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曬秋習俗
立秋時往往氣溫還很高,夏季剛剛過去,暑熱還留有一點“小尾巴”,這時候民間便流傳著“貼秋膘”、“啃秋”等習俗。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曬秋習俗,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秋民間有貼秋膘咬秋曬秋習俗
1、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躺秋
“躺秋”在有些地方也叫做“臥秋”或者“睡秋”。例如在江淮一些地方,人們在立秋這一天,會選擇一個陰涼的地方躺一躺,表示夏天即將過去,暑熱難當無法安眠的日子即將過去,天氣慢慢轉涼,可以好好安睡了。另外也寓意著在夏天繁忙辛苦的生產已經過去,到了秋天了,可以稍微松口氣歇一歇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夏天多會“夏瘦”,秋天到來,多躺一躺,有利于把夏天瘦掉的肉長回來。
3、摸秋
江蘇鹽城北部地區有一個“摸秋”的習俗。在立秋前一天晚上,人們可以在公共或私人果園里隨意摘取各種水果,而無論損失多少主人都不會生氣。有些果園主人甚至還會專門為晚上來摸秋的客人準備許多成熟的水果。
4、啃秋
“啃秋”,也稱為“咬秋”。在立秋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其實在入秋時節多吃果蔬,也可以起到防秋燥的效果。
5、秋忙會
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雜貨市等,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6、秋社節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官府與民間皆于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
7、洗秋澡
立秋這天,還有洗秋澡習俗。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陽曬過的水洗,洗秋澡的目的是防止生秋痱子。因為立秋之后還會熱上一段時間,盛夏的一些疾病如痱子等還會存在。
8、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并和立夏時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飯食清淡,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稱為“苦夏”。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兒好的,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9、稱水
舊時,老百姓分別在立秋前后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水,然后稱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水質輕重,推測秋水漲落。
10、吃餃子
立秋吃餃子是因為有“立秋貼秋膘”的說法。立秋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節氣,在北方地區民間普遍流行“貼秋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鴨或紅燒魚等。伏天人們胃口普遍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就要“補”,而“補”的辦法就是到立秋這天“貼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吃餃子也是其中的一種方法。
立秋吃什么食物養生
1、潤燥安神:通常在立秋以后可以適當吃百合、銀耳,具有補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的功效。還可以吃梨、甘蔗、木耳、芝麻、糯米、蜂蜜、花生等,都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
2、補肺養血:蓮藕性溫,有收縮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補肺養血。杏仁有獨特的止咳、潤肺、平喘的作用,對秋天出現的咳嗽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另外南瓜、紅棗、核桃等,都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
3、健脾和胃:立秋后適當吃羊肉也可以起到溫補氣血、益氣健脾的作用,但不可過量食用,以免減少胃腸道負擔。對于中老年脾胃較弱的人,立秋后早餐可以選擇喝粥,例如山楂小米粥,小米具有和中益腎、除熱、解毒的功效,可輔助治療反胃嘔吐、脾胃虛弱等癥。糯米可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特別適合脾肺虛寒者食用。還可以吃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等功效,能促進消化與吸收,適用范圍較廣。
立秋后不建議吃過多的瓜果,同時也要注意少吃冰鎮水果,以及辛辣刺激、油炸、膨化食品等,以免導致腸胃不適的情況發生。此外,患有某些疾病不宜食用上述食物,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遵循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的原則。
立秋吃什么潤肺
1、梨
梨子在秋季大量上市,這種應季水果具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梨子不僅僅可以生吃,還可以榨汁、燉煮或者熬膏,對于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皆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如果和荸薺、蜂蜜、甘蔗等食物一同榨汁,潤肺止咳效果更佳。
2、葡萄
葡萄不僅僅有補血、美容、抗衰老的功效,而且還能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葡萄生食可以滋陰除煩。如果搗成汁加入蜂蜜煎膏,再用開水沖服,能有效消除煩熱,生津止渴。此外,潤肺效果也非常顯著。
3、石榴
很多人都知道,石榴是一種補血美容的食物。其實,它還是一種潤肺的食物呢。石榴具有生津、止煩渴的作用,凡是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的人,都可以用石榴搗汁飲用,也可以煎湯飲用,能達到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效果。
4、柑橘
柑橘也是秋季應季水果之一,它具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適用于身體虛弱、熱病后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癥,可以榨汁或者蜜煎,對于治療肺熱咳嗽效果尤佳。而且柑橘氣味芳香清新,坐車容易暈車的人不妨準備一個橘子,當感到不適的時候可以吃一片橘子,聞一聞橘皮的味道,對緩解暈車不適非常有效。
5、柿子
柿子性寒,因此具有很好的清熱、消痰、止咳、潤肺的功效。因此肺熱咳嗽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柿子。據近代藥理試驗觀察發現,經常食用柿子還具有很好的祛痰和鎮咳效果,尤其是祛痰的作用非常強大。但是柿子不可以空腹食用,否則它所含的鞣酸就會與體內的蛋白質形成難以消化的唔知,誘發腎結石。
立秋怎么養生
立秋之后,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干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1、立秋撞上三伏天,養生謹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暑氣一時還很難消。養生專家提示:“秋后一伏熱死人”,此時節,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2、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干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3、養陰清燥
秋燥癥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4、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立秋養生注意什么
今天就是立秋了,這就說明寒涼的秋天就要到來了,所以為了適應季節的變化,人們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1、養肝潤肺
中醫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結的人。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2、降暑祛熱
經過盛夏高溫的襲擊,人體的免疫力已經下降,立秋后,晝夜溫差變大,再加上季節交替之時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體質較差者難以適應而容易感冒發燒。
此時要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余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抵御過盛肺氣之侵入。
首先,可以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補充人體所需營養,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其次,可多飲姜茶,姜浸醋,喝綠豆湯,蓮子粥,薄荷粥等降暑祛熱。
3、防治“空調病”
夏季人體出汗多,肌肉毛孔疏松,吹空調時間過長,寒氣都集中在腿上,秋天一到,不通則痛,就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癥狀,嚴重者連走路都會覺得不舒服,尤其中年人,易出現骨頭痛、腰肩疼痛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