時間。魯迅的整個一生都是在拼時間。他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擠,總是有的。”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正的。
有志者,勤奮者,善于去掙,去擠,它就有;親人,懶漢,不去掙,不去擠,它就沒有。魯迅正是善于擠時間,支配時間的勤奮者。他一生多病,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后,有時連飯也顧不得吃,又開始工作,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才走出自己工作室,實在困了,就和衣躺到床上打盹,醒后泡一碗濃茶,抽一支煙,又繼續寫作,魯迅習慣以各種形式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在魯迅的臥室里墻上掛著勉勵自己珍惜時間的對聯及最崇敬的人。魯迅曾說:"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我想,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魯迅最討厭那些"成天東家跑跑,西家坐坐,說長道短的人。
2、歷數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樹者,無一不惜時如金。
古書《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漢樂府《長歌行》有這樣的詩句:"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晉朝陶淵明也有惜時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唐末王貞白《白鹿洞》詩中更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妙喻。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把時間比作資本。
德國詩人歌德把時間看成是自己的財產。法拉第中年以后,為了節省時間,把整個身心都用在科學創造上,嚴格控制自己,拒絕參加一切與科學無關的活動,甚至辭去皇家學院主席的職務。居里夫人為了不使來訪者拖延拜訪的時間,會客室里從來不放坐椅。76歲的愛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問他想要什么東西,他說,我只希望還有若干小時的時間,讓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