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拿破侖Napoleon》原型
在《拿破侖Napoleon》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每位角色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點,那么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電影《拿破侖Napoleon》原型介紹,歡迎閱讀!
電影《拿破侖Napoleon》原型介紹
拿破侖·波拿巴(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侖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拿破侖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在位期間稱“法國人的皇帝”,也是歷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號的法國皇帝。
電影《拿破侖Napoleon》劇情介紹
這部影片將以一位原創角色的視角來審視拿破侖與他的摯愛約瑟芬之間曲折而起伏的關系。影片將生動展現拿破侖一生中參與的那些著名的戰役,作為一位才華橫溢、富有遠見的軍事家的野心和戰略智慧,以及他是如何迅速嶄露頭角并最終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華金·菲尼克斯將飾演拿破侖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角色,他持劍騎馬,征戰歐洲,再現了那個風起云涌的年代。影片不僅展現了拿破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無盡的野心,還通過原創角色的視角,深入探討了他與約瑟芬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系。
電影《拿破侖Napoleon》定檔時間
凌厲目光下,是“從一無所有到征服一切”的雄心。電影《拿破侖》由好萊塢傳奇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奧斯卡影帝華金·菲尼克斯與“白寡婦”凡妮莎·柯比聯袂主演,12月1日全國影院上映。
電影《拿破侖napoleon》講了哪些歷史戰役
連續48小時不停頓的轟擊,炮彈雨點般地落向聯軍陣地,小直布羅陀堡濃煙滾滾,化成火海。16日夜,烏云四合,大雨如注,拿破侖在炮火掩護下,親率突擊部隊,攀崖過澗,鉆過被炮彈炸穿的墻洞,殺入小直布羅陀堡,奪占了聯軍工事,又拖過小直布羅陀堡的敵軍大炮,掉轉炮頭轟擊聯軍的反攻部隊。天明時分,法軍奪占了小直布羅陀堡,并連夜把60門大炮運到剛奪占的克爾海角,趁勢猛轟內、外停泊場內的英軍和聯軍艦艇。
英國海軍司令官深恐艦隊被封鎖在停泊港內,急令各艦拔錨張帆,乘天陰多霧、法軍炮臺尚未完工之機,趕緊逃竄,撤到法軍炮臺射程之外。幾天以后,失去海軍艦艇支援的土倫市區守軍,四面被圍,只得打出白旗,向法軍投降。歷時4個月的土倫戰役,以法軍勝利告終。拿破侖率軍奪取克爾海角,則是法軍獲勝的關鍵原因。拿破侖本人在戰斗中英勇負傷,他的坐騎也被英軍炮彈打死,自己兩處負傷。但此戰,法軍傷亡一千人,卻擊斃了兩千五百名聯軍士兵,取得了大勝。
重大戰爭場景2:英法海戰
拿破侖的英法之戰是他軍事生涯中最失敗的一次。這個計劃起始于1803年,他希望通過法國海軍穿越海峽,進入英國領土,進行侵略。他對這個計劃充滿信心,并費盡心思地制定作戰計劃。他從海軍部隊挑選了許多具有海上作戰經驗豐富的海軍軍官。他聯合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艦隊,開往英國領土。然而,由于他對海上作戰并不精通,他無法親自擔任英法之戰的領袖。
為了尋找一位能夠勝任的領袖,拿破侖篩選了一批作戰領袖。他原本認為此人能勝任這個職位,但在戰斗過程中發現,此人根本無法指揮由法國、西班牙和荷蘭組成的艦隊,并且對海軍作戰一無所知。在這種情況下,拿破侖不得不親自參戰,但由于他已經任命了新的指揮官,他無法親自指揮。這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一個將領的能力決定了這場戰役的勝敗。此外,英國的防御系統非常強大,導致拿破侖軍隊無法突破。
這次失敗對拿破侖的軍事聲譽造成了重大影響,也使他的征服野心受到了嚴重挫折。此后,他在軍事戰略和指揮上的弱點被進一步放大,這對他以后的軍事行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重大戰爭場景3:金字塔戰役
金字塔大戰是指1798年,法國和埃及在開羅發生的一場戰斗。
7月法國遠征軍抵達埃及,埃及馬穆魯克騎兵英勇抗法。馬穆魯克騎兵技術很好,騎術精湛,驍勇善戰,但缺少嚴密的組織;但法兵紀律性強,組織嚴密,采用火槍刺刀方陣的先進戰術,有效地抗擊了馬穆魯克騎兵的沖鋒。
馬穆魯克騎兵排成橫隊,橫隊構成方陣,揮舞馬刀,直奔北面正在集合整隊的法國步兵沖去。這種方陣在法軍面前,已太落后。結果,幾千人馬被打死,幾千人被俘,剩下的向南逃散。馬穆魯克的主力部隊,只在一場廝殺之中就被消滅了。
金字塔下大戰以后,法軍開進了城。拿破侖成了埃及的霸主。
電影《拿破侖Napoleon》劇情看點
1812年9月14日吞沒莫斯科的大火,它發生在法國大軍占領俄羅斯古都的那一天。由于前五次對反法聯盟軍的勝利,拿破侖的野心開始膨脹,同時也變得盲目自信和輕敵,1812年,這位神氣十足的皇帝終于把矛頭對準了雄踞于東歐大陸的俄羅斯。
在拿破侖的猛攻下,俄軍節節后退,最后終因后備兵力不足被迫撤出陣地,向莫斯科疏散。50萬法國精銳直取俄國心臟莫斯科,拿破侖打算以此孤立700公里外的圣彼得堡,這樣俄羅斯帝國顯然就危在旦夕了,除了投降,沙皇已無路可走。不過,這次他的算盤打錯了,一場萬劫不復的災難正在等著他。
9月16日,拿破侖睡得很晚,他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戰部署。深夜他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到床上休息。也許太興奮了,他好不容易才睡著。可是,剛剛進入夢鄉就被隨身副官搖醒了,他驚恐地叫喊著:“陛下,不得了啦,莫斯科全城都燒起來啦!”在侍衛的幫助下,拿破侖跌跌撞撞地逃離了陷入火海的克里姆林宮9月份的莫斯科,正是秋風蕭瑟的季節。風助火勢,幾百條火龍在揮舞。房屋的倒塌聲,士兵的奔跑吼叫聲,混著呼嘯的風聲混成一片。拿破侖在他的隨從們的保護下逃到莫斯科河邊,驚魂未定的他此刻才發現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了。
就這樣,法國人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裝備和武器隨著俄國人的空房子一起被大火吞噬。俄國采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焚燒了莫斯科城,面對莫斯科的寒冷的冬天,補給又被俄軍切斷,回到法國的只剩下一萬人左右的殘破軍隊。這一次拿破侖失敗的開始,法軍元氣大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