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有哪些禁忌
老一輩農村人,也很重視先人們所留下的春節習俗,他們希望通過這些習俗講究,在新的一年有個更為美滿的生活。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大年初二有哪些禁忌,歡迎閱讀!
大年初二有哪些禁忌
1.忌回門禮為單
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忌回門禮為單,由于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娘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忌洗衣
水有水神,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初二這天還是不要洗衣服。
3.忌午睡
白天不可午睡,否則整年度都會很懶惰,其中的含意是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里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4.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5.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對象
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被人家掏走。
6.忌向人討債
過年期間不管是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霉,因此忌諱向人討債。
7.不可動剪刀等鋒利的事物
古話說的好,初二動剪刀,口舌是非定難免,鋒利的東西在古人看來,不符合新年平安的愿望訴求,容易給家里帶來是非與麻煩。所以像剪刀這些帶刃的東西,不小心劃破手指,新年之際發生流血是不吉利的,老祖宗為了避免不好的現象,在那天盡量不動為好,以此趨福避禍。
8.不可祭神時說不好寓意的話
在過去新年時候都有人售賣財神像,即使不想購買,也要委婉回答——買過了,千萬不能說“不”字,以此避免不祥。還有我國許多地區都有祭神習俗,保佑新年風調雨順、事事順遂,倘若不信神也無妨,只要謹言慎行好運自然常在,尤其在有神像的地方,胡言亂語之話不要說,畢竟新年闔家歡樂之時,大家都想涂個喜慶,多說開心的話,別人聽著舒心,也會給自己帶來福氣。
9.要長明燈
過年要連續三天家里燈火通明,即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二,聯系三天,將家里所有的燈全部打開,寓意人丁興旺。但是,到了大年初三,除了正常照明的燈亮外,其余的燈就不用燈火通明了。因為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
2024春節初三的風俗有哪些
習俗1.赤狗日
年初三又稱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老一輩的居民,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
習俗2.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習俗3:谷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谷物減產。
習俗4..小年朝
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習俗5.餓鬼日
到了大年初三,舊習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習俗6.不宜外出
大年初三風俗禁忌:初一到初三都是歲首,禁忌與初一基本相同,參照初一的忌諱。另外初三俗稱“赤狗日”,不宜外出或宴客。必須早點熄燈睡覺。
根據傳說,這天還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老鼠分錢”。
大年初三禁忌
1、忌點燈
漢族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忌點燈。
2、忌外出
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
3、禁忌動刀子和剪子
說是“初三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所以大年初一至初三都不宜動刀或剪刀。
4、忌食米飯
大年初三又為谷子生日,漢族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致谷物減產或一年內有口舌之災。
5、忌探親訪友
大年初三,舊習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對此已經淡化許多,但還是避免為好。
7、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過年期間初一到初五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大年初三習俗有哪些
1、大年初三不拜年,防止口舌。
主要因為大年初三,是赤狗日。是一個不是十分吉利的日子,不能外出拜年,要待在家里,好好休息。防止發生爭執或者口角是非。
大年初三,舊習還稱為“餓鬼日”,不能外出。現在看來,根本沒有什么道理,已經破除了這些封建迷信。
這個習俗早已過時,更關鍵是讓忙碌的人們休息
2、大年初三不吃米飯,求豐收。
傳說,正月初三,是谷子生日,這一天不能吃米飯,并且要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其實,現在看來,當時社會是農耕時代,生產力比較落后,人們是靠天吃飯,希望新的一年五谷豐登。為了感謝糧食作物,而把初三定位“谷子生日”,有感謝和祝賀谷物之意。
3、大年初三不要點燈,早睡覺。
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大好日子。為了讓老鼠締結百年之好,人們都早早休息,熄燈睡覺。
主要是讓老鼠們舉行婚禮,同時,還在家里各處撒些鹽與大米,這被稱為“老鼠分錢”。
現在看來,人們從年前,忙到大年初三,沒有休息好,初三到了,寓意好好休息,養足精神。
4、大年初三,不殺豬。
正月初三,被稱為“豬日”。在漢東方朔的《歲占》中,表述:
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
是說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就到了豬日。人們通過這一天的`天氣情況進行占歲,天晴則主之物,健康成長。
初三是豬日,在這一天里,天氣晴朗,則養豬健康,而且人們不能殺豬,寓意六畜興旺。
5、打掃衛生,往里掃
在北方一些地方,稱初三為“掃帚日”。在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一、初二不動不掃地,不倒垃圾,寓意錢財滿滿。
但是到了大年初三,家里過春節,吃的、用的,造成了不少垃圾。因為初一初二沒有動掃把,家里比較亂了,需要清掃。因此,到了初三,得打掃衛生了。
但是,打掃衛生還有講究。垃圾表示錢財,在初三打掃時,講究要從外往里掃,寓意還美好,表示錢財往家里掃,預示招財進寶。
春節的傳統習俗
正月初一:拜年賀歲
除夕前把房間打掃干凈,民間有習俗大年初一盡量不動用掃帚,不倒垃圾,再準備一個大桶用來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榮華富貴”。
初一要跟長輩或者親朋好友拜年,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除夕守歲后,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
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帶的禮物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遲起
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
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爺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里,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陳競表示,盡管民間很多說法沒有依據,但其本身承載了人們祈福避禍的美好愿望,這也是其能一直傳承下來的原因。
還要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正月初五:迎財神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窮
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里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亦稱“人勝節”“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大年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要祭天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此日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祭石頭生辰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
正月十四:試花燈
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十四這天所有的事都是為了第二天的元宵節。這天,燈會正式開放供市民購買燈籠。
為了元宵節,像舞龍和舞獅的表演開始在大街上演習。也有人寫燈謎猜燈謎來增加節日歡樂氣氛。在中國,燈謎是非常傳統的字謎游戲。
正月十五:元宵節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