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杜富國英雄事跡
杜富國被中央軍委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1次,榮獲“時代楷模”“全國自強模范”稱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時代楷模杜富國英雄事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代楷模杜富國英雄事跡精選篇1
生死瞬間,彰顯英雄本色。杜富國在參加邊境掃雷行動,清理未爆彈時,面對危急關頭主動向前,發生爆炸事故時用身體為戰友擋住沖擊波和彈片。自己卻永遠地失去了仰望星空的雙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雙手。
帥在危難時刻“讓我來”的無畏。面對危險系數非常高的加重手榴彈,杜富國對戰友說:“你退后,讓我來。”鐵骨錚錚的六個字,體現出這名90后戰士“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堅定誓言。在英雄們的負重前行下,我們過著歲月靜好的生活,無需面對炸彈的危險、生死的考驗,但青年干部仍需有不怕犧牲的無畏精神。唯有敢于涉險灘、啃硬骨頭,勇克難關、勇斗風險,經風雨、見世面、受考驗,才能百煉成鋼,在為民服務道路上步履鏗鏘、勇毅篤行。
帥在無私奉獻“我先來”的氣節。在杜富國的病床前,弟弟杜富強慨嘆:“如果不是掃雷,那些犧牲的戰士現在應該擁有各自的幸福生活,那些負傷的官兵也不必背負傷病度過余生。”杜富國反問:“如果不掃雷,邊疆百姓哪來的‘余生’?”是啊,為了邊疆人民不再被炸傷,為了邊疆人民能開荒種地過上正常的生活,杜富國主動請纓參加排雷。甚至在受傷蘇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求安裝一雙智能手,能繼續去排雷去戰斗。杜富國一心為民,青年干部要見賢思齊,將人民裝入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高高舉過頭頂。克己奉公,立足工作崗位,無私奉獻,盡職盡責扎實工作,為民謀利、為民造福。
帥在困難面前“有我在”的擔當。杜富國剛到掃雷大隊時,由于炊事技能出色,隊干部準備安排他到炊事班,但他堅決要求去戰斗班,堅定說道:“既然申請來掃雷,就要到一線去戰斗!”在掃雷任務中,他多次主動申請去排最大最危險的炸彈,是排雷最多的人之一,“他技術好,又總是搶著上。”杜富國用赤膽忠心、鐵血擔當,以絢爛的青春印記、偉岸的英雄之軀,為新時代青年樹立了豐碑。青春,最搶眼的是奮斗風采;為民服務的崗位,最吸睛的是擔當精神。我們青年干部要以“雷神”為榜樣,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既要立志干大事,又要俯下身子,扎扎實實做好小事實事,擔當起新使命,成就無悔青春。
時代楷模杜富國英雄事跡精選篇2
杜富國,貴州省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2010年參軍入伍,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中士。2018年11月18日,杜富國被授予一等功一次。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5月22日,中宣部授予杜富國“時代楷模”稱號。
杜富國出生在湄潭縣太平村,坐落于遵義這個革命老區的一隅,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顯得格外鮮艷奪目。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杜富國從軍報國的志向明確,19歲的他經過層層篩選成為了云南邊防某部的一名戰士,他工作盡心盡責,訓練努力刻苦,淳樸、勤奮、鉆研,成立領導眼中的“好苗子”。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他立即讓同組戰友艾巖退后,獨自上前查明情況,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杜富國下意識地向艾巖方向一側身,擋住了手榴彈爆炸后的沖擊波和彈片,同組戰友安然無恙,他卻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幾個月過去了,他排雷負傷前對戰友說的那句“你退后,讓我來”傳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印在了“感動中國”的豐碑上,更印在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中。
在杜富國的身上,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擔當”的真正含義,擔當不僅要敢于擔當,也要善于擔當。在杜富國身上,當面對危險和死亡的時候,他選擇了讓戰友退后,自己挺身而出,他的大公無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正是“擔當”二字的最好解釋。
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原則、認真負責,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失誤面前敢于承擔責任,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黨的干部要善于擔當,要不斷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注重調查研究,加強業務能力錘煉,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把擔當職責履行好。
時代楷模杜富國英雄事跡精選篇3
回歸軍營、回到社會,今后的路怎么走?
沉默良久,杜富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個問題,我現在很難回答。”
誰還會對這位英雄戰士,提出過多的要求呢?畢竟,他傷得太重了;畢竟,他經受磨礪的時間還不長。但杜富國話鋒一轉,說出了一串閃亮的名字。
他羨慕盲人登山家張洪。這位因患青光眼而雙目失明的男人,早已不需要別人照顧,一個人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并成功登頂珠峰。
他敬佩退伍軍人王曙光。在當年的邊境作戰中,這名老兵被炸飛了雙腳,如今不僅戴著假肢行走四方,還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
他最想認識貴州同鄉劉修平。和他一樣,劉修平沒有雙臂、雙目失明,卻自學法律,幫助村民化解矛盾,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從這些身殘志堅的強者身上,杜富國看到了自己將來的樣子,也找到了關于未來的答案。
這答案,是他經常書寫的“永遠前進”。為提升學歷,杜富國報名參加了某高校開辦的繼續教育課程,定期上課,雷打不動、風雨無阻。
這答案,是他越走越遠的活動半徑。這兩年,杜富國到部隊、院校和黨政機關,進行了100多場教育宣講,積極傳播愛黨報國、奮斗自強的正能量。
這答案,是他不斷“解鎖”的生活技能。如今的杜富國,能一個人上廁所,還會熟練使用平板電腦,與親人、朋友、戰友進行微信語音交流。
這答案,是他無比堅定的夢想追求。2021年7月1日,杜富國應邀出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
這一次,排雷英雄杜富國,決心在人生的“另一個戰場”也做一名響當當的英雄。
時代楷模杜富國英雄事跡精選篇4
辭舊迎新,在濕冷的冬日里,杜富國感受著這份溫暖,向過去的自己告別。
“這一年,你痛苦,你開心,你哭泣,你歡笑,你失去,你獲得/你還是軍人,你還是富國/你還是爸爸媽媽眼里可愛的兒子,你還是戰友心中的好兄弟/但是,你已經不是原來的你/你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你是一束光,照亮了世界……”
這是西南醫院康復科全體醫護人員寫給杜富國的詩。過去一年,他們見證了杜富國的蛻變,也被杜富國的堅強感動。
護工許繼紅,在醫院工作了12年,記不清照看過多少病人。第一次看到杜富國,他鼻子一酸:20多歲的年紀,受了這么重的傷,以后的日子可怎么過啊?
許繼紅低估了杜富國。陪護第一天,還沒等他進屋,杜富國自己起床了,硬要把被子疊成“豆腐塊”。
“疊了拆,拆了再疊……看著他滿頭大汗的執著勁兒,我既佩服又心疼。”許繼紅說,單從這一件事就看得出來,杜富國把兵當到骨子里了。
因為炸傷,杜富國的脖子、肩膀、腹部、大腿等處疤痕一塊連著一塊,癢起來就像渾身爬滿螞蟻,他摸不到、撓不著,又不愿麻煩別人,只能咬牙強忍。
他也有忍不住的時候。護師余翔介紹,每隔半個月,杜富國就要到整形科打疤痕軟化針,一次要打幾十針。細長的針頭扎進剛剛結痂的傷疤,即使嘴里咬著毛巾,他也疼得喊出聲來,有時不得不叫人將自己摁住。
在康復技師唐鵬看來,這些在別人眼里猶如煉獄般的苦痛,杜富國根本沒有時間去唏噓和感傷,他迫不及待抓住每一天,讓自己變得更自立、更強大。
他要跑步,在反重力跑臺上,一跑就是10公里;他要寫字,用殘肢夾著特制的筆,一筆一畫地練;他要播音,從吐字、發聲開始,跟著教學課件一字一句地學……
“聽眾朋友們晚上好,這里是‘南陸之聲’……”2020年3月8日,“富國陪你讀好書”系列廣播節目依托南部戰區陸軍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為增強播出效果,杜富國放棄了由他人領讀、自己復讀,再后期剪輯的制作方式,堅持全文背記。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它。”面對困境挫折,杜富國沒有選擇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躺平”,而是頑強地奮起。
時代楷模杜富國英雄事跡精選篇5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這是給“感動中國”人物杜富國的頒獎詞。寥寥數語,再現了杜富國生死雷場上的驚天一擋,詮釋了他堅決聽黨指揮、勇于獻身使命的錚錚誓言,展現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風采榮光。
一個士兵,一個典型。全媒體時代,人人皆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自媒體,各種聲音都有自己的傳播渠道。“掃雷英雄”杜富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媒體環境下,能夠成為“感動中國”人物,帶給新聞工作者諸多思考。本文以《解放軍報》等主流媒體刊登的杜富國典型報道為例,剖析典型宣傳何以能夠出色出彩,又如何在全媒體時代實現典型宣傳效益最大化,以期為提高典型人物報道傳播質效提供借鑒參考。
先進典型是時代精神的標桿。主流媒體歷來重視典型人物宣傳報道,宣傳先進事跡,弘揚典型精神,鼓舞受眾奮發向上,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全媒體時代,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信息傳播多樣化、閱讀方式碎片化、熱點更迭快速化,給提高典型人物宣傳質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需要主流媒體在典型人物宣傳的選擇上更加慎重。只有那些與時代貼近、與受眾貼近、與情感貼近、與環境貼近的典型,才能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與時代貼近,回應時代關切,增強必讀性。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典型人物選擇上,必須聚焦當下受眾最關心關切的主題,抓住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時代形象,解答時代之問,吸引讀者不得不讀。典型對一個時代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艱苦創業的和平建設時期,人民軍隊歷史上從來都是英雄輩出,先后涌現出了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雷鋒等一大批典型,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時代的進步,至今仍閃耀著璀璨光芒,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走進新時代,我們呼喚英雄、崇尚英雄,仍然需要講述好新時代先進典型的故事,傳播好強軍正能量。一段時間以來,對于90后、00后青年官兵“能不能上戰場、能不能打勝仗”,社會上很多人心中存有疑問,宣傳杜富國的感人事跡,就是要展現新時代青年官兵的英勇模范行動,有力回答人民群眾的深切期盼。《解放軍報》的報道《為邊境掃除雷患 為戰友血染雷場》,展示了杜富國為祖國和人民敢于犧牲、樂于奉獻的時代精神。《人民陸軍》報的消息《90后士兵杜富國以雷場壯舉作答時代之問》,標題直截了當,“90后士兵”“雷場壯舉”等關鍵詞簡明扼要,消息以杜富國的雷場壯舉和逐夢經歷,回答了“獨生子女居多、生活條件優越的90后官兵能不能上戰場、能不能打勝仗”這一時代之問,鮮明地回應了時代關切。
與受眾貼近,講好典型故事,增強可讀性。“新聞學的本質就是講故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故事,新時代的精彩故事需要精彩表達。全媒體時代,受眾的閱讀習慣更加傾向于故事化,典型宣傳不能搞生硬灌輸、自說自唱,只有遵循傳播規則和閱讀理念,疏通典型到達受眾的關節點,才能讓受眾買賬。選擇有故事的典型人物便是貼近受眾的有效方法手段,講好他們的故事,在故事情節的呈現中潤物無聲、潛移默化,最容易打動人心。《人民日報》的通訊《英雄杜富國面對死神威脅:“你退后,讓我來!”》,從杜富國的一句“口頭禪”引入,講述了戰友們口中關于杜富國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讀來震撼人心。《解放軍報》的特寫《眼睛失去光明 心里升起太陽》,沒有司空見慣地直接鋪陳杜富國事跡,而是另辟蹊徑、獨具匠心地以幾位特殊的探視者的視角,來挖掘杜富國身上的故事。這樣的結構安排讓人不禁產生疑問:他們是誰?為什么來探望杜富國?他們的探望方式又有何不同呢?然后再層層深入,以講故事的口吻,剝絲抽繭、一步步解開這個謎團,重現杜富國身上的感人故事,一改傳統典型宣傳的生硬刻板,更加可讀、耐讀,催人淚下。