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校園貸“高息放貸”內幕:以各種甜頭吸引學生
時間:
小采
熱點資訊
一些平臺陷高壞賬率高利息惡性循環不少平臺收各種費用變相增加利息
金融界人士披露校園貸“高息放貸”內幕
調查動機
最近一段時間,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不少,其中,數福建一名大學生因欠下高額校園貸自殺一事最典型。校園貸引發諸多問題,其中固然有個別大學生超前奢侈消費的原因,但校園貸平臺的問題不容忽視,甚至有人列出了校園貸的“原罪”。校園貸最關鍵的問題在哪兒?《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本報記者趙麗
□本報實習生劉雪妍
“我是一名身負十幾萬元貸款的大學生,這是我去年的信報,有點黑。”
坐在記者面前的肖明說得很坦白,自考上大學開始貸款,他已經從4家校園貸平臺貸款。
“校園分期平臺的不道德之處,就是明知道大學生群體有著強烈的消費欲望,但沒有過硬的還款能力,還不嚴格審核,這是校園貸所有問題的根本原因。應該說,校園貸的初衷是好的,這種方式在解決了一部分學生剛需的同時又降低了經濟負擔。然而,校園貸平臺既不對學生的還款能力進行甄別,又故意引導他們進行高額消費,甚至還大版面展示奢侈品,這種動機就值得玩味了。”作為貸款“???rdquo;,肖明如此說道。
的確,有的學生通過校園貸實現創業夢想,也有學生背債度日如年。對于校園貸的兩極評價,讓它游走于天使與魔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