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打造臺灣地區專業人才對接前沿平臺·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兩岸人才交流與合作是廈門市的特色、優勢和責任所在。近年來,廈門充分發揮與臺灣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優勢,凸顯廈門對臺特色,成為兩岸專業人才對接的前沿平臺。
出政策搭平臺,形成吸納臺灣人才品牌效應。廈門的各項重點人才工程始終把對臺灣人才的引進擺在重要位置,特別是“海納百川”人才計劃設置“臺灣特聘專家(才子)”計劃,吸納臺灣電子信息、光電、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高端人才來廈工作創業,給予最高150萬元的生活補貼和400萬元的工作經費支持,目前已評出44名臺灣特聘專家,并有近30名臺灣人才入選“千人計劃”等各類市級以上引才計劃。成立清華海峽研究院,集合兩岸清華大學資源建設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和人才培養基地;創建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成為全國首家臺灣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出臺臺灣青年貸款貼息、創業場所支持、租房補貼等支持政策,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創客基地、一品威客創客空間、宸鴻科技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
組織人才對接,當好臺灣人才“紅娘”。2006年以來,廈門市已經連續舉辦十一屆臺灣專業人才對接會,累計吸引了近3000名臺灣人才跨海參與。對接會堅持“三個突出”:突出綜合性,配套安排豐富多彩的研討會、政策宣講會、項目對接會等,如精選臺灣清華大學、海洋大學和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和企業的創新創業項目進行對接推介,積極宣傳廈門人才發展環境和各類人才政策,不斷強化臺灣人才群體中的廈門城市品牌等;突出創新性,持續采取創新舉措,激發企業和臺灣人才積極性,如對臺灣人才飛機直航往返提供補貼,用類似“專機”的方式接送臺灣人才,發揮廈門輻射作用,聯合漳州、泉州企業提供更多崗位,凸顯同城化的平臺效應;突出高端化,連續幾屆參加對接會的臺灣人才碩士以上學歷占七成以上,同時企業提供的高端職位超過90%,軟件、動漫、金融等行業需求旺盛,不少公司開出幾十萬元甚至百萬元年薪延攬人才。
強化市場機制,發揮人才機構獵頭作用。在去年海峽論壇期間,舉辦首屆海峽兩岸人才機構對接會,通過主題演講、項目推介、洽談對接、實地走訪等環節促成兩岸人才工作部門、人才機構、用人單位開展深入的交流研討以及實質性的合作對接,會議吸引了16家臺灣人才機構、近百家大陸相關機構、50多個意向合作項目競相參與。積極引導臺灣人力資源機構在廈開拓業務,與臺灣1111人力銀行、汎亞人力資源集團等臺灣人才中介服務機構簽訂獵才委托協議,按照市場化方式“批量”引進臺灣專才,汎亞集團在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成立沛亞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2016年落地以來已為廈門引進臺灣專業人才33名;成立臺灣人才服務部,開通祖國大陸首個面向海峽兩岸的人才招聘網絡平臺“海峽兩岸聯合獵才網”;探索聘請部分臺灣知名人力資源機構作為引才顧問,為臺灣人才帶項目、成果來廈創業就業牽線搭橋,提供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