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女生月薪7000元教人談戀愛:無戀愛經歷
11月結束后,入職半個月的詩詩拿到了第一筆工資,半個月實發3597元。“我還不敢告訴我室友,有點怕刺激到她們。”詩詩說,隨著畢業臨近,她先后投出了20多份簡歷,可惜無一收到回應。這時,她平日里經常玩的一個社交軟件向拋出了橄欖枝。詩詩就抱著“反正工作不好找,索性試一試”的心態,成了一名“戀愛優化師”。
對于實習期間7000元的月薪,詩詩覺得挺滿意。畢竟她大多數同學的工作都還沒著落,而她的收入看起來還不錯。下班后,詩詩會在宿舍里做瑜伽。現在她基本沒課要上,休息的時候就在圖書館看書準備論文。
戀愛基礎為零的詩詩,能夠被錄用也并非純屬偶然或幸運。雖然按照該公司的要求,“戀愛優化師”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深諳男女感情之道,對于愛情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最好有過幾次不尋常的愛情經歷”。但是該公司認為,詩詩情感豐富,并且又是該社交軟件的資深用戶,也是“戀愛優化師”的合適人選。
“她用我們的軟件已經2年多了,還收了500多個‘徒弟’,經常給網友解答一些愛情方面的疑難雜癥。”該公司一名負責人介紹,雖然詩詩從來沒有談過戀愛,但她對愛情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比較熱心,而且擅長傾聽,也很有耐心。
“年薪20萬”、“戀愛優化師”,雖然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宣傳噱頭,但是招聘信息發出之后,求職的簡歷仍舊紛至沓來。橄欖枝最終拋向詩詩,而她也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接下這份工作。此前找工作的艱難,是她抓住這個機會的直接原因。不過,由于詩詩還沒畢業,暫時的身份是實習“戀愛優化師”。
詩詩學的是中文,她一直想找新媒體或與活動策劃相關的工作。班上不少同學向往到銀行工作,遇到銀行來學校開招聘會,有人甚至凌晨4點多就去排隊投簡歷。不過,詩詩對這些工作的興趣不高,“我不喜歡那些要穿制服的工作”
作為一名“戀愛優化師”,詩詩還負責更新一個以情感為主題的微信公眾號,她正努力“圈粉”。她總結出一條經驗,“小黃文”更容易吸引點擊閱讀和關注,她笑稱自己現在的工作是每天想法子將“小黃文”融合到情感故事里。同時,詩詩還要將用戶對軟件的使用感受和功能需求反饋給公司。
時間回到2013年,念大二的詩詩退掉了入學時參加的社團,本想專注于學習的她卻發現生活非常單調。于是她下載了一個社交軟件,開始和陌生人聊天,但聊天對象總想約她見面,不好好聊天,玩了兩天她就把軟件卸載了。之后,她又開始玩一款新的社交軟件,和網友在線上虛擬婚戀。聽起來,和網友的關系比聊天還更近一步,但這種只停留于線上的關系讓詩詩覺得安心。
由于詩詩是早期用戶,活躍度高,系統不斷給她推薦新用戶,這些新用戶就成了她的徒弟,她帶領徒弟們一起玩網絡游戲,這樣可以同時增加兩人的親密值和積分。詩詩還每天發表一些情感感悟和“雞湯文”,在網友中形成了一個“感情細膩女生”的形象。慢慢地,網友都愛向她求助一些情感問題。圖為詩詩和網友在線下見面。
幾乎每天都有徒弟向詩詩求助情感問題,有一個男網友和相戀多年的女友分手后非常低落,詩詩便默默地陪他聊天聽對方訴苦。除了愛問怎么追女生,怎么維護感情,徒弟們還經常向她吐槽另一半的“奇葩”。一個男徒弟告訴詩詩,分手后,前女友還經常在他的朋友圈里留言,說各種曖昧的話,他感到特別困擾。詩詩知道自己并不能真的幫助徒弟們解決這些問題,但她卻樂意做個傾聽者。
因為和徒弟們關系良好,詩詩在軟件上人氣越來越高,積分不斷增加,并長期占據著紅人榜前十。詩詩說,她在學校里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女生,她在網上跟不認識的人大談愛情,但現實生活中卻十分低調,話也不多,因為沒有戀愛經歷,更不會跟人談論愛情。圖為一個雨天傍晚,下班后的詩詩撐著傘去搭車回校。
詩詩坦言,22年來,她唯一一段感情就是默默暗戀一個男生長達7年之久。念初一時,詩詩對班上一個男生心生好感,但她一直沒有表白。直到去年暑假,詩詩才知道這個男生喜歡的是自己的同桌。首次遇到感情問題,她的面對辦法是躲在被窩里給男生發了個遲到的表白。她用手機敲了一千多字,發生給那個男生,結果石沉大海,沒有回音。圖為下班回到宿舍后,詩詩在陽臺卸妝。
這次的感情失敗后,詩詩對愛情變得更加敏感,并開始鉆研各種情感心得。她開始大量閱讀愛情小說,她最喜歡張愛玲和亦舒,亦舒作品中的喜寶是她最喜歡的人物,她還把這個人物寫進了畢業論文。就這樣,零戀愛經驗的詩詩在一次情感打擊后自學成才了。
生活中和網上的詩詩判若兩人?,F實生活中,她從沒跟同學提她的“戀愛優化師”這一身份,安安靜靜。而在網絡上,她放心地在陌生人面前說著想說的話,異?;钴S。她說:“如果沒有戀愛經驗,還老是發愛情感悟,會被說‘雞湯婊’。”
對于詩詩來說,網絡和現實最大的不同,是她在軟件中經營著一段感情:跟一個男生已經虛擬結婚800多天。“結婚”后,他們倆收到上百條網友祝福,領了8張不同主題的“結婚證”。因為都生活在廣州,他們還在現實中結為好朋友。“老公”小南比她大兩歲,就像哥哥一樣,他還會抽空去學校見詩詩。
像這樣在線下也保持見面的用戶并不多。不過,成為“戀愛優化師”后,她也會主動約見一些同城網友。在她看來,和網友在現實中結為好友,也有助于她完成工作。
小琦和詩詩一樣,也是在校大學生,她倆的關系就是從網絡上發展到現實中,并且成為閨蜜。每回小琦和男友吵架,都會在線上找詩詩聊天,時候長了,小琦干脆約詩詩出來見面。她開著車去接詩詩,倆人一起去兜風或逛街。詩詩說,故事聽多了,即使面對再奇葩的感情問題,心里都有一套相對應的解決方法。
詩詩的徒弟幾乎都是年輕人,甚至不少是“95后”,但也有例外,其中就有一個大叔。大叔發現女兒沉迷這款軟件,于是注冊了一個賬號想把女兒“解救”出來。結果遇到了詩詩,作為資深用戶的詩詩帶著大叔玩網絡游戲、聊天,后來,雖然大叔沒有成為這款軟件的粉絲,但卻通過這些體驗更理解女兒。
22歲的詩詩這么描述她向往中的生活:做著理想的工作,有一個自己的小房間,而男朋友并不是必須的。詩詩說她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善于和人交流,甚至有點高冷和自戀,但她正逼著自己改變這一點。
詩詩說自己曾經很自卑,雖然從小成績就很好,但她覺得自己沒天分,全靠苦讀。說到學習,詩詩回憶起高中在城里讀書時,三年都沒逛過街,放假時間都是呆在家里做題。上大學后,她對學習的態度有所改變,她說:“可能是物極必反,大學后我就沒有再那么努力了。”看小說成了她上大學后專心做的事情。
兩周前,媒體報道了詩詩的故事。很快,她的同學就看到新聞并截圖發給她看。隨后,詩詩又接受了幾次采訪,其中有一天,她早上六點半就起床,從學校趕到公司,接受連軸的采訪。當第三個媒體將類似的問題再拋向她時,她有點不耐煩地抱怨道:“又要再說一遍。”不過,最終她還是耐心地完成了采訪,因為,接受采訪也成了她現在工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