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不單獨設立“艾滋病毒感染者考場”更有意義
蔣理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這是一批特殊的考生……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今年,該校高中班有16名學生順利完成了學業,即將迎來他們的高考,開啟他們新的生活。經批準,該校高中班16名畢業生將設立標準化考場單獨進行高考。“這是中國首次為艾滋病毒(HIV)感染者設立獨立的高考考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校校長郭小平說。
對此,仍有一些網友質疑:給艾滋病毒攜帶者設置獨立考場,就是一種歧視。多年來有關艾滋病的宣傳教育,一直告訴公眾艾滋病毒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會傳染。從科學普及艾滋病常識、尊重艾滋病毒攜帶者的平等權利出發,是應該將這些學生作為普通學生對待,安排在普通考場上考試的,將他們單獨安排在專設考場中,還是將他們作為特殊考生區別對待。如果這16名考生完成高中學業報名參加高考,被安排在普通考場考試,那將是真正的消除歧視,讓艾滋病毒攜帶者和其他學生擁有一樣的學習、考試機會。這也有利于消除全社會存在的艾滋病歧視。
但是,分析獨立設置考場這一安排,要結合現實。如果要做到上述這一步,在當前社會是有很大難度的。其他考生、家長如果知道考場上有艾滋病毒攜帶者考生,很可能反對,進而出現沖突由此影響高考秩序,而這種反對情緒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針對紅絲帶學校的高中畢業生開設專門的高考考場,既給了這些學生平等考試的機會,又考慮到了社會環境的現實選擇。這也正是此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原因。校長不可能不知道給艾滋病毒攜帶者平等求學、考試升學機會的重要性,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艾滋病攜帶者的求學路之難,包括設置紅絲帶學校,從消除歧視角度看,就不應該有紅絲帶學校,應把這些學生安排在普通學校求學,可是能做到嗎?也就是說,開設紅絲帶學校、設置艾滋病毒攜帶者獨立考場,都可以視為對艾滋病毒攜帶者的歧視,對他們區別對待,然而,這相對于這些學生無法求學、考試已然是進步,當然,這距離全面消除歧視還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國社會必須有的清醒的認識。消除對艾滋病的歧視任重道遠,需要循序漸進。
更進一步的問題則是如何給艾滋病毒攜帶者提供平等的大學錄取、大學求學機會。近年來,針對青少年艾滋病毒攜帶者增多現象,有的省招考部門和高校已經在體檢中增加了艾滋病檢測。從積極角度說,這是幫助艾滋病毒攜帶者早發現、早治療,以及避免進一步傳播。而從消極角度看,假如存有對艾滋病毒攜帶者的歧視,那些被測出有艾滋病病毒攜帶的考生就有可能在升學錄取中被歧視性對待。這是需要警惕的。
因此,需要對這次參加高考的艾滋病毒攜帶者的升學進行追蹤,如果他們考出不錯的高考分數,是否允許填報志愿?填報志愿之后,高校會否因他們是艾滋病毒攜帶者,身體情況不符合高校專業錄取要求而拒絕錄取?如果只給考試機會,可錄取、升學卻受限制,那他們也難以享有平等、不受歧視的教育權利。這和幾年前推出盲文高考試卷,可很多高校根本不招盲文學生是一個道理。
今年是恢復高考40周年,40年來我國高考在推進公平方面有諸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措施,包括2000年取消“當年錄取不報到,下年不許報考”的規定;2001年取消高考考生的年齡與婚否限制;2014年,河南46歲的盲人李金生為自己爭取到參加普通高考的權利,并順利參加高考;2015年,有8個省份專門為盲生提供了盲文高考試卷。
這些改革措施,令高考更人性化、更公平。但也必須意識到,從高考考試到大學錄取、培養、管理還存在一些不公平的問題,這需要立足擴大公平,進一步推進高考改革和大學辦學改革,還需推進全社會轉變觀念。
延伸閱讀:
- 為艾滋感染者設獨立考場引熱議當地教育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